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範文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籃球運球》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籃球運球》教學設計範文

一、設計思路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籃球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實踐操作中,主要依據水平四籃球教學的課程標準,遵循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學生為主體,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學伴和指導者,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創新思維能力,採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高效率的達到體育教學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榮譽感和團隊集體感比較強,從小學剛升到中學籃球基本技術基本技能不規範,,運球能力差,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是教學的基礎和根本。學生對單一的練習缺少興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有效的進行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心理特點(好奇心強、喜歡新花樣、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種活動),採用多變的教法和多樣的練習形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材、教法、學法運用

在教材的選擇上本次課選擇籃球運球技術,從最基本的籃球技術運球練起,初步學會運球的動作要領,為以後技能的合理運用打好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了語言法(講解、口令、指導、提示、口頭評價)、示範講解法、比賽法、預防改正錯誤動作法、表揚鼓勵法等。縱觀整堂課來看,緊緊圍繞遊戲法自始至終貫穿這節課,以目標引領內容,以內容為核心,以遊戲為載體,有效的完成課堂教學。

學法上考慮到是第一次課,讓學生粗學樂學,降低對技術的要求。

四、具體教學設計方案

教材內容:水平四七年級籃球《運球》技術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和同伴一起積極主動參與練習中。

2、學會原地運球的正確方法(協調用力),初步學習行進間慢跑中運球技術,發展學生快速、力量、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3、通過設置遊戲讓學生感受到籃球帶給學生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和同伴協同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身體協調用力的`運球方法。

教學難點:養成用手感控制而不是用眼睛。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2分鐘):

(1)集合整隊,檢查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佈課的內容

(4)安排見習生

組織:四列橫隊學生背對陽光站立要求:快靜齊(注:繼承了一般課堂常規教學的要求,屬常態化教學。)

2、開始部分(10分鐘):

(1)一路縱隊繞籃球場慢跑三圈。

(2)原地徒手操6節。4*8拍

組織:還原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站立,教師喊口令鏡面領做徒手操。

要求:保持隊形整齊,口號響亮,精神飽滿,徒手操動作有力。(注:情景導入:我校的學生主要以藏族學生為主,來自農牧區,對於籃球的知識和信息是有限的,在導入時,詢問學生以前玩過籃球嗎?喜歡嗎?怎麼樣才能打好籃球?就要從最基本的技術練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運球技術。)

3、基本部分(23分鐘):

(1)原地運球技術練習

學法:

原地徒手模仿練習,體會動作要領。

原地持球中速低運球練習和原地快速低運球練習,5—6人一組,自主互相交流練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原地單手低運球比賽(每人運球20次以先做完的隊為勝)。

慢跑往返運球15m*2每人2次。(以兩個邊線為距離)

教法:

示範動作稍慢,講解手隨籃球上下起伏按拍。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喊口令徒手練習。教師語言反覆強調,觀察巡迴指導練習。糾正共同易犯錯誤。

組織:六列橫隊,間隔2———3米,以縱隊為一組(男女各4組)。練習時各小組圍成小圓圈。

要求:認真觀察練習,相互學習交流。90%學生學會原地運球技術。

(2)運球+擲地滾球接力(以兩個邊線距離15m)

方法:發令後,各組第一個隊員開始快速運球至對面邊線,轉身用投擲地滾球的方法將球擲給本隊第二個隊員,第二個隊員照此法繼續,直到所有隊員做完,當最後一個隊員做完後,照此方法由最初第一個隊員繼續進行,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注:此遊戲主要讓學生體會快速跑動當中運球技術,擲地滾球主要是鍛鍊學生上肢力量,彌補了遊戲內容的單一性,提高了練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3)運球+投籃接力

方法:發令後,各組從第一個隊員開始,運球到籃下將球投進(不限投籃姿勢,要求必須將球投進去方可返回),然後運球返回本隊交給本隊第二個隊員,第二個隊員照此法繼續直到本隊所有隊員做完,以先做完的隊為勝,後兩名小“罰”十個下蹲。(男、女各四組)。(注:此遊戲在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練習了運球技術,另一方面在投籃的時候,十個籃球在籃圈上飛舞,有的有可能進了卻被其它籃球碰飛了,有的不進卻被碰進了,運氣不好的一直在那投直到投進,球場上學生的加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猶如歡樂的海洋,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加入比賽中使課堂錦上添花。)

4、結束部分(5分鐘):

放鬆:調整呼吸,教師向上拋籃球學生吸氣,籃球下落時呼氣。肢體的按摩。

集中講評:多表揚鼓勵學生。

收回籃球,師生再見。

5、總的要求:讓全體學生感受運動到樂趣。

6、運動負荷:平均心率125次/分鐘左右

7、場地器材:10個籃球籃球場地一塊

五、課堂常規要求

(一)課前對場地進行必要的檢查清潔,保證場地的安全。

(二)要求學生不吐痰、不坐籃球、老師講話的時候不運球不發出響聲,養成良好的習慣。

六、課後自我反思

這節課也是我籃球教學當中比較成功的一節課,多年來在每次的籃球運球教學中屢次使用,效果都不錯,其亮點就是運用趣味遊戲調動學生練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學中玩,玩中學,樂中育”,教法得當,學法合理有趣,完成了課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不足之處,以前課堂時間為45分鐘,在課堂設計準備部分安排了熟悉球性的練習,後時間改為40分鐘,考慮到時間因素取消了此項練習,有待合理安排,使教學有層次、有連貫性,在人員的分配上總有個別組沒有照顧到個體差異,造成比賽時組與組之間有差距。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嘗試了一些教法,還有待於不斷的改進和探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ymv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