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高中第三冊作文 >

大漠孤煙直經典散文

大漠孤煙直經典散文

只有滿足了主客觀條件,“大漠孤煙直”才能圓滿形成。

大漠孤煙直經典散文

“大漠孤煙直”作為唐代文學經典意象,極大地彰顯了漢字的魅力。

今時今日,我們只能借用古人的眼睛來欣賞大漠孤煙……

——手記

“大漠孤煙直”(王維:《使至塞上》)的基礎條件,是要有廣闊無邊、極平坦的大漠。而大漠上空氣充盈的空間一樣須寬,須深,須闊。

《新編唐詩三百首》註釋説,“煙”乃狼糞所燒的燧煙。我想,狼煙當是極濃的,易於凝集而直上的。倘是自由渙散、合作精神匱乏的煙,則無論如何也是直不了的。

“大漠孤煙直”需要同時滿足三個空氣條件:

一須大漠靜風(氣象上稱為0級風),即曠遠的大漠所承託的、鄰近地面的須是較穩定或較靜態的空氣。大漠之上10千米以下的空氣,水汽瀰漫,塵埃飄浮,是風雷閃電、雨雪冰雹活動的舞台。所謂的地球滄桑、塵世炎涼,全發生在這一層空氣裏。誠然,這一層空氣要絕對穩定,或者絕對靜態,是不可能的。“樹欲靜而風不止”。然而,在一段時間內,有部分區域靜風則是可能的。

二是空氣的透明度得高。惟如此,空氣幕才會有較高的亮度。大漠,人煙少,寡車馬,空氣還是可以具備這種條件的'。“大漠孤煙直”,本來就是唐代的經典性人文風景。唐代空氣的質量,即便再怎麼污染,也肯定比今天的潔。大漠上面的空氣,既要有聞一多先生筆底《死水》的靜,卻不要那般“豐富多彩”。透明度高的空氣,雜質少,潔淨,你若在陽光下仔細傾聽,興許還可聽出些許陽光穿透空氣的聲響。

三呢,便是空氣須比較乾燥、輕爽,即空氣中的水汽密度要小。這用反證法可能更好理解:朝你游來的一尾魚,不管是否來自唐宋,倘若湖裏水草蔓生,你説那魚的路線還能直得了嗎?

寂寥荒漠,漫漫黃沙,一脈青煙靜靜地直上雲天。多少年來,這大漠孤煙一直如王維《辛夷塢》中“紛紛開且落”的芙蓉花一般寂寞,直到某一天,它遇到了知音,一位懂得欣賞它的詩人王維。更妙的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其實只用寥寥幾個字便將大自然所創造的這幅畫面定格了。從此,“大漠孤煙直”走進唐詩,成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意象。

“大漠孤煙直”是大自然用最簡單的線條描繪出的畫面,簡約之中自有疏朗、遼闊、沉靜之美。細想來,如此景象,能成為其知音的也只有遠在千年前的唐人王維,而非我輩今人。詩畫合一的格律詩本是王維的“專利”;而白話文太過細碎,太過隨意,讓白話文凸現如此富於象形性、經典性的風景,實在為難她了。

更重要的是,時過境遷。如今,環境危機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人們頭頂,我們早已喪失了欣賞大漠風情的心境。提起沙漠,我們眼前浮現的是黃沙進今人退的嚴峻現實,還有每年春天不請自來,肆虐北方的沙塵暴。大漠,本來是沙塵暴演出的“旋轉舞台”,同時也是沙塵暴對外擴張,實施“恐怖活動”的發源地、根據地,今天尤甚。近讀《十月》雜誌上一篇題為《沙塵暴》的散文,“沙塵暴”撲來時的情景實在令人恐怖:

彷彿一條濁浪翻滾的大河在上帝之手的擺弄下倒流如注,一瞬間就淹沒了大地萬物,無堅不摧!什麼春光明媚陽春四月什麼春風楊柳意氣風發,在這一刻都被沙塵壓得無影無蹤。連太陽都不知道逃向哪裏,大地只剩下這無邊的灰黃凌亂,世界也只剩下了一聲驚呼!

此情此景,我們怎有心情品讀與美?倘若有一天,沙漠擴展至綠洲,擴展至錦繡江南……開門即可見落日金沙,即便景象如何壯觀,我們又怎會有心情將它入詩入畫?

如此説來,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只能借用古人的眼睛來欣賞大漠孤煙了。只是太多的人終日忙忙碌碌追逐虛名浮利,像《紅樓夢》中香菱那般細細品味詩中意境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附言:這是發表在《科學畫報》2009年第6期的本人的隨筆專欄稿之一。

標籤: 孤煙直 大漠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gaosance/0nevw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