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閲讀,不能承受分析之重

閲讀,不能承受分析之重

                作者: 郝忠勇  

閲讀,不能承受分析之重

          作者單位: 山東省諸城市教研室  

       作者郵箱:  

    閲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隨着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老師們都注重了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為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有的開設了專門的閲讀課,有的成立了“語文實驗室”,有的對“大量閲讀”進行立項研究。在近幾年的中考中,重視閲讀的趨勢也很明顯,單純的基礎知識考查比重逐漸減少,閲讀能力考查題目逐年增加,個別省市甚至出現了只考讀寫兩部分的做法。如果認為以此就可建立學生閲讀的良好導向,那就錯了。筆者曾抽樣調查部分初中生,問“同學們喜歡課外閲讀嗎”,都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當問到“喜歡不喜歡做閲讀分析題目”時,和者寥寥,大都面面相覷,有的直伸舌頭,多數同學視閲讀分析為畏途,提不起很大的興趣。是同學們圖輕鬆懶於動腦理解嗎?非也。筆者認為,閲讀的功利性太強,閲讀僅停留在應試演練的層面上,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便翻開一本語文教學類雜誌,必有類似“精品閲讀”、“名著鏈接”、“名作賞析”、“典型中考閲讀分析”等欄目,除了精美的閲讀文段外,大多附有成串讓人眼暈的分析題目。一份普通語文試卷,閲讀能力考查更是疑雲密佈,陷阱重重。難為出題的老師,區區百把字的文段,有的能“摳”出多達十幾個題目,而答案的字數有的更超出原文數倍之多!縱觀近幾年各省市中考,閲讀題增加了不少開放性、主觀性的題目,但仍未完全擺脱基礎知識的繁瑣考查,所謂淡化死知識的考查,只是以種種藉口融到閲讀中來罷了。面對這種分析來分析去的考查手段,我們的.學生怎麼能夠輕鬆得了?

在此類考查方式下,語文老師們在教學中自然是急功近利,閲讀教學恰如老吏審獄,鞭辟入裏,到頭來閲讀還是變成了做題目,變成了條分縷析。閲讀的目的是什麼?説白了,考試。煞有介事地推薦給學生一長列的閲讀書目,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做出分析題目。難怪學生視閲讀為苦差,近半數的學生形成了“厭讀症”。

“閲讀,是一種高尚的心智鍛鍊。”它講究頓悟,講究感受體會,講究浸潤,閲讀者須以一種身心放鬆的狀態投入,讀者能達到與文本自然交流是閲讀的佳境。至於或高聲成誦,或低吟玩味,或默然自得,那就看各人所好了。試想,學生帶着分析的使命觀照文本,身分是“庖丁”,乾的是解牛的活,眼裏看到的都是支離破碎的知識點,“目無全牛”就很容易理解了。學生不能以放鬆的心情自由閲讀,遑論提高文化品位,培養審美情趣。

有這樣一則趣聞,一中學生請教某語文教育專家,“如何才能學好語文?”附耳過來,告訴你--“千萬別聽語文老師的!”雖是耳語,何啻晴天霹靂!反思一下,語文老師若干傳統教法,確實限制、扼殺了學生不少的創造天性。譬如閲讀這種獨立性很強的活動,從接受美學角度講就是一種二度創作,一堆練習題又怎能包容得了閲讀的全部?

感於孩子們啞口無言地疲於應付種種閲讀分析,我們不禁要問:自由閲讀離學生還有多遠?

                                   k12

標籤: 之重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yy78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