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從軍行教學設計範文

從軍行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從軍行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軍行教學設計範文

從軍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邊塞詩歌的特點。

2、品味詩人筆下的思鄉之情與誓死殺敵的精神。

3、鑑賞同類詩歌,進一步瞭解詩人邊塞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的藝術技巧。

2、品味詩人筆下的思鄉之情與誓死殺敵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從軍行》是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內容敍述軍旅戰爭之事。本詩體現了出征將士報國禦敵,以身許國的壯志。

二、總體感知邊塞詩歌的代表人物和風格

盛極一時的邊塞詩是構成盛唐之音的一個基本內容,它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前無古人的。在盛唐邊塞詩人中,高適、岑參向來並稱齊名。

三,王昌齡背景介紹。

詳見《學海導航》

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是《出塞》和《從軍行》。《出塞》共有兩首(均從《全唐詩》)。其一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詞語點撥:

1、青海:意思是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寧市西。古名鮮水或仙海,北魏時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經常在這一帶發生戰爭。暗雪山:使雪山晦暗無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

2、玉門關:意思是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漢時是邊境的一個重要關隘。唐時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3、樓蘭:意思是漢西域國名。漢武帝時,遣使通大宛,樓蘭阻擋道路,攻擊漢使。昭帝元鳳四年(前七七),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前往樓蘭,用計斬其王。唐時已無樓蘭之稱。這裏借用此典,意指消滅侵擾唐朝邊境的外敵。還:歸,回家。

五、總體感知

詩的最開頭兩句,次第展現出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的上空,長雲瀰漫;濃厚的雲層,使湖北面綿延千里的祁連雪山也顯得隱隱約約;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裏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塞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着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裏。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短短七個字,我們可以看出環境的險惡,戰爭的頻繁,以及將士們不畏艱險、英勇戰鬥的英雄形象。“百戰”極言戰事之多;“黃沙”二字,極力突出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的艱苦激烈和將士們所做出的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們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消磨,而是在連年戰爭和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這些將士們豪壯的誓言。

這首詩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藴豐富;三四兩句轉折有致,對照鮮明,抒寫出了戍邊將士的豪情鬥志。整首詩的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這也體現出王昌齡絕句的突出優點,也是盛唐邊塞詩中的優秀篇章。

全詩前兩句是鋪墊,是烘托,是渲染;後兩句是抒情,是顯志,是歌贊。景中寄情,以實代虛;情中有物,以實化虛。整首詩不僅格調高昂豪邁,藴含深邃,而且用語也十分洗煉、精道。

六、重難點分析:

1、詩中的“黃沙百戰穿金甲”者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請作具體分析。

答:“黃沙”形象點出邊塞戰場的特徵,“百戰”極言戰事之頻繁,“穿金甲”是説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時間之長,戰鬥之艱苦。短短七個字,高度概括了邊地之荒涼、條件之惡劣、時間之漫長、戰爭之頻繁艱難。

2、一、二句寫景對錶現戍邊將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境界壯闊、環境惡劣的景物描寫,襯托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守衞邊疆的豪情壯志。

七、比較鑑賞:

比較分析本詩與《從軍行》(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麼特色?在環境與心理描寫上又有什麼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筆抒情,虛寫徵人家鄉的妻子的無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發戍邊將士為國殺敵、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

環境與心理描寫(“其一”是側重環境的淒涼孤獨,通過寫羌笛的聲音,從聽覺上抒寫思鄉之情,心理描寫採用虛寫方式,以想象寫情;“其四”是側重寫邊塞環境條件的艱苦,心理描寫上採用實寫方式,直接寫戍邊將士為國盡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八、課堂小結

九、佈置作業:背誦全詩。

從軍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背誦古詩。

2、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3、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守邊戰士思鄉之情和誓死殺敵的誓言。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設計過程:

一、以詩會友,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們來以詩會友。好嗎?準備好了嗎?白日依山盡(),誰知盤中餐(),“泉眼無聲惜細流,()。小荷才露尖尖角,()。”

2、看來大家對所學古詩已熟記於心了。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邊塞詩《從軍行》。領略一下邊塞風光,瞭解一下守邊戰士的生活狀況。

4、板書課題,讀題,析題: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一起齊讀題目,誰讀懂了?(從軍就是參軍,標題中加“行”屬於樂府詩。)

二、引領學詩,理解詩意

1、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師:《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這節課,我們一同去領略一下邊塞風光,瞭解一下守邊戰士的生活狀況。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古詩,注意要讀準字音。

師:讀準字音是讀好詩的基礎。來看看這幾個難讀的字:

(1)出示字詞:長雲雪山孤城遙望穿破金甲樓蘭,指名認讀

(2)小老師帶讀

(3)掃除了字音障礙,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流暢了。(指名兩生讀)齊讀。

2、師範讀。

師:聽到同學們琅琅的讀書聲,老師也忍不住想試一試了,行嗎?

