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中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出殼》

中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出殼》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出殼》,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雞出殼》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吹畫和添畫的方法表現各種形態的小雞。

2.在作畫過程中能細心操作、掌握吹畫的方法、步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黃色泡泡水(用水、水粉顏料、洗潔精自制而成),吸管,黑色記號筆,畫紙,抹布,"草地"展板一塊,母雞圖片一張。

(2)小雞出殼PPT,音樂磁帶《小小蛋兒把門開》。

2.經驗準備幼兒有吹泡泡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PPT故事導入,揭示主題。

師(出示演示文稿):暖和的春天就要來了,雞媽媽產下了許多蛋寶寶,它多想把這些蛋寶寶孵成小雞呀。於是,雞媽媽耐心地孵起蛋來。過了許多天,可愛的小雞終於出殼了!(教師播放小雞出殼錄像並配音:"小雞用尖尖的.嘴巴啄破蛋殼,用力往外鑽,哎喲、哎喲,終於出來啦!快瞧,可愛的小雞'嘰嘰嘰'地叫着走來了。")師:小雞長什麼樣?誰能來説一説。(幼兒表述)師幼共同歸納:小雞有着圓溜溜的頭和身體,尖尖的嘴巴,黑黑圓圓的眼睛,小小的翅膀,和兩隻腳。

師:這些在幹嗎呢?(幼兒大膽想象並表達。)教師小結:這些小雞有的頭朝下,像在找蟲子;有的頭朝上,像是在唱歌;有的面對面,像是在做遊戲;還有的靠在一起,好像在説悄悄話……師:多麼可愛的小雞啊,我們把它們畫下來好嗎?

(評析:小雞出殼故事PPT既引出了主題,又豐富了幼兒對小雞外形和動態的認識,為幼兒作畫打下了基礎。)

二、師幼合作示範

1.教師介紹畫紙、記號筆、吸管、泡泡水等作畫用具。

師:老師想問一問,平日裏小朋友們畫畫時都會用到哪些工具?(幼兒自由回答。)今天,胡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畫畫工具,一起來認識一下(重點介紹吸管和黃色泡泡水)

2.師幼合作示範吹泡泡。

(1)觀看視頻,教師示範吹泡泡。

(引導幼兒觀察教師的示範:豎直拿吸管蘸泡泡水,蘸完之後輕輕抖掉多餘的水,最後在距離畫紙一點點高度處輕輕吹出泡泡。教師吹出一大一小兩個泡泡靠在一起。小的泡泡可作小雞的頭,大的泡泡可作小雞的身體。)

(2)個別幼兒示範吹泡泡。

師:都知道怎樣在紙上吹泡泡了,是吧!有人想要來試試嗎?

(如幼兒示範成功了,教師可請他介紹自己是如何吹泡泡的。"出自:屈;老.師"如幼兒示範未獲成功,教師可詢問大家:這可奇怪了,他為什麼吹不出泡泡?為什麼吹出來的泡泡很小……有人發現問題了嗎?從而引導幼兒歸納吹畫的要點:豎直蘸水可以讓吸管吸到水,往下輕抖可以防止顏料水滴落,輕輕吹可以吹出大的泡泡等。)

(3)幼兒集體徒手練習吹泡泡。

教師:看來,這些都是吹畫的祕訣,我們可得記牢,胡老師還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一起來學一學:拿起小吸管,豎直蘸點水,往下抖一抖,輕輕吹一吹。)

3.教師示範給泡泡添畫,變出各種形態的小雞。

師:接下來,胡老師就要把這些泡泡變成可愛的小雞,仔細看喲!(師幼合作添畫。)(評析:為了幫助幼兒掌握吹畫的方法,老師採取了比較有效的策略,例如,教師通過視頻示範,讓幼兒通過探索操作、分析比較得出吹畫的要點;再通過徒手練習和朗誦兒歌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鞏固吹畫的要點。)

三、幼兒吹畫,教師指導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和注意點。

師:吸管蘸了顏料水後要輕輕抖一抖,這樣顏料水就不會滴下來;吸管不要碰到紙,要輕輕、慢慢地吹,這樣吹出來的泡泡才會美。小心泡泡水弄到衣服上,如果手上碰到了泡泡水,可以拿抹布擦一擦。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播放輕音樂)

四、展示作品,共同講評

1.教師請幼兒將作品展示到"草地"上。

師:請你們將畫好的小雞送到"草地"上來吧。

2.師幼共同欣賞。

師:(出示母雞圖片):雞媽媽來了,你們覺得雞媽媽會喜歡這些小雞嗎?為什麼?(引導幼兒從作品的整潔、造型上來表達。)師:這些小雞真可愛,讓我們也來學做一隻快樂的小雞從蛋殼裏鑽出來吧!(在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中結束活動。)(評析:教師事先製作的"草地"背景可以讓幼兒的每幅作品都得到展示,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感;教師以雞媽媽的口吻展開講評,提高了幼兒參與講評的積極性。)

五、拓展延伸師:今天,小朋友們和胡老師一起將兩個連在一起的泡泡變成了小雞,如果是三個泡泡、四個泡泡或者更多的泡泡連在一起,又可以變成什麼呢?請小朋友們回去研究研究,下次我們再來試一試。

教學反思:

1.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並做好記錄。

2.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後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r4vk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