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國內農村大學生就業論文

國內農村大學生就業論文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國內農村大學生就業論文,請參考!

國內農村大學生就業論文

國內農村大學生就業論文

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樣引起了政府、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尤其是作為高職院校的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更是面臨特殊的困境和挑戰。本文擬在把握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就業的特殊性基礎上,結合目前重慶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困境,總結出其影響因素,並提出解決策略,以期對加強和完善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有所啟發。

關鍵詞: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

當前,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為城市建設和工業化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其中高素質的適齡勞動力即農村籍大學畢業生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所謂“農村籍大學生”,與城市籍大學生相區別,是指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人羣中,其户口在遷入大學之前的原户籍是農村户口的這一類大學生。在我國二元經濟結構背景下,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在家庭背景、勞動力轉移、户籍制度和學歷層次上有其特殊性。課題組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農村籍大學生的特殊性,選取重慶某高職院校2016屆農村籍大學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研究。

一、重慶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困境課題組

針對重慶某高職院校2016屆農村籍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就業現狀和他們對就業的不同認識以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的方式,圍繞農村籍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起薪工資水平、職業目標、就業意向、就業渠道、就業選擇單位等展開調查。就收集到的數據分析來看:

第一,從就業觀念上看,部分學生眼高手低,他們往往期待一畢業就能找到工作輕鬆、待遇高的單位。而事實上,現在很多重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剛參加工作的工資都未能達到心理預期。

第二,從就業意願上看,少部分學生對起薪要求和轉正工資的期望值都比較高,並且不太願意回農村去,他們希望出人頭地,回報父母的心理非常迫切。第三,從就業心理上看,極少數學生有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沒有“關係”“背景”找不到工作,自暴自棄。第四,從就業能力上看,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高,不能完全達到用人單位的標準和要求,比如缺乏上進心、表達能力欠佳、責任感不強等,這些讓他們在就業中處於相對的劣勢,而這些也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影響的。從調查的情況分析,重慶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存在一些就業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經濟環境差,社會資源匱乏

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們面臨求職所產生的大量費用,無疑給他們增加了心理負擔,增加了就業難度。同時,相對城市籍大學生,農村籍大學生的社會資源比較匱乏。首先從求職渠道來看,農村籍學生獲取就業途徑主要是“參加大學組織的招聘會、求職網站”,而很少是“通過親友得到的招聘信息”或者“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其次,在某種程度上社會關係甚至超越個人能力本身,成為學生就業的重要保障,而農村籍學生缺乏家庭經濟和社會資源兩個方面的支撐,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阻礙了就業。

2.綜合能力較低,就業競爭力不強

農村籍學生由於家庭背景和平時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在語言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等就業能力方面比較欠缺,而這些能力又是用人單位青睞的。因此,農村籍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明顯不如城市籍學生。另外,由於家庭經濟原因,農村籍學生經常參加社會實踐,但多數以發傳單、產品促銷、餐廳服務員等形式為主,與即將從事的崗位和社會實際差別較大。

3.初次就業率較高,就業質量偏低

農村籍學生畢業後,迫切希望有份工作能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對職業和薪酬水平不會過多挑剔,只要能獲得與工作性質相適應的薪酬待遇的工作就基本滿足。所以,農村籍學生的初次就業率較高而薪酬水平偏低,就業質量低。

二、重慶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影響因素

在越來越龐大的高校就業羣體中,受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就業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因此,挖掘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的就業影響因素,是解決其就業困境的重要前提。

1.大學生自身主觀因素

(1)就業觀念落後

農村籍學生的就業觀念直接影響其就業選擇的性質和方向。一方面,受社會負面環境的影響,農村籍學生擇業時更加務實,更注重個人價值,功利性較強,寧願在外面漂也不願意回農村就業;另一方面,農村籍學生很期待找份好工作來改變命運,若沒能如願以償,就會心灰意冷,增加心理負擔,影響再次擇業。

(2)就業心理困惑

農村籍學生在比較沉重的經濟壓力下求學,一心希望把就業當作是跳出“農門”的最好機會,但並不理想的現實總會讓他們患得患失,心理脆弱。有的學生自尊心強。畢業後寧願留在大城市漂泊也不願意回農村馳騁,害怕辜負家人、朋友殷切的希望,精神負擔很重。但大城市的生活又讓他們感覺很艱難,壓力很大,一不小心就容易產生不理智的行為,比如捲入傳銷、搶劫等犯罪活動。有的學生很自卑,首先高考失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對大學校園裏的一切都很敏感,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了,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時候,聽到“某某有關係,不擔心找工作”、“某某有熟人,會安排工作”等論調,或者聽説某某公司已經“內定”,暫且不説這樣的傳言是否真實可靠,但這樣已經潛在地影響了農村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他們就會喪失信心,不再參與就業競爭。

(3)社會化能力弱

農村籍學生由於特殊的家庭環境和人際資源,一方面人際交往能力不強。尤其是在留守家庭長大的學生,交往面窄,跟他人交往不深,影響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在某種程度上獲取的就業信息少、就業渠道窄;另一方面社會適應能力不強。農村籍學生從狹小的生活空間到大學這個“小社會”,從熟悉的故土到陌生的大城市,這驟然的變化會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震盪。而農村籍學生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及時指導自己的行為,自我角色混亂,不能順利適應當前的學習和生活,顯得無所適從。他們需要鍛鍊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就業能力。

