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西林壁課後訓練題

西林壁課後訓練題

西林壁課後訓練題1

一、默寫《題西林壁》並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題西林壁》題:____________西林:________________

只緣:__________不識:________________

橫看:________________

二、讀《題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題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__。前兩句寫了詩人從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觀看____________的感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話説:“當事者迷。”詩中有哪句詩説明這個道理,請填在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從《題西林壁》這首詩中得到的啟發是( )?

A.對複雜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斷出其它方面

B.對複雜的事物,應多角度觀察,多方面調查瞭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對複雜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觀察,調查瞭解,又要親身去體驗,去分析。二、把下面的詞組織成句,句子要通順

1.來了 果子 野的 早已 秋天 滿山 熟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個 想到 心驚 有點 一 就 肉跳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林壁課後訓練題2

一:解釋下列詞

題:__西林:____ 只緣:_____不識:____ 橫看:__

二:

《題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 ”。除了《題西林壁》他還寫了 。前兩句寫了詩人從_____、____不同的角度,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觀看_____的感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話説:“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詩中有哪句詩説明這個道理,請填在橫線上

3、《題西林壁》前兩句寫 ,後兩句寫 ,這首詩借寫廬山的`自然景象,還告訴我們 。

4、《題西林壁》這首詩中,有三組反義詞,分別是

( )—— ( ), ( )—— ( ), ( )—— ( )。

教學反思

學習了第一組的自然景觀,今天我們開始第二組以觀察和發現為趣事的學習征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伴隨着對《望廬山瀑布》的複習,我們開始了對《題西林壁》這首古詩的學習。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註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然後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峯,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裏的高山峻峯,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採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羣山之中”。 我讓學生模擬表演試試看,把自己身藏在學校的樹林中,看能否看清整個校園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當然就明白了詩人所寫的意思。

最後我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後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隻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裏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後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後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語文教學要重視細節問題的有效把握,因為只有重視了細節,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減少遺憾。我反覆回顧了本節課的教學細節之後,感到教學中有四點遺憾:

一、對時間的把握不太精準,環節銜接得不夠完美(我覺得在不看手錶的情況下調控好時間的分配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從第二行詩到三、四行詩的過度上問題的設計還不是很合理,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在理解古詩的意思上花費的時間太多,導致在感悟道理的環節較為倉促。

二、細節的瑕疵。 在朗讀古詩的環節,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到位,由於經驗不足,我有些亂了陣腳,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去讀,教學方式還缺乏靈活性。如果能配以優美和諧的音樂,輔之以聲情並茂的朗讀,創設美妙的情境,有可能幫助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藴含的思想感情,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處理教學難點時,有點急於求成。在前兩行詩歌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基本明白“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但要他們談談學習古詩後有什麼啟發時,學生思維轉不過來,於是我直接點撥,沒有給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機會。其實,應該給學生充分思考、討論的時間,最後的拓展閲讀還不夠到位,如聯繫《畫楊桃》都是很好的實例,沒有真正處理到位。四、在最後的默寫環節,難度較大。能背不一定能寫正確,在朗讀過程中忽視了易錯字的點撥,導致默寫效果大跌眼鏡,要重視教學環節的環環相扣,不能隨心所欲。

總之,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大膽預設,充分準備,提高課堂效率,儘快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較成功地上好一堂語文課。

標籤: 西林 訓練 課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9nqy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