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二年級《平均分》教學設計

小學二年級《平均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平均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平均分》教學設計

小學二年級《平均分》教學設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教材第四冊P12-14例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義。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

3、逐步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過程與結果,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15根小棒、長方形紙一張

教師: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意圖

一、平均分意義的學

1、情境:班級開聯歡會要買東西,小明和小芳買了6包食品,怎麼拿?哪種分法是與眾不同的?

2、如果小剛也去,每人拿的一樣多,怎麼拿?

3、買了8個蘋果,分給4個人,每人一樣多,怎麼分?

學生嘗試分

交流

小結: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斷練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知道平均分是眾多分法中的一種,進行平均分的嘗試,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從不完整逐步清晰為“只要是每一份同樣多的,就是平均分”。

讓學生逐步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種“生活數學”向“學校數學”的進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個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學生操作

反饋學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個1個分的;有可能是3個3個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個2個分,再1個1個分的的情況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瞭解平均分的策略,促進學生對平均分意義的進一步理解。

三、鞏固延伸

1、舉例。

2、想一想,畫一畫,説一説:把12個橘子平均分,可以怎麼分?

3、練習

4、折一折: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可以怎麼分?從一些數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個物體、甚至一個圖形平均分,使學生對“平均分”概念認識更加完整。

小學二年級《平均分》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關鍵詞:

同樣多 平均分

教具學具:

演示教具 :12個乒乓球、15枝鉛筆、10個紙盒,課件。

學生學具: 每小組10個小紙盒、15個乒乓球、20支鉛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們喜歡什麼活動?(春遊)二(1)班的小朋友已經為明天的春遊準備了許多好吃的,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課件圖片)

2.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麼?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蘋果時,每份都同樣多。 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4. 你們猜猜看,為什麼每份要分同樣多?(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誘發對“平均分”的關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學習例1,引入平均分

師:二(1)班的小朋友還有些食品沒分好,咱們幫幫他們好嗎? 要求:

(1)請各組同學利用20枝鉛筆代替火腿腸,幫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腸。

(2)要像他們分蘋果一樣每份分同樣多。

A、 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

B、 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C 、小組推選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 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1)作業P13 的“做一做”

A 、讀題,理解題意。指名説説“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把10個麪包分成5份,每份的麪包塊數同樣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樣多。

B 、動手操作:用10個小紙盒代替麪包,動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個麪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個麪包。

(2)同學們説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用“平均分”把剛才分食品時的每一種分法説一説嗎?(指名説)

3. 學習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組先討論分法,再動手分一分,要求用15個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彙報分的過程。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討論這幾種分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分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最後分完的結果必須每份同樣多。)

提問: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快、準確)

4. 獨立進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用鉛筆代替礦泉水,動手分一分。

(2)交流:請學生説一説怎樣分的。

三、鞏固應用,消化提高

1. 練習三第3題

(1)學生自己讀題,根據題意從學具卡片中拿出圓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動手分一分,將梨子平均放進3個盤子裏(用小紙盒代替盤子)。

(3)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説説你們分的過程和結果。

2. 練習三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一個花瓶裏插花,根據題目的要求想怎麼插就怎麼插。(並塗上顏色)

(2)交流展示插花結果,並説説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評選,誰插得花最漂亮。選出每瓶插得同樣多的,強調把12朵花平均插在3個花瓶裏,每個花瓶插4朵。

3. 練習三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判斷。

(2)集體交流,説清判斷的.理由。

4. 聯繫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要注意什麼?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學反思

《平均分》教學反思:

這一節是整個單元的開始部分,在備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説一説想怎樣分,然後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小組評價一下分得對錯,教師訂正,最後用教具演示,這樣學生比較快的認識了平均分。

我認為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另一個地方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接近整體的“平均分”,通過分組討論分配方案,再按方案進行“平均分”,通過小組交流,自然而然的對學困生進行了幫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讓學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氣氛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不僅讓學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們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為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上課特別的積極,上課氣氛很活躍。

我感覺這節課學生掌握的不錯,為下一節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kk7x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