2.客觀因素

(1)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失衡

當前,我國正大力為平衡城鄉基礎教育資源做很多努力,但是失衡現象仍然存在。在某些區縣,優越的教育資源包括教育設備、教學理念、師資力量等仍然會集中在城市、重點學校,農村籍學生一開始在起點的小學教育上就落後於城市籍學生。

(2)高職院校發展的地位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是由中職院校轉社而來,發展時間短,在社會知名度、社會影響力方面都不及本科院校,尤其在2014年教育部要將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的改革思路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陷入更加尷尬的困境,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

(3)用人單位就業環境不理想

一方面,由於經濟形勢的影響,人才供過於求,用人單位的自主權被過度強化,就業歧視不可忽視。某些用人單位對農村籍學生存在偏見,從福利的角度考慮,擔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不願接納他們,使得他們在同等條件下喪失機會。另一方面,用人單位的用人制度不盡合理。由於用人單位的自主權擴大,單純追求員工的高學歷,能用研究生的絕不用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的一定不用高職生,這對農村籍學生就業增加了更大的壓力。同時,用人單位存在人才消費的短視行為,用法律法規來減少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比如不與大學生簽訂就業合同或者合同條款不合理等,損害了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4)社會現實困難

高職院校的農村籍大學生佔學校生源多數,農村家庭的經濟收入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習、求職的支出。承載着較大的經濟壓力,農村籍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更大,求職失敗也許對家庭也是不小的打擊,也會使“讀書無用論”成氣候,也會使農民對大學教育產生高投入、低迴報的質疑。

三、重慶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充分就業的解決策略

對於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我們要樹立系統的觀念,從全局、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從就業的關鍵和實質來把握,也需要各部門、各環節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1.政府方面

其一,發揮協調作用,拓寬就業渠道。比如政府可以給企業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釋放巨大的就業需求,為農村籍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有利條件;可以創辦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企業,為農村籍學生提供實習基地,也可從中挑選優秀的學生就業。其二,教育公平機制全覆蓋,均衡教育資源。救濟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困境,需要均衡教育資源,提高區縣部分農村的基礎教育水平,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資源的投入,改善其師資力量、教育環境、教育水平,繼續推進“支教”工作和“特崗教師”計劃,繼續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其三,引導農村籍學生回農村基層就業。政府要發揮主導鼓勵作用,通過政策傾斜、制度保障,引導農村籍學生回到農村實現人生價值。比如降低到農村就業的門檻,在就業難的大趨勢面前,政府可以放寬要求、降低學歷層次,只要思想端正、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吃苦耐勞都可以報名,再通過考核擇優錄取;在財力上大力支持農村基層單位,讓農村籍學生不僅“回得去”還能“留得住”,設立專項資金,保障學生的工資福利,同時調整國家的激勵政策,取消或減少基層大學生在報考公務員或研究生方面的加分政策,而向職稱評定、評優評先方面傾斜,目的是希望讓他們紮根農村,而不是過渡行為。其四,倡導公益創業理念,完善靈活就業制度。政府努力營造公益創業的氛圍,成立大學生公益創業基金,鼓勵農村籍學生實現兼顧社會效益和個人價值的新型創業模式,完善探索靈活就業制度。

2.學校方面

其一,提高辦學知名度,發展特色專業。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品牌效應”是客觀存在的,故需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藉助各行各業的優秀校友積極宣傳學校,提升社會影響力,同時將人才培養重點放在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上,同時還可根據當地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優化專業設置,進行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主動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其二,研究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開展就業指導。高職院校應設立專門指導農村籍大學生就業的方案措施,引導其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儘早制定好就業目標和職業規劃;同時不能忽視農村籍學生的社會化能力,充分考慮他們的社會心理特徵,分別教育,及時給予更多關懷,建立農村籍大學生就業的普查、反饋、評估制度。

3.用人單位方面

其一,用科學人才觀指導畢業生招聘工作。用人單位要立足於現實、尊重人才、尊重知識,抓住有利時機吸納大學畢業生。尤其要給農村籍學生一個鍛鍊學習的平台,用一視同仁的眼光看待他們,滿足他們的職業願望也會自己企業增殖。其二,構建合理的用人機制。用人單位要發佈透明、準確的就業信息,降低尤其是農村籍大學生的不合理門檻,建立與學生和諧的勞資關係;同時與高職院校保持密切合作交流,堅持走產學結合的道路。

4.大學生自身層面

其一,注重自身素質培養,主動提升就業能力。農村籍大學生要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加強學習,注重全面發展,主動提升就業能力,爭取贏得用人單位的肯定;同時還要擺在心態,既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要自信自己的努力,才能爭取到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其二,更新就業觀念,主動走農村基層就業之路。農村籍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定位,將社會發展的需求和自己的前途結合起來,主動從事農村基層工作;要看到自己獨特的優勢,回到農村,能更快更好的融入農村生活,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鄉,比在大城市“漂着”“窩着”更幸福,更有價值。

總之,在龐大的就業羣體中,我們期待更多人關注農村籍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解決重慶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就業的困境,不是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自身任何一方就能夠扭轉全局的問題,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政府發揮協調作用,用人單位伸出援助之手,學校拿出鞭策之道,大學生自己自我完善。只有四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解決重慶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的就業困惑,並收到標本兼治、良性發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崔翠利.大學生農村基層就業激勵機制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0.08

[2]呂冰.大學生建設新農村的就業對策研究——以河北經貿大學調查分析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8.1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0v2p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