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朗誦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中心稿)

朗誦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中心稿)

無痕雪

朗誦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中心稿)

    《漢書.王褒傳》裏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漢宣帝時,太子劉照患有神經衰弱症,御醫束手無策。有人想出一個辦法,讓王褒等人侍奉太子,反覆誦讀《甘泉賦》、《洞簫賦》等辭賦名篇來娛悦太子,使太子逐漸恢復了健康。這就是“誦讀愈疾”的故事。這個故事説明:誦讀好文章能使作品藴朗誦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

含的意象、情感得以再現,給人以深刻的影響。在古代教育史上,誦讀在教學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今天,由於應試教育的不良傾向,教學受功利性因素的影響,誦讀在教學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學生朗誦的水平也無法抬升。笑問一句:同是誦讀,我們今天的學生,能否“愈疾”?  

在強調語文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並加強朗誦的指導與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

什麼是朗誦?這裏指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生動地再現文章的思想內容,加深聽眾對文章的理解,引起他們的共鳴,激起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的閲讀方式。它要求朗誦者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投入自己的全部熱情,準確生動地表達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如果我們培養學生做到了這一點,學和的語文素質也就有了質的飛躍。

朗誦有哪些基礎要求?主要有讀音準確、節奏鮮明、輕重有別、感情真摯、語句流利五項。一是讀音準確。要解決生字,按義定音,堅持用普通話標準平讀準每一音節的聲、韻、調。二是節奏鮮明。節奏大而言之即停頓,它是語句間的間歇,聲音的休止,是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作品中的標記,如標點符號、分行、分節、分段,是作者用間歇來表達思想內容的層次,表達情感變化的藝術。它們的停頓表現為:“。”、“?”、“!”、“;”等。從停頓的長短來看,段落>層次>句子。中而言之即語速。一般來説,敍述、寫景的地方,情緒平靜、深鬱、失望、氣氛莊嚴、行動遲疑等內容或較難理解的字句,讀的時候速度要慢一些;悲哀的地方,應讀得深沉清晰,速度更慢,表達出沉痛的感情;情緒、緊張、熱烈、興奮、慌亂、驚懼,以及激昂慷慨、憤怒、反抗、駁斥等內容,讀的速度要適當快一些。小而言之即節奏,可按音節劃分。例如:“大雪/壓/青/鬆,青朗誦鬆/挺且/直”。

三是輕重有別。在朗誦中,為了突出或強調某一詞語或句子,這個詞語或句子就要讀得重一些,其他部分就讀得相對輕一些。很多同學讀起文章來不僅讓人難以俯文章的重點,而且使人昏昏欲睡,這就是因為沒有輕重。朗誦中把一些對錶情達意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讀得重一些,就稱為重讀。同樣一句話,往往由於重讀不同,就會改變整個句子的意思。例如,“他讀得好”這樣一句話,如果重讀“他”,就有別人不行的言外之意;如果重讀“讀”,就有其他方面不如讀之意。相反,語意不同,應重讀的詞語也就不同。因此,朗讀必須準確地讀好輕重音,否則就很難確切的表達作品(作者)的原意,甚至會歪曲原意。

四是感情真摯。只有深入鑽研了文章,領會了文章的主題思想,掌握了作者思想發展的脈絡,弄清了文章的結構層次和語言風格,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才能正確表達各段各句的內容,並在聲音語氣中自然流露出來,做到以情帶聲。如果朗讀者本身並沒什麼感受,卻又要在朗讀時拿腔拿調,就會形成虛偽的感情,捏造的腔調。這樣,朗讀就失去生命力,也就不能達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例如魯迅《一件小事》最後一段:“獨有這一件小事總是浮現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慚愧”表內疚,聲音應低緩;“自新”表決心,聲音應堅定;“自新”、“希望”是鼓舞和信心,聲音應剛強而昂揚。五是語氣流利。只有反覆誦讀,爛熟於心後才能做到。

不同的文體,朗誦的特點也有所不同。

朗誦詩歌時,要在透徹理解詩歌內容和藴含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出於自己心底所產生的共鳴,迸發出熾熱、強烈的激情,運用富於激情的聲音,讀得聲情並茂。要運用語調的變化來彌補內容跳躍性的變化,把省略了的過程連貫起來,給人一種完整、清晰的印象。詩歌韻腳的音節稍稍要拖長,讀得響亮、清晰,平仄分明,使人明顯地感到前後押韻的地主,產生一種和諧的韻律美。

朗讀小説,要從各方面注意用聲音塑造和再現典型人物形象。朗讀人物語言時聲音要略高於朗讀故事情節。要挖掘各個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在當時情節發展中的態度,準確加以表現,但不必改變聲音去扮演人物。

散文、寓言、故事要讀得親切,象述説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樣,不急不徐、娓娓道來;而議論文、説明文,則要讀得清晰、自然、語意貫通。

由於受考試、升學等實用功利觀念的影響,學生往往熱衷於詞語概念和知識條文的機械記憶,習慣於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中心的學習框架,而忽視了對課文意象的感受,情趣的涵泳,使語文學習成為單一枯燥的認知,大大削弱了語文學科德育、美育、智育的功能。在強調語文素質教育的今天,要使學生重視朗誦,掌握並運用朗誦,首先要教師重視並掌握這一技能,並注意平時對學生加強指導與訓練。如果我們都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學生“朗誦”不僅能“愈疾”還能在娛悦中吮吸知識的甘露,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dpw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