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斜坡啟示》教學設計

《斜坡啟示》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斜坡啟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斜坡啟示》教學設計

《斜坡啟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能夠對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關係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記錄等。

◆知道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

◆知道斜面的變形螺旋及其作用。

◆瞭解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設計理念:

1、體現“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這一基本理念,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自主設計實驗,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驗其中的樂趣。

2、體現探究活動的整體結構效益。本節課力爭通過良好的結構組織起來的科學探究活動發揮結構的整體效益,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通過身邊的一些現象進行科學探究,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課堂拉近,儘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三角形紙片、多媒體課件等。

分組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記錄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研究主題

1、圖片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麻煩,瞧,要把這些桶裝油搬上卡車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2、學生交流解決方法。(可以用木板鋪成斜坡……)

3、介紹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古人運用斜面搬運重物視屏:其實這個方法古人也經常使用。

5、根據你的經驗運用斜面往高處搬運重物,它有什麼作用呢?(省力、方便)

【生活情景的展現、古人運用斜面的場面,讓孩子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激發孩子思考人們為什麼要利用斜面。】

二、動手實踐,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問題:運用斜面這樣搬運重物真的能省力嗎?你有辦法證明嗎?

2、學生設計實驗:

(要研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搭建一個斜面,會嗎?)

①、用什麼做斜面?怎樣做?(用木板和木塊搭成)

②、單單測量出物體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證明斜面能省力嗎?(不能)

③、我們還必須測量出什麼?(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兩者之間進行對比)

師:為了便於統計數據,我們統一用裝有六個鈎碼的小車做重物,請一個同學上來測一下小車的重量。

學生測得小車重2牛頓,那麼重物就是重5牛頓。

3、學生動手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實驗怎樣做已經知道了,在做實驗之前誰還能説説我們在做實驗時要注意什麼?怎樣拉?怎樣讀數?

①拉動木塊時要勻速、緩慢。(教師必要時可以演示)

②拉動方向需與斜面平行。

③在拉動的過程中讀數,視線要與刻度一致。

特別提醒:

用測力計垂直提起小車,讀出讀數。測力計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讀數時眼睛要平視指針

4、學生分組體驗活動:搭建斜坡提升小車用多少牛頓力

5、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6、觀察實驗數據,你有什麼發現?

7、交流發現: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組斜坡省力不一樣。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關注點在動手操作上,他們往往不會去關注如何動手實驗,怎樣操作實驗更科學,為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孩子認真分析,進一步明確實驗要求與方法,也為後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礎。實驗後的分析,這是從事實、證據出發去探求結果的過程,把各組的實驗數據進行彙總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這些數據中能發現什麼?”】

三、實驗探究,發現斜面省力規律

1、發現新問題:大家通過剛才的研究除了發現: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老師還發現每個小組用一樣重的小車,但是測得的數據是不一樣的,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也就是説:每一組的斜面省力多少也不一樣,那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嗎?(怎樣的斜面更省力?斜面省力多少與什麼有關?)

師:根據你的判斷,認為哪個可能性最大?(斜坡的坡度)

師:下面我們就來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對小車拉力有影響。

2、組織學生小組交流研究新問題:

①、在實驗中,我們要改變什麼條件?(斜面的坡度)

(教師出示木塊和木板)就用木塊和木板,你能搭出幾種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在實驗中,什麼條件一定要相同?(被拉昇的物體、斜面長度……)

③、為了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科學,操作更加精確,實驗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麼呢?(老師在這裏要引導學生在這裏認識到在做實驗的時候,動手實驗很重要,但觀察、記錄也同等重要,逐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3、實驗要求:

(注意分工合作、記錄數據、分析研討)

(1)一個實驗員按順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個實驗員準確測出小車上坡所需的拉力。

(3)記錄員仔細做好記錄。

(4)實驗結束後,請及時整理好實驗器材。

(5)組長組織分析數據,準備彙報實驗結論。

師:如果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科學,操作更加精確,在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麼?

生:實驗多做幾次會好些。

師:為什麼你這樣認為?

生:一次可能有湊巧。

師: 有道理,那你覺得做幾次比較合適?

生:三四次吧。

師:行!我們每一組也爭取都做三次。

師:又有一個新問題,三次實驗有三個數據,怎麼處理?

生:可以取平均數。

師: 還有什麼我們也要注意的?

生:實驗中還要注意觀察。

生:實驗中要靜心實驗。

生:實驗中還要把實驗數據記錄下來。

師:老師要看看哪些小組合作的非常好?

4、學生分組開展課內探究實踐活動。

(教師巡視,提示定時記錄,填寫記錄表。)

5、組織彙報,交流並分析實驗數據。

你從這些數據中發現了什麼?

