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木蘭詩 >

木蘭詩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木蘭詩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木蘭詩

木蘭詩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

脱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註釋】:

唧唧〔jī jī〕── 此處為織布機操作時聲響。有人譯作歎息聲,大謬。

當户織 ── 當:正值,正在。 户:自家門户,家中;有人將在此具體譯作“門”或“窗”,均謬。此兩句,乃詩之引式,表明:正值木蘭在家中織布。

機杼〔jī zhù 〕── 織布機上的梭子。此句指木蘭因心中有事,停下手中操作,連連發出歎息。

何所 ── 因為什麼而…… 此句強調的是問,何人而問,不重要,為詩中“略句”手法。

軍帖 ── 發下來的徵兵通知帖。

可汗(hán) ──又稱大汗,亦可簡稱為汗,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統治政權首領,即指皇帝。古代北亞遊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渾、鐵勒回紇、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裏一般部眾對首領的尊稱,鮮卑語稱“可寒”,原意是“神靈”、“上天”之意。可汗作為一國之主的稱號最早始於 402年柔然首領社崘統一漠北自稱丘豆伐可汗。唐杜佑謂:其“猶言皇帝”.

爺 ── 古代北方民族對父親的稱謂。

市鞍馬 ── 市,此為動詞,指“買”“購置”,下句“市”為名詞。

鞍韉〔ān jiān〕 ── 意同“鞍韂”,指馬鞍子和馬鞍子下面的墊背。

轡頭 ── 指馬籠頭。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轡頭,即嚼子和籠頭的合稱。

赴戎機 ── 赴,趕赴。戎機,指軍情、戰機、緊急軍情。

關山 ── 指邊塞關隘、關隘山川。另指家鄉。

朔氣 ── 朔氣,北方之寒氣。

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夜間報更用器。一説金為刁斗,柝為木柝。《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金柝夜擊,和門晝扃。”李善注:“金,謂刁斗也。衞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

寒光照鐵衣 ── 寒光,指寒冷的月光。鐵衣,此指鐵甲衣。

策勛 ── 對建功將士冊封勛官。古代凡有軍功的,授以勛官。勛官最高一階稱為“上柱國”,正二品,需要經“十二轉”才能達到。《木蘭辭》裏“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十二轉”就是説:花木蘭立了最大的軍功。

附“古代武官勛官”列表:

十二轉:上柱國,視正二品;十一轉:柱國,視從二品;十轉:上護軍,視正三品;九轉:護軍,視從三品;八轉:上輕車都尉,視正四品;七轉:輕車都尉,視從四品;六轉:上騎都尉,視正五品; 五轉:騎都尉,視從五品; 四轉:驍騎尉,視正六品;三轉:飛騎尉,視從六品;二轉:雲騎尉,視正七品;一轉:武騎尉,視從七品。

百千強 ── 強,有餘。此指賞賜很多財物。

尚書郎 ── 古官名。最初東漢始置,選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枱,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魏晉以後,尚書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理政務,通稱為尚書郎。晉時為清要之職,號為大臣之副。

明駝 ── 善走的駱駝

出郭相扶將 ── 郭,城郭。 扶將,扶持。

當户理紅粧 ── 當户,與首二句“當户”意同,指在門户之內,即在家中。

撲朔 ── 在此意為腿腳撲騰。表示雄兔腿腳好撲騰、抖動。

迷離 ── 在此意為眼睛眯合。表示雌兔閒逸時眼睛好眯合。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説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語言浮華,用詞細膩,風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木蘭詩》與南朝民歌中的《孔雀東南飛》合稱長篇敍事詩雙壁。

推薦譯解: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户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歎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歎息”,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 備 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旦辭爺孃去……”八句以重複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裏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説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祕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裏,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粧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祕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户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着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引用辨析文章: 木蘭詩略考

一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木蘭的故事,她女扮男裝,挺身而出,代父從軍,展現了中華民族古樸、忠孝、堅貞、凜然大義等優秀品質。它是千古以來民謠民歌中的優秀傑作。

而今這篇中國“俗文學”作品的魅力,在海外又掀起一股“木蘭熱”.在國內,一些學者也紛紛為木蘭和《木蘭詩》而撰文,很多人認為木蘭氏起於隋唐,所言《木蘭詩》出自唐人之手。今究該説,不難辨識他們是步南宋章樵和左克明的後塵。樵着《古文苑》,克明着《古樂府》,二人並言“木蘭詩”為唐人作。現究章、左二説,實源於北宋的官方叢書《文苑英華》,就在該書的卷三三三[部]已載《木蘭歌》,並題作者為唐人韋元甫,於是,在南北朝時代未署作者姓名的《木蘭詩》,到了宋代始被韋氏盜名,對此,該書編者也知有弊,不得不筆端搪塞,另借含糊之意,隨於其下自注小字“韋元甫續、附入”,尚不滅該詩為前人所作之跡。載入《文苑英華》的《木蘭詩》,從此剽為韋氏所作,而且,開頭第一句就改寫成“唧唧何力力”,其錯中錯,移花接木之術,以及附於韋氏之榮,都導致後人嘲笑。再看宋初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五題名《木蘭詩二首》,郭氏將未署名的古詩排列在前,韋氏新作排於後,新老分明,同時在題下,標明唐人韋元甫續與“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斷定唐以前即有《木蘭詩》。

《木蘭詩》始於南北朝的見證:

首先從該詩全文來鑑別:詩內曾提到的“可汗”一辭,這在《舊唐書·音樂志二》:“後魏所謂《簸邏》也,其曲多‘可汗’辭”.又在《樂府詩集》卷二十一載:“後魏之世,有《簸邏歌》,其曲多‘可汗’之辭”.二書所證,《木蘭詩》實存南北朝跡象。另外,詩中描述木蘭女“對鏡帖花黃”一句,它正是北朝人所沿用的民間風土習俗,那時婦女的化粧方式,往往濃飾“額黃”以求其美,這在《北齊校書圖》裏,已繪有當時女子的額黃像,流傳於今日尚存,該圖像的所施“額黃”那時相當流行,古人所遺此圖,堪稱力證。

其次,南朝陳後主時,由釋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編成的《古今樂錄》相繼問世,其中就有《木蘭詩》一首。除此,郭氏《樂府詩集》“木蘭詩”裏,首引《古今樂錄》“木蘭不知名”,已證古有未署作者名字的木蘭詩。但是近年一些學者認為它是一條南北朝的孤證,不免有疑。故另舉他例:南朝《樑鼓角橫吹曲》其中即有《木蘭曲》一折,並言木蘭女代父從軍事。從《辭通》和一些姓氏書裏,又皆言有南朝宋何承天的《姓苑》載其“花姓;木蘭氏,任成人”.還有《中國姓氏辭典》花姓條:引述“《姓苑》始見花姓,《述異記》載北朝有女英雄花木蘭”.所以筆者認為,將這篇描寫巾幗英雄的簡明史詩,歸於南北朝,是無可置疑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mulanshi/37vo3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