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環境治理研究的新方法解析論文

環境治理研究的新方法解析論文

唐代興教授繼四部生態理性哲學著作和八卷《生境倫理學》體系之後,又隆重推出三卷本《國家環境治理研究》(即《氣候失律的倫理》《恢復氣候的路徑》《環境治理學探索》,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以下簡稱《環境治理》),將我國環境治理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環境治理研究的新方法解析論文

首先,它從根本上結束了我國環境治理理論研究的歐美模式,初步建立起本土化的環境治理學理論;其次,它從根本上結束了我國環境治理實踐研究局部性和量化分析的治表模式,建立起了整體性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表本兼治實踐方式。能夠貫通此二者並創建起國家環境治理學藍圖、學科話語系統和理論框架的,卻是大科際整合方法。

這一研究方法被作者表述為“環境治理如何做到局部動力向整體動力實現和整體動力向局部動力迴歸,或曰,如何以前瞻性預防治理帶動結果性災害治理,並以結果性災害治理推動前瞻性預防治理,亦可用‘表本兼治’來表述”(《恢復氣候的路徑》,第351頁)。

所以,三卷《環境治理》的原創性,不僅體現在對環境規律、環境原理髮現和系統的邏輯表達,也不僅體現在對環境治理學新學科的開創性探討,最為集中地體現為研究方法的創新。《環境治理》將其研究的方法稱之為大科際整合。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作者對其生態理性哲學思想和生境倫理學理論予以方法性提煉與運用。這種運用源於環境治理這一特殊對象:環境是“為我們所意識到的存在世界”(《氣候失律的倫理》,第3頁);“存在世界”既是整體的,也是開放的;環境的整體性,揭示了環境既是一個複雜系統,更是一個開放系統。

對這一整體、複雜、開放的環境系統展開原理探討和治理研究,需要跨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界限的大科際整合認知視野和研究方法。對大科際整合方法,第一卷《氣候失律的倫理》有專門闡述:“大科際整合視野,是指基於研究對象的需要,打破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之間的界限,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思想、知識、理論、方法資源進行大跨度的領域性整合運用。”(第6頁)

作者認為,大科際整合方法是對學科方法和科際整合方法的拓展與提升。在作者看來,學科方法是學術專業化的產物,科際整合研究方法既是學科高度專業化的產物,更是學科高度專業化的標誌。因為學科專業越分越細,形成可供學科研究的“井口”越來越窄,但高度專業劃分的學科體制對學科的基本要求和由此要求所形成的學科研究的基本衝動卻是“深井鑽探”,而過分狹窄的學科“井口”極大地限制了學科“深井鑽探”的可能性,“為了解決學科高度專業化所造成的這種矛盾,學科研究者們開始轉向相鄰或相近學科吸取學術研究智識、理論、思想、方法等資源,以打開本學科‘深井鑽探’的視野,由此形成科際整合的`研究視野和方法論。”(《恢復氣候的路徑》第6頁)

與此不同,大科際整合研究視野和方法是基於研究對象的需要,打破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之間的界限,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思想、知識、理論、方法資源進行大跨度的領域性整合運用。比如氣候環境問題的研究,既涉及氣候學、氣象學、地理科學、環境科學,也涉及史學、政治學、哲學、制度學等學科資源的整合運用。客觀地講,環境治理,無論是恢復失律的氣候,還是減少排放和恢復地球的自淨化功能,既要從具體切入,也要關注整體,更要重視其動態生成性。並且,環境治理不僅僅是治理環境,更涉及人和人的社會構成性問題和生產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建問題。從根本講,環境治理探究就是探求“自然、生命、人、社會”共生,這是大科際整合方法的思想精髓,也是大科際整合方法的原創性價值,它為環境治理學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認知視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kwp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