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杜五郎傳》原文及翻譯

《杜五郎傳》原文及翻譯

    潁昌陽翟縣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謂之杜五郎。所居去縣三十餘里,唯有屋兩間,其一間自居,一間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餘,即是籬門,杜生不出籬門,凡三十年矣。

    黎陽尉孫軫曾往訪之,見其人頗蕭灑,自陳:“村民無所能,何為見訪?” 孫問其不出門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過也。” 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於時,無求於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問其所以為生,曰:“昔時居邑之南,有田五十畝,與兄同耕。後兄之子娶婦,度所耕不足贍,乃以田與兄,攜妻子至此。偶有鄉人藉此屋,遂居之。唯與人擇日,又賣一藥,以俱粥,亦有時不繼。後子能耕,鄉人見憐,與田三十畝,令子耕之,尚有餘力,又為人傭耕,自此食足。鄉人貧,以醫卜自給者甚多,自食既足,不當更兼鄉人之利,自爾擇日賣藥,一切不為。”又問:“常日何所為?”曰:“端坐耳,無可為也。” 問:“頗觀書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觀書。” 問:“觀何書?”曰:“ 曾有人惠一書冊,無題號。其間多説《淨名經》,亦不知《淨名經》何書也。當時極愛其議論,今亦忘之,並書亦不知所在久矣。”

    氣韻閒曠,言詞清簡,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問其子之為人,曰:“村童也。然質性甚淳厚,未嘗妄言,未嘗嬉遊,唯買鹽酪,則一至邑中,可數其行跡,以待其歸,徑行徑還,未嘗傍遊一步也。”

    予時方有軍事,至夜半未卧,疲甚,與官屬閒話,軫遂及此,不覺肅然,頓忘煩勞。

(節選自《夢溪筆談》)

翻譯:

    潁昌陽翟縣有個杜生,不知道他的名字,縣裏人只是叫他杜五郎。杜生居住的地方距離縣城三十餘里。只有兩間屋,其中一間他自己居住,另一間他兒子居住。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緊接着就是籬門,杜生已經有三十年沒有走出籬門了。

    黎陽縣尉孫軫曾去拜訪他,見他本人非常超凡脱俗,杜生自己説:“我沒有什麼能耐,您為什麼還要來拜訪呢?”孫軫問他足不出户的原因,他笑着説:“告訴你這 話的人言過其實了。”他指着門外的一株桑樹説:“十五年前,我也曾到這株桑樹下乘涼,怎麼能説是足不出户呢?只不過我對當世沒有什麼用處,對別人也沒有什 麼要求,恰好我又不出門而已,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孫軫)問他依靠什麼來維持生計,他回答説:“從前居住在縣城的南邊,有五十畝田地,與哥哥一同耕種。 後來哥哥的兒子娶了媳婦,我估摸所種的田地不足以供養一大家人,就把田地都給了哥哥,帶着妻子兒子來到這裏。碰巧有鄉里人把這屋子借給我,於是我就住在了 這裏。只靠替人選擇黃道吉日和賣藥來置備稠粥,但有時候也會斷炊。後來兒子長大能耕田了,鄉里人可憐我們,給了我們三十畝田地,讓兒子耕種這三十畝地,他 還有餘力,又受僱為別人耕種,我們從此就能吃飽飯了。鄉里人貧困,靠行醫算卦養活自己的人很多,既然自己能吃飽飯,就不應當再去和鄉里人爭奪利益了,從這 以後,給人選擇黃道吉日和賣藥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又問:“平日裏都做些什麼?”他回答説:“端正地坐着而已,沒什麼可做的。”問:“經常看書嗎?”回 答説:“二十年前也曾看過書。”問:“看的是什麼書?”回答説:“曾經有人送了本書,沒有書名,其中多處提到《淨名經》,也不知道《淨名經》是什麼書。當 時非常喜歡那本書中的議論,現在那些議論也都忘了,而且很久以前便不知道那本書放到哪兒去了。”

    杜生氣韻閒適曠達,言辭簡潔,真是有道之士。隆冬裏只穿着布袍草鞋,屋裏空蕩蕩的,就一張牀而已。問他兒子的為人,回答説:“鄉下孩子而已,但他的品性非 常淳厚温和,不曾胡説,不曾嬉玩遊蕩。只有買鹽、醋等日用品時才去一次縣城,可以計算出他的行程,來等待他回家。他直接去直接回,從來不到別處遊蕩一步。”

    我那時正有軍務,到半夜還未曾上牀睡覺,非常疲勞,與同僚閒話時,孫軫就談到了杜生的事蹟,我不禁肅然起敬,頓時忘記了煩悶和疲勞。

標籤: 原文 翻譯 五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qrky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