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開拓進取,人棄我取--談取材指導中的思維訓練

開拓進取,人棄我取--談取材指導中的思維訓練

 

 

  

壽寧縣教師進修學校 姜仕恭

    作文時,學生羣體上取材的雷同和陳舊,是常見的弊病。這除了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能力不強外,和老師的指導也絕非無關。本文試從老師的指導上談兩點淺見。

一、開拓思路,再現生活

教師未能開拓學生的取材思路,使他們去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因而作文時只好捏造事實拾人牙慧,是學生羣體上取材雷同的主要原因。小語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裏為小學生作文的“寫什麼”提供了依據,即寫真實的生活。儘管學生的生活面不怎麼廣,生活內容不怎麼豐富,但畢竟還是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有所歷的。作文時之所以會感到沒東西可寫,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沒有養成積累生活並及時把它記下來的習慣,只是到了作文課,老師佈置寫幾次就是幾次。因此,課堂中的取材作文,就存在着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即“寫什麼”大多來自廣闊的生活空間,指導“寫”多在狹窄的課堂中,“有什麼”在先,“寫”在後,空間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無法即時聯繫。學生對生活中原已感知過的事物,隨着空間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別深刻的以外,將會日趨模糊、淡忘、消失,這時就覺得腦中空蕩。

其二,課堂上,老師根據作文題目指導學生作文時,其取材思維有兩個特點:一是對作文題中的“例舉材料”和所指範圍具有優先選取的心理。如:“我們每天都要做許多事情,請你選擇其中的一件寫下來,如買東西,打掃衞生,做遊戲等。”多數學生都只選取“買東西,打掃衞生,做遊戲”來寫。這三項被別人選取後,許多學生將陷入困境。這説明,例舉材料能給學生指示取材方向,也能使之陷入此中不易開脱。二是前一個學生的取材會引起尚未取到材料的學生的注意並作好“我也寫什麼”的心理準備。這對尚未取到材料的學生來説具有提醒和開導作用,但也使這些學生大多隻能沿着先前學生的取材思路選取類似的材料。這兩點可以説是定勢思維的作用。

要使學生能夠有話可説而不雷同,就應該開拓其思路,使之再現生活圖景。同時,既要利用思維定勢中積極的一面,也要克服其消極的一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取材中要善於引導。如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寫“我學會了--(如洗衣、做飯等)”這個題目,其第一層次的取材指導是這樣引導的:

師:老師相信,我們每個同學都已經學會了做許多事情,就是沒有寫出來別人不瞭解。今天老師要求你們把自己學過會做的事選一件來寫。想一想,準備寫什麼,先説説。(生①寫洗衣服,生②寫做飯,生③寫洗碗,生④寫洗菜,生⑤寫餵雞,生⑤寫喂兔,生③寫餵豬……)

師:好!説明大家都是好孩子,學會了做不少家務事。小學生守則要求我們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這方面的內容也可以寫。(生①寫疊被子,生②寫釘釦子,生③寫繫鞋帶,生④寫整理書包,生⑤寫收拾房間,生⑤寫洗澡……)

師:好了,剛才大家要寫的都是在家中的勞動,在學校裏學會了哪些勞動,想得起來嗎?(生①寫植樹,生②寫種花,生③寫掃地,生④寫擦桌子,生⑤寫洗廁所,生③寫修課桌,生①寫當門衞,生③寫做值日……)

師:不錯,以上大家寫的都是勞動方面的技術,跟學習有關的事同樣可以寫。(生①寫削鉛筆,生②寫用鋼筆,生③寫用毛筆,生④寫打作文格,生⑤寫查字典,生⑤寫擺學具,生①寫摺紙,生③寫做標本……)

師:很好!從以上的選材中我們可以知道家裏的事可以寫,學校的事可以寫,勞動方面的可以寫,學習方面的也可以寫。同學們再想想,你們還學會了做哪方面的哪些事。(學生從文娛體育方面想到跳皮筋,跳繩,打乒乓球,打排球,踢足球,下跳棋,下軍棋,下象棋,投手榴彈等;從野外中想到捉泥鰍,釣魚,捕鳥,網蜻蜓,砍柴,採茶,拔草等;從節日中想到放鞭炮,吹氣球,包餃子,包粽子等;從不同的季節中想到游泳,制冰棒,堆雪人等。)

接着教師選例指導學生進入具體材料內部作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的取材指導。

從以上取材的片斷指導中可以看出,老師的引導注意到三點:首先注意打開取材的各個面。其中有空間方面的,如學校,家庭,社會;有時間方面的,如平常,節日,季節;有內容方面的,如勞動,學習,活動。取材面一打開,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可寫的內容就多,避免雷同。其次注意引導的時效性,即在某個面上停留多久,何時引向另一面。這樣,既能發揮學生定勢思維的導向作用,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再現某個生活面中經歷的事情,又能克服定勢思維的束縛,免得一直在某個面上打轉虛耗時間,使課堂教學得到有效調控。再次注意由引到放,老師的第一次引,意在讓學生在家務勞動上取材;第二次引,意在讓學生在自理生活中取材;第三第四次引,意在使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取材。通過這四次引,學生有了“開放”意識,教師展示後放開學生不僅能打開面,而且也能取到點。從開頭的引至後來的放,從眼前的引到將來的不需要引,才是開思路的目標。

