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課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發箭,就能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受傷的大雁掉下來的一個故事。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重點段。我在教學課文時,先用“﹏﹏”劃出重點的詞句。例如“更羸並不取箭”一句通過一個“並”字起到轉折和強調了“不取箭”的作用。還有“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才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同樣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飛不動,掉得快。這樣從課文的前後聯繫中可以發現,更羸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根據的,正確的,更羸的本事不是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而是他知道這是一隻受傷的大雁。使學生體會到更羸比一般人高出一籌的是他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並且果斷地作出正確的判斷,使學生受到啟迪。然後讓學生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哪些是聽到的。並聯系課文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麼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繼而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敢於説出自己的感受。對射箭高手更羸作出的正確推斷之談表示認可後。學生議論紛紛,都説,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隻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我們不能像這隻大雁一樣,只因為被箭射傷後,一聽到弓弦響聲就驚慌失措,直掉下來。

在這節課上,學生們各抒已見,不同思維的碰撞,使課堂似乎顯得有些“亂”,從這“亂”中讓我開心──因為這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當然,讓學生各抒已見談感受,並不是放任自流,教師不管。對於一些明顯錯誤的看法,我在表揚其大膽發言精神後,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予以糾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啟發學生自我糾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r4xz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