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木蘭詩 教學設計(共3課時)

木蘭詩 教學設計(共3課時)

知識與技能:

木蘭詩 教學設計(共3課時)

體會恰當詳略敍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的表現作用。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教學重點:理清故事情節、把握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恰當詳略敍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的表現作用。 

第一課時                       )

教學內容:熟讀課文、釋詞、分析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在歷史上,有許多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她們橫刀躍馬,慷慨赴難,像穆桂英,梁紅玉,她們是女中豪傑,而花木蘭更是她們的楷模。今節課就讓我們穿透歷史的煙雲,一睹這位金戈鐵馬的女英雄吧!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户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

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這個故事卻來自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樑鼓角橫吹曲” 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

 《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本文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符詩集》。“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採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着悠久的歷史,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樑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其中既有文人詩歌,有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於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樂府雙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東南飛》),屬於敍事詩,敍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户曉的人物。

二、詩歌誦讀,整體感悟

1、詩歌誦讀:①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學生點評。②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③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2、整體感悟:①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②在概述情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3、解釋詞語和翻譯句子:見課文。

4、引導:這是一首敍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明確: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從軍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戰第三部分(5-6段) ―――      凱旋歸來第四部分(第7段)   ―――       結

第二課時                           )

教學內容:熟讀課文、分析並翻譯句子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串譯課文:抽學生翻譯。

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弄清字詞句的含義,不清楚的,教師點撥。  

(二)討論問題:(小組討論,互相解答,不懂的全班來解答)  1、文章開頭為什麼要寫木蘭停機歎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憂愁。②能使文章簡潔。  

2、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説説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心理活動。(用自己的話歸納)憂慮--反覆思考--下定決心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明確:①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②戰事緊迫。③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④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4、戰場上木蘭表現如何?請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事頻繁,做事機警,智勇雙全。女扮男裝,竟未被識破。“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戰鬥艱苦,思念家人。保家衞國,壯志未改。“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戰爭殘酷,英雄凱旋。(僅僅十五個字就表現了木蘭十年的戰鬥生涯,可見詳略得當,字字千金。)

5、木蘭為什麼辭官還鄉,請你結合自己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瞭解來談談看法。  明確:①不慕榮華富貴,願與家人團聚。②嚮往和平勞動生活。③封建禮法,歧視婦女。

6、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7、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説些什麼?(四人小組討論後,可進行合理的想像表演)

8、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是什麼成語?對木蘭的讚美。撲朔迷離

“旦辭爺孃去,……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一節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明確: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念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漏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寫出了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兩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着什麼作用?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明確: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誇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的矯健雄姿。

11、“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出木蘭的什麼精神品質?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的耕織生活、不募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12、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第三課時(教學時間:                     )

教學內容:深入分析課文,總結全文,完成作業。

教學過程:

一、齊背課文。

人物賞析,品讀探究1、人物賞析: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例: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勤勞孝順b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願”--勇敢堅毅,忠孝兩全c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d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②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④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對木蘭的讚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⑤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

3、詳略分析:這首詩在敍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明確:從軍緣由     --詳寫出徵前的準備   --略寫出徵中的思親心理 --詳寫   詳寫女兒情態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   略寫英雄氣慨凱旋辭官   --詳寫家人迎接   --詳寫木蘭改裝   --詳寫作用:(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徵來進行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4、語言品味:請同學們試着找出詩中語言精煉的句子,並感受其特點。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鬥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鬥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三、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1、體驗反思--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説説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的心理活動。(用自己的話歸納)

 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説説自己的戰鬥生活。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説些什麼呢?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四、複述表演,走近木蘭:學生複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可片段),並結合教師提供的圖片,試着表演,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複述故事指導:複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複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敍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五、總結--《木蘭詩》這首敍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後,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敍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和會見親人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十年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後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六、拓展延伸:①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②完成練習冊的練習。③想像作文:《木蘭到家第二天》 板書設計:木蘭詩--雙兔為喻    謹慎機警--巾幗英雄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龔繼方

標籤: 課時 木蘭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24o0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