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莊子與《盜亦有道》

莊子與《盜亦有道》

春秋時期,最有名的大盜叫盜跖。盜跖的部下問盜跖説:“做大盜也有法則嗎?”盜跖回答説:“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法則。做大盜怎能沒有法則呢?憑空能猜出屋裏儲藏着多少財物,這就是聖;帶頭先進入屋裏,就是勇;最後退出屋子,就是義;酌情判斷能否動手,就是智;分贓均勻,就是仁。不具備這五種素質而成為大盜是不可能的。”

盜跖這一套説教,和儒家宣揚的“聖人之道”如出一轍,由此諷刺了儒家的虛偽。看來“聖人之道”如果用來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養成聖人;如果被壞人利用,壞人就能成為大盜。可是天下聖人少而大盜多,可見“聖人之道”給天下帶來的利益少,帶來的禍患多。所以説: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只有打擊虛偽的“聖人之道”,讓人民一切順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值得指出的是,跖是奴隸起義的領袖,由於代表了被壓迫者的利益,所以被歷代統治者誣衊為“盜跖”。莊子對盜跖是有同情心的,曾多次指出這個社會是“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並且説,“聖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聖人的危害其實超過大盜。與其把跖叫做盜跖,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盜丘。認為虛偽的“聖人之道”才是造成天下混亂的原因。

傳統文化中對俠義的大盜歷來都是推崇的。《史記*遊俠列傳》裏講了很多俠客的故事,這些俠客大多數是大盜,但由於他們雖然是大盜但卻很講道義,所以司馬遷為他們列傳,使他們的英名千古流傳。

唐代杜光庭所著《虯髯客傳》講了一個仗義疏財、劫富濟貧的的俠盜的故事。故事講的是隋朝末年,隋煬帝只顧東巡享樂,朝政由大臣楊素把持。有一天,布衣(平民老百姓)李靖求見。楊素的一個侍妾愛慕李靖的才華,連夜投奔李靖。這個侍妾姓張,因為手持紅色的拂塵,所以稱為紅拂。在他們逃出京城的路上,認識了一個長着絡腮鬍子(虯髯)的.客人,他始終沒有説自己的名字,只説也姓張,排行第三。張是我國第一大姓,叫"張三"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這個張三非同尋常。他喝酒的時候用人心當下酒菜,並且説,這是天下負心人的心,我追了他十年了,今天終於砍下他的頭,摘下他的心,消除了我的遺憾。當時天下大亂,羣雄紛起,張三本來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後來看到秦王李世民勝過自己,是真命天子,就把自己積攢的大量金銀珠寶全部送給李靖,讓他輔佐李世民建功立業。從張三的行徑和他的家財來看,他原先應該是個江洋大盜,否則不可能積攢這麼多財富。後來李靖靠着這些財富,果然幫助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天下太平以後,張三決心在海外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於是率領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看起來,這個虯髯客張三,真是一個盜亦有道的俠盜典型。虯髯客和李靖、紅拂的故事後來被編成戲曲,稱為“風塵三俠”。

標籤: 盜亦有道 莊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pnyx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