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風景談》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風景談》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景談》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風景談》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風景談》教學設計1

《風景談》是高中語文第二冊散文單元的首篇,是茅盾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裏謳歌解放區軍民的戰鬥生活和他們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一篇散文。對於本文的教學,教者多數採用逐個分析六幅畫面,然後提煉中心的做法。在仔細閲讀了課文之後,我決定打破這種常規的教學模式,從表達方式入手,抓住文中五段議論性的文字,分析其含義、作用,並以此來帶動對畫面內容的理解,從而完成全篇的教學。

教學大綱中對高中階段的記敍文的閲讀和寫作有明確的規定:閲讀比較複雜的記敍文,能理清層次,正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領會和分析語言特點和表現方法。寫一般的記敍文,線索清楚,能根據內容的需要,運用説明、議論等方法表達中心思想。考綱中也規定考生應辨別並篩選文中重要的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散文這一文體在高中課本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來,由於散文閲讀段大多篇幅較短,適宜於高考測試的需要,散文閲讀漸有抬頭趨勢,因此,散文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基於上述認識,我決定進行一下初步的探索和嘗試,藉助於這篇文章引導學生辨別、把握文中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訓練學生閲讀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散文寫作中適當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來表現文章中心。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體驗抗戰時期黨領導下的解放區軍民火熱的戰鬥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發愛國熱忱,培養高尚情操。

2、掌握本文用精闢的議論貫穿材料,深化主題的表現手法。

3、理解本文寓於風景當中的政治的確切含義。結合單元教學計劃及本課特點,我將目的2確定為教學重點。

茅盾在回憶錄中説:我寫了延安的風景,而把政治寓於風景當中。課文預習提示中也説,風景是這篇作品的形,政治才是這篇作品的神。那麼,這政治的含義到底是什麼?這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將目的3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力求通過課文內容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寓於風景當中的政治的確切含義。

作為一篇散文,本文不僅有較高的思想性,而且不失其文筆優美的特點,所以在重點討論分析五段議論的作用之外,我將思維與語言的訓練貫穿於每幅畫面的剖析之中,重點不在流水式的逐一剖析每幅畫,而在於剖析畫中景畫中人和畫中景與人的結合,情與意的生髮,訓練思路的清晰和思維的條理化。同時進行朗讀訓練,不僅要讀出五段議論中判斷、反問和讚歎的語氣,而且對於北國晨號中塑造的民族精神的化身,要引導學生將其鐫刻在心裏。在講讀的基礎上,我在教學過程中還採用了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成為課堂上的參與者和主動者,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本課的教學過程:

首先,以卞之琳的詩導入新課,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為六幅畫面各擬定一個小標題,要求每個小標題都能涵蓋自然景觀和人的活動這兩方面的內容。此後,直接提出本課的學習重點五段議論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一開始就做到心中有數。然後轉入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用投影儀顯示第一段文字,引導學生明確重點詞語的含義,同時完成對畫面的剖析,抓住副詞更,把握人類和自然的關係。

將(二)(三)(四)段議論放在一起,在明確了內生活及其充滿是指精神生活豐富,輻射是指人的精神生活給予環境的影響之後,學生自然能總結出這三段議論都涉及到了人的精神,都在歌頌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對與它們相對應的四幅畫面,我引導學生通過背景和主體之間的對比來把握作者對人的`崇高精神的歌頌。接着進一步明確三段議論之間的關係,(三)(四)是對(二)的進一步闡釋,它們説明了人對自然的作用:主宰和創造。再抓住副詞尤其與第一段的更對比,明確議論(二)是(一)的深化。

課文分析至此,我提示學生這樣的畫面在當時白色恐怖的條件下並非隨處可見,並引用毛主席的'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來説明作者寫的是延安人民的勞動生活和學習,歌頌的是他們的崇高精神。這裏的點撥為下文北國晨號的分析做好了鋪墊。

對第五段議論並不急於分析,而是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最後兩段,讓他們在頭腦中出現栩栩如生的畫面,同時受到形象中藴含的民族精神的強烈感染,體會出作者在這裏不僅用詞語,更是在用生命讚美和歌唱。在學生在完成眼看、耳聽、心想、口述的綜合訓練之後,引導他們比較兩幅畫面的不同,明確寫照片上的小號兵是為了襯托出眼前這幅風景更生動、更鮮明,更清晰。抓住這段議論中的最字,體會出民族精神的偉大,體會出作者議論的昇華。

最後總結五段議論的作用:

1。層層深入揭示主題。這種對解放區軍民火熱的戰鬥生活及其精神境界的歌頌即茅盾所説的政治,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作者不得不將政治寓於風景之中。在此也完成了對本課難點的突破。

