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6篇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6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概述

小學數學一年級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84、85頁一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繫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錶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錶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錶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錶。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錶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總能處於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説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教師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錶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錶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小組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表示的是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時刻,然後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針都指着什麼數?你能用一句話説説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一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説一説:將整時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錶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大約幾時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小結:一個是7時不到,一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麼不同呢? 生:一個是7時未到,一個是剛過7時 説一説:讓學生説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裏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瞭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

圈,所以一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麼問題?通過觀察學生髮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10時,一個是晚上10時。

提問:一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牀和睡覺的時間,然後同桌的同學説一説,要求説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4.説一説:讓學生説説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全課小結。

教學內容與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

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説的慾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後反饋反映出學生通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錶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八、幫助和總結

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儘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如藉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識字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規範地書寫。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憑藉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3、瞭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提高性目標:

當小導遊,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説話,並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看圖識字、識詞,讀好韻文

難點:創設情境使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發展學生語言、思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麗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方法手段

圖文結合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認讀生字,誦讀詞串,並結合圖畫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2、初步領略桂林秀麗的自然風光,瞭解壯鄉的風土人情,感受祖國山河的無限美好。

3、能正確、規範、美觀地書寫“碧、峯、影”。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一) 教學內容:激情導入,檢查預習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激情導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

(三) 教學過程:

1、畫面激情導入:

(1)同學們,咱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有許多著名的遊覽勝地。我們國家的XX區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3)到廣西遊玩,一定要去欣賞桂林山水,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處就是灕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游輪,到灕江上觀賞一番吧。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串,説説哪些詞串在讀的時候要注意的?

(2)學生交流,重點指導“秀峯、倒影、駱駝”的朗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互讀檢查。

(4)齊讀

(四)教學意圖:有的放矢,難讀的或容易讀錯的有針對性地指導,並同桌檢查,做到人人過關。

板塊二

一、教學內容:學習韻文

二、教學目標: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憑藉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第一行詞語:

1、我們的遊船已緩緩駛入灕江,多麼可愛的灕江呀!

2、讓我們站在船頭看一看這美麗的風光,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1)碧水:

a、學生交流

b、師:是呀,灕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這就是“碧水”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個詞。

c、我們文中是用“碧水”一詞來寫灕江的`水美,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灕江的水的,大家來聽聽,想想它寫了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齊讀

(2)秀蜂

a、你還看到了什麼?桂林的山是怎樣的?學生交流

b、與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麼不同?

c、師:是呀,桂林的山多麼清秀呀,誰來讀?齊讀

(3)倒影

師:水美、山美,碧水倒映着請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讀出來,比一比誰看到的最美。個別讀,齊讀。

3、讓我們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讀出來。齊讀第一行詞語。

(二)第二行詞語:

1、我們的輪船繼續前行,聽,耳邊傳來了動聽的歌聲,我們循聲望去,你看到了什麼?

2、: 對歌 榕樹 壯鄉

3、學生看圖交流對“對歌、榕樹”的理解

3、師補充簡介壯族: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人民愛唱歌,壯鄉有“歌的海洋”之稱,人們喜歡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還喜歡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綠水中生活,日子那樣的幸福美好。

4、少數民族的生活是那樣多姿多彩,誰願意帶我們去看一看,讀好這組詞。

(三)第三行詞語:

1、走出了壯鄉,輪船漸漸駛進羣山之間,這裏的山真有趣呀!師配樂讀第三行的詞。

2、交流:看到這三個詞,你彷彿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駱駝 筆架

4、這麼有趣的山峯,誰想讀?

5、其實桂林還有很多各有特點的山峯,師介紹:看,這座山多像一輪彎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這座山上,你仔細數一數的話,能數出九匹馬呢;再看這座山,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它就是彩疊山……

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桂林的山的,想不想聽聽,山有什麼特點?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四)第四行詞語:

1、我們的行程即將結束了,眼前又出現了一幅畫,自己讀讀第四行的詞語,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指名讀詞語

3、看圖交流了解:鸕鶿

3、交流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把這美麗的畫面讀出來。齊讀這組詞。

(五)總結指導讀好韻文

1、(出示配樂畫面):無論是晨曦、白天、還是晚霞當中,灕江兩岸的美景都是如詩如畫: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這美麗的畫卷,識字2用了12個詞語就把它們都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好好地來讀讀這篇韻文

3、自己先讀讀,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下節課要請他來當小導遊,帶我們去遊灕江。

四、教學意圖:

根據每組詞的難易,分配不同的教學時間,採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致瞭解詞意,帶着理解和畫面讀好詞語,同時也注意對整篇韻文的朗讀指導,給學生課文的完整行。並在本板塊中嘗試補充了與內容有關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中體現有機地結合使用,讓學生由詞的感悟過度到對篇章的賞析感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美。

板塊三

(一)教學內容:指導書寫“碧、峯、影”3個生字

(二)教學目標:會正確、美觀地書寫這3個字。

(三)教學過程:

1、碧 峯 影

2、觀察字形,什麼結構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 ;寫時要注意的地方。

4、師範寫.