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學生作文取材的陳舊,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的陳舊,如《難忘的事》這種題目,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寫的都是同樣的內容。二是思維方法上的陳舊,對於具體題目的取材,你這樣寫我也這樣寫,寫貓總是寫貓是捕鼠能手;寫做好事總免不了拾到錢包交還失主,或者冒雨幫助某生病的老人買藥;寫爸爸媽媽總是寫他們怎樣關心自己,等等,假話連篇,漏洞百出。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提煉生活、分析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在取材上的獨立,要指導學生學習“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

章學誠《文史通義説林》中有:“文辭,猶財貨也;志識,其良賈也。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則賈術通於神明。”此中把寫作比作經商,善於做生意的人,別人目前不要的貨,他買進;等別人需要時,他賣出,這樣獲利就高。寫作同理,大家都用過的題材和論點,我儘可能不用;大家沒有用過的,我取用,這樣文章才有新意。它雖然是針對較高層次的議論文寫作而言,但藉此指導學生取材時棄舊求新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人棄我取,要求我們指導學生打破陳舊的思維框架,大膽求異求新,選取真實生活中時常被人“遺棄”的東西。如作文題是《我們的學校》,中心是通過對學校人事景物的具體描寫來反映學校的美。該題可寫的內容有:(1)新建的教學樓高大雄偉;(2)教室寬敞明亮,美觀大方;(3)操場寬闊平整;(4)教工宿舍樓破舊;(5)很多花壇種植着各種鮮花;(6)校園長着許多茂盛的樹木;(7)教學設備齊全;(8)教師工作熱情高;(9)兩位教師爭一個房間;(10)學生穿戴整潔,學習氣氛好;(l)學校教育質量高;……這些內容只有(4)和(9)沒有學生去寫,問他們為什麼不寫,學生説這種材料不能反映學校的美,寫起來沒意義。於是老師提出如果一定要寫破舊的教工宿舍樓,又要做到突出中心,該怎麼辦?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展開討論,並提示跟有關內容聯繫起來思考。經過引導、分析、討論,學生認識到:如果把破舊的教工宿舍樓和老師的工作態度聯繫起來寫:老師的生活條件那麼差,而工作熱情卻那麼高,兩相對比,歌頌老師的心靈美,則更能突出中心;如果寫教工宿舍樓破舊,同學們眼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師生活條件那麼差,決心更加努力學習,將來建設它,這説明學生關心老師,有理想,這樣取材也能突出中心。接着老師又引導學生分析(9),問學生怎樣理解“爭”,是否專指雙方把好的佔為己有才算“爭”?經點撥有的學生突然回憶起開學初的一天,張老師和李教師都想把那個稍微好一點的房間讓給對方,去爭那麼個又暗又小的房間的情景,明白了寫這樣的事情更有特殊意義。這就將學習習慣上認為是廢棄的材料轉化為新異材料,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分析思考能力。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取材的方法。對於具體作文題目的取材,學生往往取面不取點,取虛不取實,取大不取小,取表不取質,取同不取異等等,寫出的作文缺少個性和童趣。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使之自能依法取材才是作文取材指導的目的。如:

(1)棄虛取實。不寫自己不理解的、體會不深不寫自己不理解的、體會不深的內容,寫自己實實在在經歷過、看過、想過的、印象深刻的。以“心愛的紅領巾”為題作文,不少學生都選取其歷史意義和作用等自己不理解的大理論來寫,寫起來乾乾巴巴的。有的學生則不這樣取材,如有個學生寫他剛進一年級時,見別的同學戴着紅領巾很好看,回家後便要媽媽去買一條。沒想到戴着它去學校,卻被同學取笑了,連老師也勸他不要戴,並和他講清原因。他在羞愧中摘掉紅領巾,心中暗暗發誓:這條紅領巾總有一天要重新戴上。從此他就向老師要求的條件去努力,終於符合條件重新戴上它了,所以他特別珍惜這條經歷曲折的紅領巾。這樣的材料真實可信,富有童趣,寫出來具體生動,讀起來感到親切。

(2)以點代面。當作文題所包含的面比較廣,可寫的內容比較多時,指導學生選取有代表性的某一點來寫,通過這個典型的“點”來反映面,不宜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如要求學生通過具體事例來反映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多數學生習慣上都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去寫,這就很難把作文寫出新意。有個學生的取材就起到以點代面的效果。他寫一個五十多歲的農村老大娘去商店,要售貨員給她挑一條最好最貴的毛毯,售貨員以為她是買給女兒結婚用的,就為她選兩條紅色的。沒想到居然判斷錯了,老大娘説是買給自己用的,還説家裏沒有人缺這個。對此售貨員發出感慨説:自己以前總能根據顧客的年齡、身份判斷出對方能買什麼,為什麼而買,顧客很滿意,現在不行了。這樣取材新穎,典型,收到“窺一斑知全豹”之效。

此外還有以小襯大、以反託正、同文異取、同取並用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kyr9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