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途徑論文

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途徑論文

摘要:隨着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出現,培育新型社會人才、高組織全面發展的教師隊伍逐漸成為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重心。如何構建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機制成為當前教師培養機制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在回顧當前我國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傳統文化和新時期下高職教師培育模式的創新來探討如何在傳統文化背景下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機制。

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途徑論文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機制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精神文明建設便同物質文明建設一起被提上時代議程,而其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1]。這一方面與社會發展中暴露出來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缺失萎靡現象相關,另一方面也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物質文化和消費文化衝擊下面臨被湮沒而發出的吶喊。而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方式便是師承,通過一批優秀的教師在言傳身教中傳承和教育優秀的文化價值觀來影響一代一代社會人。因此培養高職教師的人文素養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1培養高職教師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造成人文素養缺失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我國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尤其是在綜合素質、道德品質和傳統文化優秀價值觀的教育上沒有做好。要提高一個民族的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羣體的人文素養就離不開學校專注、系統化的培育,而其中只有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有效提升教育育人的重要歷史使命。當前我國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機制正在形成並不斷完善,然而從整體來看,培育效果並不理想,出現了依據教師隊伍的種類和屬性而出現分化的情況,比如説小學、初中教師作為學生出入校園接收到的教育人羣,其一言一行對學生有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認識世界、養成優秀道德品質的引路人,因此在小學、初中教師的培養和考核中除了關注基本的教學能力外,還格外強調教師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質建設。而對於高校和職業院校教師來説,對於人文素養的培育則關注較少,這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思維認為隨着學生年齡的增大,道德素質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則因為傳統教育觀點總是過於關注知識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和教師羣體的個人品德建設。反觀現實,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教師學術造假、猥褻學生、欺壓學生等事件就是高校教師人文素養缺乏造成的惡果之一[2]。因此,加強對高職教師的`人文素養培養是當代社會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高職教師作為特殊的一類教師羣體,教育對象即職業院校的學生具有特殊性,對於他們來説在校學習的不僅是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實踐技能,這些專業技能是其進入社會與行業接軌的關鍵,因此高職學生在校教育是一個與社會接軌的緩衝地帶,對其的教育就不應該停留在知識專業能力的培養上,還需要人文素養、道德品質的培養,而這就需要一批有着較高人文素養的高職教師羣體作為引導者和言傳身教者。

2教師人文素養的內涵與體現

人文素養一般而言是指文化素質和文化品質,狹義上的人文素養是指道德品質、人文修養等精神內涵,而廣義上的人文素養內涵更為豐富,包含知識(文學、歷史、哲學等廣泛的知識)、較強的分析歸納能力、觀察力和反應力;以及有一套系統科學的分析觀察問題的方法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行為舉止能力等[3]。其中高職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是指高校教師的師德、行為態度、行為舉止、專業教學能力等,是綜合素質的體現,各品質之間不是相互分割,而是互相聯繫,相輔相成。

2.1情感

情感作為表達情緒的一個詞,在此處並不只是意指一種喜怒哀樂的情感,而是指高職教師對待自身職位和工作的情感態度。一名優秀的高職教師必定對自身的教學工作有着敬仰和認真,認真對待教學工作,嚴謹地處理科研事務,把教書育人當作一項神聖而偉大的工作,懷着尊敬、認真負責地工作[4]。一位優秀的高職教師還應當像對待家人、朋友一樣關愛尊重學生,而不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指揮學生做事,關愛學生的日常生活並對之予以幫助。

2.2態度

態度是指高職教師在對待與學生有關的事務以及教學事務時有着嚴格的自身底線和鮮明態度。一名合格的高職教師對待自身的工作態度必須是認真的,在教學時不僅要嚴謹還需寬嚴有度。教學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作為高職教師還需要有着與時俱進的教學態度,不斷學習行業最新知識,傳授學生最新、最前沿的技能,全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3行為舉止

個人修養是一個人內涵的體現,而行為舉止則是修養的外在表現。一個具有優秀的人文素養的人不僅在氣質和品質上保持着優秀的水準,其行為舉止也是如此,一言一行都是個人內涵、修養的體現[5]。一名優秀的高職教師除了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外,還需要時刻在日常行為中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和以身作則,用自身行為來引導併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2.4過硬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