6、彙報實驗結果:

①每次的實驗結果是怎樣的?

②你的實驗結果説明了什麼?

③什麼樣的斜面更省力

(學生課內彙報各組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果。)

小結:當高度相同時,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越省力。簡單地説,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科學課的活動就像是做遊戲一樣,要有規則,要明確做什麼,怎麼去做。然後明確活動的要求和分工,這樣學生的活動會更有序、有效。同時,實驗記錄是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思維過程的印跡,鼓勵學生做好真實的記錄,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行為習慣。】

四、拓展應用,結合生活實踐

(1)認識變形的斜面

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2、師:(課件出示三角形的山)你願意從哪邊坡爬這座山?為什麼?

A、從坡度小的一邊爬,那樣比較省力。

B、從坡度小的一邊爬,雖然比較省力,但是發現這邊的路程要比坡度大的一邊長,會浪費時間。

(學生參與爭辯)

3、師:你們觀察的仔細,思考的也很周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搬東西的高度是不能改變的,這時,為了更省力些我們可以延長斜面的長度來降低坡度。這部分知識是中學的物理學科的內容,我們先暫時放一放,只從省力的角度考慮。

4、師:(課件出示:爭當工程師),下面老師請大家來做工程設計師,在這樣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築一條公路到山頂。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怎樣設計?試着在記錄紙上畫一畫。(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可以每個同學發一張印有山的圖紙,讓學生來繪畫出來,用實物投影投現出來,請學生現場答辯。)

5、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把它分割成4個高度,每一個高度怎樣爬會省力?)爬第一個高度時從左下角向右上角爬,坡度小,比較省力。(引一條線)那麼以後的路,就知道如何走了。

6、出示盤山公路圖:你們真是太聰明太偉大了,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盤山公路。原來盤山公路是根據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才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之後,我就讓學生嘗試創新,這時,我設計了一個“爭當工程設計師”環節。】

7、實踐操作活動:請大家取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紙片,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後將紙圍着鉛筆繞起來。你發現了什麼?

8、出示螺釘,組織觀察並討論:螺釘上的螺紋與斜面有什麼關係?

9、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s形)和螺釘上的螺紋都是變形的斜面。板書:螺旋、s形

講解:螺絲釘上的的螺紋,就象盤旋而上的公路。將螺絲釘的螺紋展開,螺紋與釘長構成一個斜面。我們將螺絲釘沿螺紋往木頭裏擰時,實際是沿着斜面往裏擰的,所以比較省力。

(2)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1、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小組討論,相互説一説。

組長彙報。

2、出示斜面應用圖片: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並指出來嗎?並説説它的作用。

(1)引橋(2)斧頭、鑿子(3)立交橋(4)比較陡的樓梯(如何改進?)

(5)開瓶器(6)騎自行車上比較陡的斜坡

五、課堂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請你用一句話來説説得到了哪些啟示呢?(板書:的啟示)

2、課後思考:同樣長的螺釘,其螺紋圈數越多越省力,還是越少越省力?

【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課堂,再帶着新問題出課堂,給學生留下“懸念”把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又讓他們體會到科學的無窮奧妙,從而激起他們的探究慾望和積極主動的探究行為。】

《斜坡啟示》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斜坡的啟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説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探究科學素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律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斜面省力規律,斜面是變形的螺旋。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測力計、平板兩塊、重物、實驗記錄、

2、演示實驗材料:平板、測量器、小車、50本書、多媒體課件。,

3、學生準備:螺絲釘、鉛筆、三角形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課件出示:填空

1、能夠幫助人們()或()的工具裝置都可以稱為機械。

2、有些機械較複雜,它是有()或()的簡單機械構成,這些複雜的機械通常叫做()。

3、槓桿是()的機械,自行車是()的機械。

二、情景導入:

1、觀看錄像。

2、談話:工人師傅推着摩托車上這麼高的台階,遇到了困難,我們班哪位同學最聰明,能幫他出個主意?

3、學生回答。

4、觀看錄像。

5、講述:通過錄像情景,我們發現用木板斜搭在台階上,省力了許多。像這樣斜搭的木板裝置叫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6、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斜面。

7、板書:斜坡的啟示。

三、實驗探究斜面的祕密。

(一)、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

1、談話:

工人師傅用木板斜搭在台階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車推上去,那麼斜面到底省力不省力呢?你能否利用桌上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呢?

2、介紹實驗材料及注意事項。

3、學生分組實驗並記錄。

4、彙報實驗結果。

5、小結: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規律

1、談話:剛才有哪組測出重量相等,而拉力不一樣,為什麼?你能發現其中的祕密嗎?

