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論文

淺談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論文

論文關鍵詞:文獻檢索課信息素質信息素質教育

淺談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論文

論文摘要:信息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文獻檢索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本文對文獻檢索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從教學層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角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引言

隨着人類跨入21世紀,人類社會也跨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全球信息化成為了時代的重要特徵。信息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對整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日益重要。面對社會信息化潮流,對在校本科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成為了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初,各高校相繼開設了“科技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以下簡稱“文獻檢索課”)。這門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科技信息檢索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長期以來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問題,已經影響了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利於信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本文擬對文獻檢索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二、文獻檢索課自身存在的問題

1.教學層次不明朗,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信息素質是一種綜合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技能、信息心理等多方面,是一種瞭解、蒐集、評價和使用信息的知識結構。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信息需求程度有差別,因此應該對他們開展不同層次的信息素質教育。信息素質教育體系的層次是連續提升和相互銜接的,但是當前的信息素質教育還沒有一個科學的分層,不利於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與發展,更不利於達到全面的信息素質教育目標。

2.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教學缺乏生動性和感染

文獻檢索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對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採取“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單向灌輸方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很少,基本上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只重視認知過程,忽視感受及體驗過程;只重視單向的傳遞過程,忽視雙向的交流啟迪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不利於學生創造力和主體意識的發展。學生對這樣的課堂教學普遍熱情不高,教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3.教學內容空洞,與實際應用聯繫不緊密

高校信息素質教育對象是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生,但是目前的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大多缺乏針對性,內容上偏重學科資源的獲取,用的多是經典的數據庫,學術性強而目的性弱,導致學生不太介意檢索的結果,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教學內容中,過於注重理論基礎知識的闡述,以及學科文獻信息獲取的.講述,本課程的實用性沒有很好地體現。

三、文獻檢索課教學創新的對策

1.明確教學層次,分層次設置教學內容

根據不同對象和需要,高等院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需要劃分為多個層次,有必要根據不同層次和不同學科的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內容。具體來説,針對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應該進行圖書館基礎能力教育和信息技術基礎能力教育。重點加強學生對網絡工具以及軟件的使用能力,幫助他們儘快熟悉圖書館的佈局、館藏和服務,聯機目錄的使用等等。針對除新生外的其他各年級學生,需要進行通用信息素質教育。指導學生了解信息源的特點,根據需求選擇信息源,以及使用檢索方法和策略,並對獲得的信息作出評價。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合法地檢索與利用信息。針對高年級學生,尤其是大四畢業生,則要進行基於學科的專門的信息素質教育。指導學生了解本學科信息的類型、常用信息資源,為學生的畢業論文做好準備。

2.引入情境化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2l3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