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具體化教師的各種專業表現和行動,還體現為教師教學能力。高職教師不僅要具備普通高校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教育教學能力、紮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這種專業實踐能力是保證教師個體運用已有知識、技能去解決相關行業、企業生產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表現為操作能力與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行業職業能力、專業建設能力等。

3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的途徑

3.1建立並完善教師上崗前培訓機制

崗前培訓是高職教師人文素養培養的基礎環節,起着關鍵性作用,是教師明確自身社會角色、瞭解未來工作任務安排、制定自身發展規劃的指明燈[6]。職業院校在聘用新教師時一定要展開針對性的培訓,一方面把學習發展規劃和教育教學理念及時、詳細地傳達給每位教師,幫助教師們理解和樹立自我培訓意識,從宏觀上把握學校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明確自我發展方向並將其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發展規劃相結合;同時學校還要加強對師德、師風教育培訓,多將正面榜樣傳給教師,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

3.2加強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學習,創建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

文化具有薰陶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可以為師生們創造優美、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師生們的人文素養。因此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毫無疑問具有重要意義,而校園文化也是培養高職教師人文素養的又一重要內容。因此,學校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引導教職工羣體自覺主動加入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學習中,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人文修養,培養學校的人文環境,為師生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用文化薰陶並助力高職教師自覺提高文化素養。

3.3建立健全教師工作考核機制

教師工作考核機制是對教師教學能力、思想品德、生活為人等各方面的監督、評價和考核,這種彈性而具體的評價體制可以激勵教師自覺遵守師德風範,提高教學能力[7]。然而當前教師考核機制更加偏重於強調教師的科研成績、教學成果,對於教師的行為舉止、師德師風的考核較少,當今社會頻繁出現的高校教師猥褻、威脅學生事件就是典型例子,由於行為、德育的失範並不會為教師帶來違法成本,因此一旦此類事件出現時受害羣體往往無法尋求到公平公正的解決方案。因此還需要完善教師德育工作考核機制,考核標準要更加多樣化。

3.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教師人文素養與教學活動相結合

愛因斯坦曾説“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良好高尚的師德是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一個具有師德的人一定要有愛崗敬業的專業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符合社會文化規範的行為舉止。為了幫助教師加強人文素養,學校可以適當制定教師培養計劃,並將師德教育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宣傳力度和監督。同時,培養高職教師的人文素養還需要將其與教學活動相結合,而不是單獨拎出來。人文素養的教育要立足於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活動的基礎之上,不僅要開設專門的人文素養培訓,還要時刻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匯貫徹於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讓兩者相輔相成。

3.5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主要能力,也是作為教師的基本工作任務,培養高職教師的人文素養不能脱離於教學能力這個主心骨。高職教師作為學生的授業解惑者,對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就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強高職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理論素養極為重要。高職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緊跟行業前沿,同時要注重高職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一方面良好的業務實踐能力是高職教師入職的必備條件,同時這種實踐能力也是保證高職教育中學生動手、就業能力的關鍵。學校可以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列入教師培養計劃和發展路徑,同時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理念,適當引入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豐富教師隊伍。

4結語

高職教師肩負着職業教育的重任,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人文情懷、專業技能的重要隊伍,在對高職教師的培養機制建設中不僅要關注教學教育能力的提升,還要關注教師羣體的人文素養建設,只有建設一批高素質的高職教師隊伍才能保證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友華.基於五年制高職生人文素養提升的傳統文化傳承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7):14-15.

[2]黃揚.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對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J].青年時代,2016(4):178-179.

[3]鳳卓.傳統文化視閾下的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研究[J].貴州師範學院學報,2017(11):68-71.

[4]賴揚.論高職高專學生對人文素養課程中傳統文化的認同[J].高教學刊,2016(12):226-227.

[5]譚貴娟.淺議語文教師在高職高專校園開展傳統文化活動的重要作用[J].發現,2017,78(8X):17-18.

[6]楊玉娟.全球“漢語熱”背景下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實施策略研究[J].大觀,2016,87(2):98-90.

[7]閆曉玲.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人文素養的培育[J].現代經濟信息,2016,45(20):68-6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9wv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