2、學生猜想。

3、談話: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4、課件出示:

斜面的坡度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

坡度(幾本書)

重物(鈎碼N)

拉力(N)

50本書

40本書

30本書

我發現;

5、演示實驗:

(1)在教師的指導下找部分學生輪流參與。

(2)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表格裏。

(3)讓學生觀察實驗結果,發現什麼祕密。

6、小結:斜面的坡度越平緩越省力。

7、談話:斜面越平緩越省力,那麼,如果高度一定,斜面的長短和拉力有沒有影響呢?我們分組來做個實驗。

8、出示課件:

高度一定,斜面的長度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

斜面的長度

50釐米

70釐米

鈎碼(N)

拉力 (N)

我發現:

9、分組實驗,填寫實驗報告,彙報實驗結果。

10、比較全班同學測量的數據,你發現什麼?

11、小結:高度相同,斜面越長越省力。

四、認識變形的斜面。

1、出示課件:一個孩子在山腳下很吃驚地看着高山。

2、談話:面對這麼高的山峯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先來做個實驗好不好!

3、實驗操作活動。將學生的準備紙剪的直角三角形(斜邊上塗上紅色)拿出來,把直角三角形扶站起來看看斜邊像不像陡峭的山壁。再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後將紙圍着鉛筆繞起來,進行反覆的玩,你發現了什麼?

4、交流、彙報。

5、談話: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能不能幫助這位小朋友選擇一條省力的路上山呢?

6、課件播放:一個小孩輕鬆地在盤山公路上行走。

7、出示螺絲釘,組織觀察並討論:螺絲釘的螺紋與斜面有什麼關係?

8、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長,繞在圓柱形物體上的螺紋就越密。

五、鞏固應用。

1、談話: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廣泛應用。你能説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嗎?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嗎?

2、學生討論彙報。

3、讓學生觀看錄像。

,播放盤山公路、盤山鐵路、立交橋、樓梯、螺旋、金字塔的修建過程等。

4、小結:盤山公路、立交橋等其實就是高度一定的情況下,拉長斜面長度,斜面越長越省力。

5、談話: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都應用了斜面,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我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六、作業佈置:

調查和研究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斜面?

七、板書設計:

斜坡的啟示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高度一定,斜面越長越省力。

螺旋是變形的斜面。

八、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會見到一些應用斜面的事例(如:柴油桶的裝卸、斧子、盤山公路等,但由於多數學生平時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思維只停留在看到了但不去深究的階段,進而忽視了斜面這種簡單機械所包含的科學道理。

(二)、實施方案:

《斜坡的啟示》一課我是遵照科學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設計的: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和記錄觀察、交流數據、獲得發現、拓展運用。通過這樣的課堂學習過程,學生較好地認識了斜面,瞭解了斜面面。

1、貼近生活輕鬆引入新課。我在新課前利用課件出示“一位工人推着摩托車上台階很吃力。”讓同學們幫助想想辦法創設了情景,根據學生對生活了解引入課題。這樣學生輕鬆地認識了斜面這種簡單機械併產生探究的慾望。

2、適時引導落實自主學習。學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之間的關係實驗時,一些小組實驗後竟得出書的高度不同但拉力大小一樣的數據,是因為斜面搭靠書的位置變化所至,我就適時的給予引導,提示學生考慮這個極易被忽視的條件,學生通過自主實驗獲取的數據就能自行得出結論。可見課堂上教師的適時引導作用切不可忽視

3、巧設遊戲突破教學難點。興趣是激發學生進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處理本課的教學難點——發現變形斜面這一環節時,我採取了以玩代講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我讓每位學生準備紙製的直角三角形(斜邊塗上紅色),然後讓學生將紙製的直角三角形纏繞在筆桿上進行反覆地玩,目的是讓學生邊玩邊思,塗有紅色的斜邊繞在筆桿上後,變成了螺旋的形狀,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種變形,這一活動表面上看是在玩,實際是重在發現,意在讓學生留心觀察它所發生的變化。所以這一細節的處理提高了課堂效率。

4、拓展延伸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教材在應用斜面這一部分為學生展示了三幅圖片,也是學生平時很難見到的,離我們的生活太遠,所以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平時你見過哪些應用斜面的事例?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馬上會舉出螺絲釘、斧子、鑿子、菜刀、鑽頭等等,此時我又提出台階、樓梯屬於什麼?學生思考後會明白它們都屬於變形斜面,接着我又用課件展示了金字塔、盤山公路、立交橋等。這樣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又能把課內外的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

通過本課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講究方法與策略,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同時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繫生活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內容,善於取捨,不斷反思,這樣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

標籤: 斜坡 教學 啟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9mz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