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閲讀課教學的一些誤區(網友來稿)

閲讀課教學的一些誤區(網友來稿)

山東聊城第一中學 潘鴻海

閲讀課教學的一些誤區(網友來稿)

本文所説的閲讀課,是學生對語文教材之外文學書刊進行閲讀的課,佔用正常課時。隨着大語文教學思想的延伸,開設此類課的學校也越來越多。然而,閲讀課到底如何操作又成了困擾教師們的一個問題。據筆者瞭解,有些學校和教師在閲讀課操作上進入了一些誤區,下面略作闡述。

一、不精選閲讀教材,缺少規劃,目的性不強。只認為“開卷有益”,不對閲讀教材進行精心篩選,教材是個大雜燴,或者任由學生到書架上挑選,完全憑學生一時之好惡,都是不行的,太盲目。既是教學,就一定要有目的性,雖然這一目的性不一定要具體到一兩個點。整個中學階段讓學生讀什麼,每一學段讀什麼,必須有規劃。在圈定範圍的前提下,再讓學生進行選擇閲讀的做法是值得推廣的。

二、不備學情,依教師好惡定教材,又一“填鴨式”。有的教師挑選教材只憑一廂情願,站在自身的角度認為是好書,是有價值的書,就“塞”給學生閲讀,不去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好惡,這和“填鴨式”教學沒什麼兩樣。書雖然是好書,但不適合學生閲讀,他們就不可能得到閲讀的愉悦感,肯定會影響閲讀的效果。

三、缺少指導,採用“放羊式”。不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和讀後檢測,教師把閲讀教材(書刊)發給學生後,任由學生閲讀,學生怎麼閲讀的,閲讀效果如何,只憑教師的感覺。有的教師把學生安頓下來後,就去讀別的書,備課或批作業了,甚至有的離開教室去幹別的事,完全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這些做法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四、過多指導,忽視閲讀本身規律。這種做法和上一條所述做法完全相反,尤其是有專門閲讀課教室的學校,更容易出現。教師在閲讀課上對各種文體的文章的閲讀方法作詳細的指導和講解,沒有把主要時間交給學生去閲讀,這實際上就不是閲讀課了。對於閲讀方法,我們在講讀課上已經給學生傳授示範的夠多了,再簡單做一下足矣。這就要求指導抓住要點,言簡意賅,力求恰到好處(如何指導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這裏只是提出)。有的教師在學生閲讀過程中打斷學生閲讀進行所謂的點撥,尤其是集體點撥,更不足取。試想,我們平時讀書時,誰又按不同文體的特點一一逐條去閲讀?什麼情況下閲讀效率最高?是閲讀者沉浸在作品中時,可以説這時打斷閲讀者的閲讀,簡直等於犯罪。

五、急功近利,過分注重考查,又一“應試教學”。一提教學改革,不少人就產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教改的目的是拿高分,渴求閲讀一段時間就讓語文成績提高多少,這實際還是應試教育,領導對教學改革持這種態度是不明智的,語文教師這樣認為就更錯誤。而為此目的,讀過多少書之後就出一些題目,對學生進行考查,測試學生閲讀的“成績”,顯然錯誤。閲讀的許多東西是無法具化為題目來考查的,考查的結果未必能反映閲讀效果。採用寫讀後感、舉行讀書交流活動等形式,要比題目考查好得多。

六、忽視講讀,本末倒置。有的學校不僅閲讀課佔用語文課時,而且佔用大半,把正常的課堂教學壓縮到一兩課時。閲讀是重要的,但只重閲讀,忽視講讀課堂教學是要不得的。教材是個例子,但這個例子是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心篩選的精品,教師對這個例子的駕馭能力也比其他材料強得多,所以認為換個例子完全一樣的`想法是偏執的。何況教材編制是以科學的理論體系為依託的,其知識、能力的系統性是其他材料集合無可比擬的。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課堂教學的目的性要比學生閲讀的目的性強得多。閲讀終歸是輔助,是廣度上的擴展,但深度上的挖掘是有不足的。不少閲讀量大的學生寫作水平不錯,但基礎知識不紮實,正是這一因素的反映。

發現問題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出路。希望以上幾點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找出切實有效的閲讀課教學方法。

作者郵箱:

標籤: 教學 來稿 閲讀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j83w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