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0~31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物體的活動,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點,會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將一些物體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識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媽媽要把6個桃分給2只小猴,你猜猴媽媽會怎樣分?學生可能會有以下的回答:

(1) 一隻小猴分1個,另一隻小猴分5個;

(2) 一隻小猴分2個,另一隻小猴分4個;

(3) 每隻小猴分3個。

2.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 這幾種分法你認為哪種最公平?為什麼?

3. 小結: 每隻小猴都分3個,也可以説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把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書: 同樣多、平均分)

[説明: 通過富有情趣的素材,讓學生在猜測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義。]

二、 説一説,下面哪幅圖表示平均分

1. 出示兩幅圖: 第一幅圖9顆草莓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每盤3顆;第二幅圖10顆草莓放在2個盤子裏,一盤放6顆,另一盤放4顆。

2. 提問: 第一幅圖為什麼表示平均分?這是把幾顆草莓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幾顆?

3. 第二幅圖為什麼不是平均分?怎樣改變可以使它變成平均分?

[説明: 為學生創設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辨析中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義。]

三、 動手操作,豐富對“平均分”的認識

1. 課件出示小兔搬蘿蔔的畫面。

小兔提出問題: 我可以把8個蘿蔔平均分幾次搬呢?

(1) 説一説:“平均分幾次搬”是什麼意思?

(2) 同桌合作,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 彙報: 你們小組是怎樣分的?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① 每次2個,搬4次。

② 每次1個,搬8次。

③ 每次4個,搬2次。

(4)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情況整理並板書:

①○○○○○○○○

②○○○○○○○○

③○○○○○○○○

師: 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麼多不同的搬法。請大家説一説,第一種方法是把8個蘿蔔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第二種、第三種方法呢?

[説明: 通過動手操作與彙報,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體會到儘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四、 鞏固練習,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1. 按要求分小棒。

(1) 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學生分小組操作後,組織交流。

(2) 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學生分小組操作後,要求説説這幾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

(3) 啟發:像剛才這樣,還可以每幾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分成幾份?

2. 先圈一圈,使每份同樣多,再説一説,把多少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

(1) 出示10個蘋果圖(每組1張),要求:把10個蘋果,每()個一份,分成了()份。

(2) 出示15個青椒圖(每組1張),要求: 15個青椒,每()個一份,分成了()份。

3. 歸納總結。

説説這節課你知道些什麼?學會了什麼?對自己今天的表現滿意嗎?

[説明: 通過不同形式的基本題與提高題的練習,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平均分”的理解。]

標籤: 平均分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g9o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