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血液學檢驗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研究論文

血液學檢驗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研究論文

摘要:血液學檢驗是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其中骨髓細胞形態學是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針對該部分內容特點,在血液學檢驗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血液學檢驗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研究論文

關鍵詞: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血液學檢驗;骨髓細胞形態學

血液學檢驗是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1],其教學難點是細胞形態學,尤其是骨髓細胞形態種類繁多。大部分高職學生對血液學檢驗課程不感興趣,認為其理論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學習難度較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及學生滿意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在血液學檢驗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使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1正常骨髓細胞形態教學

正常骨髓細胞形態特點是血液學診斷的基礎,只有熟練掌握正常細胞的形態,在後續血液疾病學習中學生才能理解異常細胞的特點。以往我們採取的是多媒體教學,教師講解各種細胞特點,分析細胞形態,學生被動聽講,很難有完整印象,效果很不理想[2]。因此,在這一階段授課中,我們將骨髓細胞各個系統分解為若干個任務,將全班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任務,任務內容包括:將各系統細胞形態特點配圖片製作成PPT,在課堂上詳細講解,並且引導其他組學生在鏡下找到相關細胞。這一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前期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學生敷衍了事、照本宣科,或者完全講解錯誤,起不到引導作用,反而對其他學生造成誤導。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預先指導學生,講清楚各系統細胞各期發育階段的要點,列出其最突出、最易於辨認的特點,再讓學生查閲資料,尋找細胞圖片,結合課本製作PPT。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學生多次試講合格後為其他同學授課,並拍下視頻作為教學資料。待學生在大腦中對細胞形態有初步印象後,立即發放骨髓片,讓學生趁熱打鐵在鏡下找到已講解的細胞。在實驗課總結階段[3],教師可以從圖庫中選取細胞圖片對學生進行提問,瞭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對於學生不易掌握的形態特點再次講述,加深學生印象。這種學生主導、任務驅動、教師總結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自覺性,鍛鍊了閲讀資料、歸納總結、口頭表述、團結協作和組織實施等能力[4]。通過初步教學應用,發現學生對細胞的認知能力、辨認準確度均有很大提高。

2病理骨髓細胞形態教學

病理骨髓細胞形態教學在血液學檢驗教學中包括很多內容,如紅細胞系統疾病(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白細胞系統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血小板系統疾病。細胞形態變化大而奇特,同一種疾病的不同個體間或疾病不同發展階段,其細胞形態也不盡相同。要在短短的實驗課時內瞭解各種疾病的特點,對於學生而言難度太大。因此,我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也引入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理論課上,教師對某一類型血液病的某一具體病例做全面而簡單的介紹,包括病史、症狀、體徵、臨牀表現、相關檢查及結果分析[5],並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解骨髓塗片檢查,特別是病理骨髓片在診斷這類血液病中的重要作用。理論課後,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相應疾病病例資料和顯微鏡系統拍攝的外周血及骨髓圖譜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上網查找資料等方式,對骨髓象進行分析並出具診斷意見,提出相關檢查。在下一次實驗課上各小組分別進行彙報講解,再與教師和其他組討論,得出自己的實驗結果。之後,在圖譜引導下,學生再利用顯微鏡觀察骨髓塗片,瞭解各種細胞形態,這樣學生不會覺得無所適從,其效果比理論課後直接讓學生看骨髓片好很多。

3考核制度改革

為了準確瞭解學生辨認細胞的水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對骨髓細胞形態學的重視程度,我們在教學中實行了嚴格的考核措施,將細胞形態考核+卷面考試形式改為過程性考核+卷面考試形式,將卷面成績由佔總成績的.80%降至50%。改革後的過程性考核包括考勤、個人作業、團隊作業、技能考核、課堂討論等。

3.1個人作業

(1)看圖認細胞[6]:針對課堂內容,從骨髓細胞資源庫中選取相關細胞圖片讓學生辨認,學生將結果交給教師批改,教師以此瞭解學生理解程度[7]。我們用這種方法取代了傳統依葫蘆畫瓢的用紅藍鉛筆畫出鏡下細胞的方法,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2)骨髓報告書寫: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讓學生辨認細胞形態,容易忽視與理論的聯繫。我們通過考核方式改革,讓學生書寫骨髓檢驗報告,使其全面熟悉、掌握常用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徵,學會分析骨髓象,掌握相關骨髓檢驗技術,併為常見病下準確診斷,為將來實習、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3.2團隊作業

包括分組講解正常骨髓細胞形態和分析診斷常見血液病骨髓片。高職學生普遍主動學習能力差,缺少學習動力。通過團隊作業考核形式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從眾心理驅使下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不愛學習的學生迫於環境壓力參與學習,從而優化學習氛圍。

3.3技能考核

(1)正常細胞形態考核[8]:在要考核的內容(包括各期粒、紅、單、淋、漿、巨核細胞,還有肥大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退化細胞等其他細胞)中選取20個細胞,以PPT形式自動播放,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正確名稱。(2)常見血液病骨髓片考核:選擇形態典型的常見疾病骨髓片(正常骨髓片、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骨髓片),讓每位學生隨機抽取一張,要求在90分鐘內完成對骨髓片的檢驗,包括填寫骨髓細胞學檢驗報告單。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指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某個具體任務為線索,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其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創新能力[9]。這種教學法將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有機融合,以學生為主導、工作任務為主線,注重技能培訓,不僅能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慾望,培養團結協作能力,還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10]。

參考文獻:

[1]侯振江,楊曉斌.血液學檢驗[M].4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

[2]唐雪元,蔣鐵斌,彭偉蓮,等.血細胞形態學MCAI課件教學效果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2004,11(2):196-197.

[3]趙娜,黃燕,韋瑩慧.提高骨髓細胞形態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21):149-150.

[4]陳伶利,李傑,盧芳國,等.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0):97-98.

[5]劉亞琳,吳迪.關於提高進修醫師骨髓形態學教學效果的體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4):476-477.

[6]魏小平,高啟建,劉玉儀.血液病骨髓細胞圖片資源型教學系統在血液學骨髓教學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牀,2010,7(9):884-885.

[7]牟鳳林,王靜,鄧晶榮.血液學檢驗實踐教學改革成效分析[J].網友世界,2013(Z2):94.

[8]張強,李玉雲.骨髓細胞形態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2):167-170.

[9]張迎珍.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1(11):151-152.

[10]褚靜英.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職臨牀基礎檢驗教學中的應用[J].衞生職業教育,2014,32(5):44-4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pln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