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初中語文自主探究學習的認識與實踐(教師中心稿)

初中語文自主探究學習的認識與實踐(教師中心稿)

摘要:人類社會已邁入新紀元,步入知識經濟的發展階段。知識經濟是以創新為動力的經濟。因此在知識經濟發展的今天,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尋找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有利於適應現代社會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真正體現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的語文教育觀念。在語文創新教育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相當重要。“自主探究學習”在語文教學中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起點,以創設自主學習空間為載體,以學會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以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體驗、自主發現、自我教育。

初中語文自主探究學習的認識與實踐(教師中心稿)

關鍵詞:自主  探究   創新  

人類社會已邁入新紀元,步入知識經濟的發展階段。知識經濟是以創新為動力的經濟,可以説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動力。在知識經濟發展的今天,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尋找新的教育模式,推動教育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具有建設性和創新性的人才,全面推動社會的進步。

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學生心理上有較強的自主性,但行為上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樸素的認識,有潛在的主動探究的動力,但由於學生的認識比較膚淺,學習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調整。因此,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應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陣地,改革課堂教學目標、結構、形式,改革課堂教學策略與評價標準,走“自主探究學習”之路,使課堂充滿朝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自主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運用自主性、探究性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通過學生能動的創造性學習的活動,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實現自主性發展,使自身素質優化。

“自主探究學習”以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為核心目標,它的教學理論建立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之上。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徑。它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起點,以創設學習空間為載體,以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以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體驗、自我發現、自我選擇、自我教育。

一、創設問題空間,激發自主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和認識傾向,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定向、推動和激勵作用。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説:“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潑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可見,興趣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內驅力。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去學習。並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鋭的感知。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起點,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興趣應貫穿語文教學的始終。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生動鮮明的教學情境,多種激勵的機制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興趣。 而設計疑問,提出問題,即教師要結合新舊知識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獨具匠心地設計一些激疑性、探究性、遷移性、發散性問題,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無窮”的教學境界,更能引起學生認知衝突或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為“自主探索學習”作充分的心理與智能準備。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綠色蟈蟈》時,我摒棄了傳統的由教師介紹作家作品的教法。課前,我設計了一項開放性的預習作業:“走進法布爾。”(1)法布爾是一個怎樣的人?(2)你瞭解法布爾的生活經歷嗎?(3)你從中能發現什麼?這樣的巧妙設計,使作家作品的介紹,變老師講為學生主動地接近、瞭解。在查找資料,合作交流,接近、瞭解作家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課堂上,由學生介紹作家作品時,有的從《昆蟲記》談起,讚歎法布爾對世界的傑出貢獻;有的敬仰他為了專心於昆蟲的研究,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遷居鄉野小村,執著追求事業的精神;有的敬畏他視昆蟲如生命的崇高品格------主動探究,使同學們從心裏熱愛、敬佩着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激發了自主探究的興趣。

二、營造美讀氛圍,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美讀是學生進入文本的橋樑,也是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它是語文教學中得天獨厚的一朵奇葩。美讀可以把教材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文中靜止的感情變為真情實感,既能“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葉聖陶語),又能把課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現出來,躍出紙面,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障礙地接受課文內容的薰陶感染。因此,美讀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獲得情感體驗的主要途徑。比如教學《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在引導學生找準本文的文眼“快樂”後,讓學生探究:盲孩子為什麼這麼快樂呢?文中哪些句段描寫了盲孩子的快樂呢?這些描寫盲孩子快樂的句段,你認為應該怎麼讀呢?為什麼要這樣?學生自讀、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反反覆覆。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學生通過形象思維,將文中的人、事、景、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感觸到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運用聯想和想象。再現逼真的情境,真切地體驗到盲孩子快樂的情感,同時,也體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像這樣美讀,能帶領學生走進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從中發現與自己人生息息相關的地方,也能饒有興趣地讀出自己的感悟。

三、提供不同學習方法,創造自主探究的條件

在《春》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大家回憶一下,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你們用自己的方式獨立或合作完成,然後把這部分內容彙報一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美景的同學,可以説一説,講一講;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春的美景;喜歡蒐集資料的同學,可以交流課前查找有關春的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如果還有什麼別的方法也可以。8分鐘後五個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穫。有語言繪聲繪色描繪春花、春草的;有用畫的方式畫出五幅圖畫;有五名同學到前面表演孩子們的嬉戲。有同學到前面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課前收集的圖片和資料。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給了學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選擇,這是尊重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的體現,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了條件。

四、尊重個性思考,促進自主探究的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要將感受、領悟、欣賞、批評的權利交給閲讀的主體--學生,讓他們在發現、討論、申辯中張揚個性,發現自我,從而體驗創造的樂趣。可設計適合個體學習需要的問題:你喜歡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説説你喜歡的原因。你覺得哪句詩有言外之意?藴含怎樣的哲理?説説你對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點?文中對“    的描寫”,你能分別聯想到什麼?你覺得這篇文章(或這首詩)應該怎麼讀?請為文中介紹的風光編寫一篇導遊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等等。這樣的問題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閲讀的個性差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探究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悦,這也是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五、搭建自我對話平台,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學生的閲讀活動,通過與作者的對話,達到對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現”,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昇華,使自己的內在的生命本質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的形式。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撞擊,若因勢利導巧妙的給學生搭建與自我對話的平台,就會促發他們心靈的火花,在類比聯想中,會出現頓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昇華。

如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教學中,學生品位了美的語言、美的情境,體驗到了盲孩子在影子、螢火蟲的關愛下快樂無比的情感後,面對作品中的形象,內心很不平靜,此時引導學生按“對着   ,我想説     ”的句式,讓學生抒發內心的話、心中的情,就會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學生與自我對話的過程,無疑使學生進行了深刻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自我教育,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再如教學《綠色蟈蟈》,在最後一環節上設問:法布爾的這種對小昆蟲的感情,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你有沒有類似的關愛小動物的經歷?讓學生由此及彼,由法布爾聯想到自己,聯想到身邊的人;有綠色蟈蟈聯想到自然萬物。讓學生領悟到自然萬物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鮮活的生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實際上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又引發了學生向生命的縱深探究的熱情。

傳統教學總結是一大環節,而這個環節基本都是老師來做。其實這種總結是學生一種極好地自我反思的機會,這種反思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它使學生自主探究得到深化,產生質的飛躍,使自主探究成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精神品質,而最終成為一種創新學習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直接培養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場所,又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教學過程中,我們圍繞學生“學會學習”這一核心目標,以學生為本位,從學生學習的視角去改革,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學得積極,學得主動;教師則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指導學生策略性地學習,逐步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教師要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獨立自學探究,或小組交流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課堂這座橋樑走向更廣闊的研究領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説的是語文學習有着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實踐,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將課前課後、課本內與課本外、課堂內與課堂外、校內與校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溝通起來,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反覆強調“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倡導。”由於篇幅有限,不予贅述。

經過近一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認為“自主探究學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性。這一教學重視了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的精神狀態,而且重視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科學思維,幫助學生學會符合學習規律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利於培養學生完整獨立的人格,適應現代社會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真正體現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的“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目標的教育教學思想。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施》李秋菊著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自主參與、自主探究、自行創新》譚軼斌著《中學語文參考》2003第8--9期。

3、《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和研究》華師大出版社

4、《語文研究性學習概論》程紅兵《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年第六期

5、《探索性學習與其它學習模式的比較》  孔祥田《江蘇教育研究》2004、1

6、《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 龐維國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k72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