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必備】中班教案三篇

【必備】中班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中班教案三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情感。

2、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3、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難點: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活動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

2、錄音機;磁性黑板一塊

3、幻燈片、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們好!

幼:老師好!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談話導入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麼説,怎麼做?

3.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 麼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先朗誦兒歌。提問: 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

1、兒歌中兩隻小狗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2、小鴨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 師: 你覺得他們是好朋友嗎?你聽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互相幫忙?從哪裏看出來他們是好朋友呢? 你的?

三、學習兒歌 (給幼兒播放歌曲,聽一聽) 師:“這首兒歌好不好聽呀?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好嗎?。”那先跟着我讀一遍吧……好,都學會了吧 。我們現在來加上一些簡單的動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請幼兒進行集體郎誦

個別朗誦、男女分組朗誦 ,最後老師彈琴,你們按節奏來演唱好嗎?真好聽,小朋友們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附:兒歌

好朋友

兩隻小狗見了面,

互相親親鼻子尖;

兩隻小鴨見了面,

尾巴搖搖頭點點;

兩個娃娃見了面,

親親熱熱把手牽

教學反思

這 不僅僅是一次音樂活動,通過孩子對歌詞的深入理解,讓孩子意識到:和朋友在一起遊玩的快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性教育素材,讓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萌發和同伴積極交往的良好社會性。在教學時還可以配上一定的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如還是沒有掌握,那麼在平時的安靜時間,老師帶着多唱幾遍。或者在平時吃飯、遊戲時打開錄音,讓幼兒多聽聽。

中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會進行圖形摺疊、分割、拼擺,使圖形變化,辯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及其關係,發展空間知覺和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準備:

正方形紙、小刀。

教學過程:

(一)變魔術

讓幼兒猜想正方形能不能變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長方形。然後將紙摺疊,剪開變為各種圖形。

將剪開的圖形再拼成正方形。

(二)幼兒操作

將正方形變成4個小正方形,比比誰變得快,再將4個小正方形拼成原來的樣子。

將正方形變成4個小三角形,然後還原。

將正方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正方形,然後還原。

(三)圖形組合

將剪出來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進行各種組合,變成新的圖形。並鼓勵幼兒用語言進行表述。如:四個三角形可拼成風車;一個三角形加一個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中班數學三隻小熊

設計思路:

經典故事《三隻熊》意在幫助幼兒認識大的、比較小的與最小的。從《小花園》主題活動中幼兒個別化學習來看,孩子們能夠區分明顯的大與小,但對中間的則無明確概念。主題目標明確提出要讓幼兒掌握按大小排序和匹配,對此我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樂意大膽表訴自己的想法。嘗試對物體的大小進行比較和匹配。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對物體的大小進行比較、匹配。

活動準備

三隻熊圖片,ppt,三隻熊及大中小三隻沙發(人手一份),粘貼工具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1.出示三隻熊的圖片,介紹熊的一家。

2.出示三隻碗的的圖片

提問:你猜猜看這三隻碗是誰用的?

3.出示三把椅子的圖片,請幼兒説説這三把椅子分別是誰坐。

二、看ppt,聽一遍故事。

1.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

2.小姑娘選擇了誰的東西?為什麼會選擇小熊的東西?

三、操作體驗

1.今天小熊一家要去買沙發,它們應該買什麼樣的沙發呢?就請小朋友們來給它們的沙發排排隊,讓三隻熊坐到自己的沙發上。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1)沙發的排序是否有不同方法。

2)能否按大小進行匹配。

3.分享交流。

1)找出和大家排列不同的方法。

2)集體講講熊爸爸坐在最大的`沙發,熊媽媽坐小一點的沙發,熊寶寶坐最小的沙發。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

2.知道相鄰兩數之間的關係(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大1,前面一個數比後面一數小1)。

3.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自制5只瓢蟲,用毛線繃出的5座房子,相匹配的數字。

2.幼兒人手1份;幼兒用書第20頁、第21頁、第22頁《連一連、圈一圈》的操作材料,黑色水筆。

活動過程:

(一)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

1.教師出示教具瓢蟲。

教師:春天到了,小瓢蟲都跑出來玩了。這些瓢蟲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瓢蟲背上的點子,並要求其準確説出點子的數目。

3.教師出示教具房子,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這些房子就是瓢蟲的家,你能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嗎?

教師引導幼兒按瓢蟲背上的點數尋找相應的房子。

4.幼兒闡述自己的理由。

(二)理解相鄰數量之間的關係。

1.教師出示花環。

教師:今天是小瓢蟲的生日,小鳥準備了一個花環送給它。小鳥把花送給了5號家的瓢蟲,但5號瓢蟲説:“你送錯了,今天是比我多一個點子的朋友過生日。”你知道這個花環應該送給幾號家的瓢蟲嗎?

2.教師請幼兒闡述自己的想法,並説明理由。

教師:5個點子添上一個點子是6個點子,有6個點子的瓢蟲住在6號家,所以花環應該送給6號家的瓢蟲。

3.教師:6號家的瓢蟲收到禮物後非常高興,它覺得自己的快樂應該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於是它留下了一朵花,對小鳥説:“請你把這個花環送給我的朋友,它背上的點子比我的要少一個。”小鳥一時不知道應該送給誰才好?你們知道嗎?

4.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師幼共同驗證。

5.教師引導幼兒總結:比5多1的是6,比6少1的是5.

(三)幼兒操作。

1.第一組、第二組:給瓢蟲送信。

2.第三組、第四組:給數字找朋友。

3.第五組:哪一條路最近。

(四)活動評價。

活動反思:

這個教學活動比較簡單,孩子們都能回答出老師的提問,上台操作也沒有難度。所以在第二環節——找出5和6是相鄰數的基礎上,再讓孩子們感知9以內的相鄰數,進行比較,來理解相鄰兩數之間的關係。

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操作,很快地都找出了相應相鄰數。在操作中,我發現有一半的孩子能夠理解並能做對,還有些孩子,有的前後顛倒;有少部分乾脆就畫錯了。

整個活動孩子們非常積極,興趣高漲。俗話説: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我相信,這個活動的提升會對孩子們有一個很好的促動,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對數的昇華。

標籤: 教案 三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qv3d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