2。貫穿全文材料,體現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這也突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根據一課一得的原則,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寫篇寫景狀物的散文,合理的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貫穿材料揭示中心。這也體現了大綱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板書的設計力求突出作者的思路,同時體現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將六個小標題全部分開書寫,體現出風景的雙重內涵,同時讓議論似一條紅線貫穿其中,並且體現出其層層深入的內在聯繫,在副詞更尤其最的變換中,也照應了主體的變化,由人類到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進而上升到民族精神。通過具體可感的板書設計,使學生一目瞭然的把握作者的思路,抓住了學習的重點。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風景談》一課的教學中,我捨棄旁枝,突出重點,抓住議論,帶動全篇,並用分析這篇文章的具體方式來指導學生對其他文章的閲讀,進而指導他們的學習實踐,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完成了由知識到能力這一訓練過程。

《風景談》教學設計2

一、茅盾的《風景談》選自職業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第一單元中,這是一篇教讀課文,在高一這個階段,着重培養學生在初中的基礎上,理解和分析現代文的能力。因此訓練學生把握文義則成了這個單元的重點也是教讀這篇散文的根本要求。

為了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能力,據此制訂以下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讚美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戰鬥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弄清課文的中心與材料之間的關係,瞭解六個畫面之間的聯繫。

3.體會課文準確、精煉、生動、含蓄的語言。

4.掌握生字詞。

二、學習課文、理解文義,讀書是基礎。

為了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和能力,教學上以反覆閲、朗讀為主,輔之以必要的精講、點撥。

三、教學過程:

1.由複習《白楊禮讚》導入新課的學習。

由於《風景談》與《白楊禮讚》屬同一時期、同一時代的同類作品,它們的體裁、內容和寫法有類似之處,且初中學生學過《白楊禮讚》,故教學之始先從複習“白文”入手,並結合作者的思想經歷、寫作的時代背景。

2.默讀課文,思考、討論,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六幅畫面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討論、並給每幅畫面用四字格形式起一個名稱。

(2)教師提問、歸納、板書:

a. 沙漠駝鈴b.高原晚歸c.延河夕照d.石洞雨景e.桃林小憩f.北國晨號

3.朗讀課文,理解中心和材料的關係,品味文中的精彩之筆,闡述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1) 教師正字正音。

(2)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將六幅畫面的內容聯繫起來思考,看看它們是如何圍繞中心逐層展開、逐步深入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心和材料之間的關係。

閲讀時,引導學生注意文中每幅畫面的描述之後的議論段落或議論句子,它們是文章中將各種材料串聯起來的鏈,也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把這些句子找出來,連成一線,文章的中心就凸顯出來。

(3)品味語言。

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一些“理解和闡釋的方法”,指導學生抓文章的中心句、關鍵句,並把這些句子與文章的中心、具體語言環境聯繫起來。另外文章善於運用準確、精練和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描寫人的活動,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的風景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細細品味。要求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配樂朗誦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作業與練習

抄寫本課注下生字詞。再認真讀課文,背一背精彩的片段。

《風景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從《風景談》入手,讓學生了解茅盾的散文風格並初步學會寫作散文的基本方法。

二:瞭解關鍵語句再行文結構,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

一:反覆朗讀使學生體會作者賦予段落乃至全篇的感情。

二:通過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來更好地理解文章,學會運用比較、修辭等方法來品味句子。

三:總結茅盾散文特點,嘗試學習寫作散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以《白楊禮讚》引入課文。

同學們,初中時,我們學過茅盾的散文名篇《白楊禮讚》。而它有一篇姐妹篇,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風景談》。

二、關於作者。

請同學講述茅盾的簡要生平,代表作等。結合註釋一來談本文寫作背景。

三、 進入課文

1、 解決預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字詞上的疑難。

頎長:

掮着:

黑魆魆:形容黑暗。魆:暗。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2、 快速瀏覽一下課文,回答問題。

課文寫了哪些風景?可以風味幾個畫面?用最簡潔的話語概括。

一:沙漠駝鈴。 二:高原歸耕。 三:延河夕照。

四:石洞雨景。 五:桃林小憩。 六:北國晨號。

具體分析這六幅畫面。

一:沙漠駝鈴。全班同學朗讀第一段。

提問:作者説“看了《塞上風雲》預告片,便又回憶起猩猩峽的沙漠來了”。《塞上風雲》預告片怎麼會令作者又回憶起猩猩峽外的沙漠呢?

兩者有相關點。作者對延安之行極其難忘,一見到“塞上”這兩個字便又想到猩猩峽外的沙漠。

請同學找出具體描寫沙漠的語句。同時找出具體描寫駝隊的語句。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點的兩個詞語,(最單調、最平板)。請同學在文中找出寫駝隊出現後人們的感覺的詞語(多麼莊嚴、多麼嫵媚)。

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沙漠風光,描寫駝隊行進?

就是為了表達“人類更偉大”這一觀點。沙漠這個大自然是最單調最平板的,加上了人類駝隊的活動,就變成了莊嚴嫵媚的風景。用一個反問句強調改觀後的沙漠就是“風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xw2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