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春江花月夜 >

欣賞《春江花月夜》散文

欣賞《春江花月夜》散文

收看電視節目,正值音樂電視播放民樂曲,是耳熟的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舒曼的音樂配以美麗的畫面,再次引起欣賞興趣。《春江花月夜》本是古代樂府《吳聲歌曲》名,曾為古代帝王表現宮廷生活的樂府題目。據史載,陳後主(陳叔寶)、隋煬帝(楊廣)都曾經創作過《春江花月夜》樂府,只是,陳後主的《春江花月夜》原詞已經失傳,而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原詞則保存了下來,其詞曰:“暮江平不同,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共星來。”詞意表現出一幅春江月夜花林流水的美妙圖景。後來,《春江花月夜》樂府題目逐漸成為後代文人的詩歌創作形式,唐代詩人張若虛創作的《春江花月夜》應該説最為著名,其用這一樂府題目創作的《春江花月夜》,將春江月夜花林流水的情景表現到極致,因而引起後人很高的評價,認為它“以孤篇壓倒全唐”。它細膩地描寫了春江、流水、月夜、花林的美妙景色及在此美妙景色之下游子思婦的悠悠情思,是一首景中有情,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讚歌。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已經不是樂曲,只是借樂府題目創作的詩歌,吟之詠之欣賞之,讓人從中領略到明月清風下的江水花林之美妙景色,也品味出委婉纏綿的相思情懷。

欣賞《春江花月夜》散文

電視機前,傾聽優雅的.樂曲,靜觀美麗的畫面,字幕標出樂曲的演奏介紹表明《春江花月夜》是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而來的。對於《夕陽簫鼓》,也曾欣賞過,也從電視的字幕上知道《夕陽簫鼓》是根據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的意境創作的,但是,最後字幕還是表明,樂曲的意境是描繪春夜的靜謐、江面盪舟、花影搖曳的春江景色。《春江花月夜》則是現代人於1935年在《夕陽簫鼓》的基礎上改編而成,從琵琶曲演變成纏綿悱惻的民樂合奏曲,而從《春江花月夜》的曲名稱及音樂電視所配以的畫面分析也感覺到,樂曲所體現的是春天迷人的景色和纏綿的情思。而欣賞音樂電視《春江花月夜》,不管從樂曲的旋律,還是從美麗的畫面看,由《夕陽簫鼓》改編而來的《春江花月夜》當然也不能離開原來的意境,其所表現的都是“春”:樂曲先以樂隊和聲背景,以琵琶由快漸慢的挑彈擬鼓聲開始,然後是簫管以輕巧的打音吐唱旋律隨之,兩種樂器,一種顆粒型的撥彈短音,一種綿長型的吹奏長音,隨着音響對比,電視畫面上則展現了春江之上動與靜的圖片鏡頭。這樣的樂聲配合鏡頭畫面,則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中的“春江”的意境非常吻合:詩歌開篇就點出“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寫的正是春天悠然的景色。而隨着音樂的推進,各種樂器錯落有致的配合,樂隊進入全奏,隨着樂曲委婉的旋律,流暢的節拍,春江上微波盪漾的美妙情景隨之得以全面地展現。這就已經完全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中所描寫的畫面,電視畫面隨着音樂的旋律和節拍,微波盪漾的春江畫面及春江的寧靜景色細膩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音樂電視的最後配以的畫面則是一幅水面浩渺江水空濛的鏡頭,這也正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結束詩句“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夜風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所表現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電視機前聆聽賞心的樂曲,細嚼悦目的畫面,彷彿也身處春江花月夜的境地:春江之上,夜色寧靜,微波盪漾,花好月圓,心情此時得到了淨化。聆聽樂曲《春江花月夜》,咀嚼古詩《春江花月夜》,感動着悦耳的樂曲,吟誦着感人的詩篇,陶醉於動人的畫面,聽之吟之並觀之,由不得讚歎:棒極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chunjianghua/xmwk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