3、你覺得老師讀得怎樣?

師:是的,讀古詩不僅要字正腔圓,而且要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味道來。大家學着老師的樣再讀讀。

4、過渡:“詩讀百遍,其義自現。”老師想了解一下我們班理解詩意的方法有哪些?(看註釋、看圖畫、想象畫面)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理解古詩就用哪種,然後把你讀懂的詞句説給同桌同學聽。(你是通過什麼方式知道的)

三、品讀古詩,體會意境

過渡:理解了詩意我們不防來細細品味,看看邊賽風光,感受將士們的生活。

1、輕聲讀古詩,邊讀邊想畫面,你從中看到了哪些景物?(青海湖、長雲鋪天蓋地,很長很長、雪山、一座孤城,還看到了玉門關。師板畫)

2、CAI課件(出示雪山圖):知道這雪山在哪兒嗎?這覺得這雪山怎麼樣?(出示雪山圖)如今怎麼就暗了下來呢?讀讀古詩看能從哪兒找到答案?(漫天的黃沙,四起的硝煙,讓雪山變暗了,邊塞變暗了。)

3、師:漫天的黃沙,四起的硝煙,讓雪山變暗了,邊塞變暗了,戰士們的心情也隨之暗淡了。該怎麼讀詩的前兩行呢?(你不僅走進了邊塞,也走進了戰士們的心啊!)

4除了心情暗淡,你還能從中感受到怎樣的心情?(孤獨)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師:一個個背井離鄉的戰士來到硝煙瀰漫的邊塞,心情是暗淡、孤獨的,大家一同走進戰士們的心田,一起去感受感受。齊讀詩的.前兩二行。

5、過渡語: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守邊將士又是怎樣做的呢?

6、齊讀後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

(1)師:“穿”是“穿上金甲”嗎?(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屬製作的盔甲會磨破!不可思議呀!你認為可能嗎?

邊塞將士是怎樣把金甲磨破的?(磨破的金甲讓我們體會到了征戰時間的漫長,戰爭十分激烈頻繁)。但磨不破的是什麼呢?(戰士們堅強的鬥志)

師:戰士們有什麼樣的決心?既然是決心該怎麼讀?(鏗鏘有力)

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2)指導感情朗讀:金甲易損,生命可拋,邊疆戰士報國的意志卻不會磨滅,所有的豪情、氣勢都融在了這兩句詩裏______。

刀光劍影、生死拼搏,不破頑敵,決不回師的的豪情是____。

7、感悟詩情

師:“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鏗鏘有力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將士們的萬丈豪情,難道他們就不思念家鄉的親人,真的不想回家嗎?

師:家鄉的親人也無時無刻不牽掛着他們啊!會有誰在牽掛着他們呢?(也許兩鬢斑白的雙親拄着枴杖一次次在村頭翹首以盼;也許一雙年幼的兒女在一次次的呼喚父親回家;也許留守家園的妻子因思念而過早的讓黑髮染霜。你能替將士們告訴他們的親人為什麼誓死不回家嗎?板書:精忠報國)

8、練習背誦

(1)過渡:短短的二十八個字,讓我們感受到了邊疆將士的豪邁情懷,誰又能像戰士們那樣不記住古詩善不罷休呢。

(2)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

1、師:在這首詩裏,我們看到了塞外風沙肆虐的惡劣環境,感受到了守邊戰士奮勇殺敵的決心以及誓死報國的壯志豪情,這悽美、悲壯,向上的畫卷就是唐朝的邊塞詩。

2、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共七首,七首詩七幅不同的畫面,我們今天學的是其四,還有另外幾首大家課後選自己喜歡的讀一讀,感受盛唐邊塞詩的悲壯,豪放。

標籤: 教學 範文 從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op4g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