5、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四)教學意圖:

這一板塊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臨帖,把字寫美觀。

作業設計:

a類:完成《習字冊》。

b類:背誦詞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當小導遊,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説話。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提升性目標:

當小導遊,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説話,並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一)教學內容:練習説話

(二)教學目標:當小導遊,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説話。

(三)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1)整個灕江好像一條百里畫廊,充滿着詩情畫意,誰能有感情地背誦詞串。

(2)齊背。

2、水如碧玉,清澈見底;山是奇峯,挺拔秀麗,真是百看不厭。誰能當一回小導遊,帶領我們再次去飽覽無限美好的風光?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組詞串説幾句話。

3、小組內進行小導遊演説比賽。

4、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表現優秀的給予獎勵。

(四)教學意圖:延伸性學習將課內外知識聯繫起來,運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創造性地設計導遊詞,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板塊二

(一)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書寫剩下的5個生字。

(二)教學目標: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三)教學過程:

1、出示生字,讀一讀,説説你會用什麼方法來記住這些字?

2、觀察、討論:在這些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提出來討論、交流。

3、師示範,重點指導“鼻、廊”的書寫。

“鼻”:先看清結構特點,再看教師示範,然後在書上描紅。“鼻”也作偏旁,讀作鼻字旁。

“廊”:注意裏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點。看教師範寫,再在書上描紅。

4、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四)教學意圖:

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了學生的不同想法。通過交流、討論,把枯燥乏味的寫字教學變成了學生展示才華的陣地,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識字寫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發了識字寫字興趣,寫好字成了他們主動的願望。

作業設計:

a類:1、繼續完成《習字冊》。

2、完成《補充習題》。

b類:選擇一組詞串寫幾句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課文,會讀12個生字。

2.體會煙村的小,煙村的美,書寫“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教學要點

1.認字寫字。

2.辨認“八、九”、“九、兒”。

教學準備

CAI課件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語一年級的小朋友可真棒,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掌握了所有的拼音,認識了許多漢字,我們向在坐的老師們展示一下吧!

抽讀卡片:

a.拼音sanyanjiacunzhijiuyizhisiwushi

b.熟字入、幾、家。

2.為了使大家認識掌握更多的漢字,我們進入到識字課型的學習,板書:識字(一)。

3.昨天晚上,在鄉下的兩位小客人打電話給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你們願意嗎認識他們嗎?

4.(聽錄音、貼畫)我叫豆豆,是男孩,我叫姐姐是一個女娃娃。今天,我們特意請大家到我們美麗的小村莊去看一看

二、聽錄音讀

1.聽完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2.他們的家鄉太美了,編輯叔叔阿姨們把它編入我們的課本里。

3.讀課題。

三、看圖

為了讓大家能來親眼目睹,豆立和姐姐請畫家把它繪成一幅山水畫。

這就是那座小村莊,你看到了什麼?(注意觀察順序有……有……有……還有……)。

討論説,指名説。

四、自讀課文

1.小詩中又是怎樣描寫如詩好畫的美景呢?自由小聲朗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同座兩個小朋友互讀,用橫線畫出圖上有的景物。

五、檢查讀課文

1.願意把小詩讀給大家聽。

2.遊戲

a.去拼音讀生字的遊戲。

b.看拼音找生字的遊戲。

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二行)

1.同學們再讀一二行詩,看誰能讀出山村的幽美。

2.自由讀。

3.齊讀。

4.引讀,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裏住着幾户人家傍晚炊煙潦繞着村子,顯得幽美而寧靜。

5.配音樂朗誦。

6.再讀短文一遍、你就是豆豆和姐姐,向告訴別人你住多麼多麼美好的地方?

七、寫字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學寫漢字。怎樣才能把字寫得端正,勻稱呢?我們有一個好幫手。板書:誰知道他是什麼?

1.認識田字格,正方形,中間有兩條線把正方形分成了四個小正方形。

2.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3.橫在中間的這條線中一一。

4.手勢表示。(手腦並用)

5.指導書寫。

6.評議。

7.練習書寫。

八、鞏固練習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能用上這些表示數字的漢字。你能説幾個嗎?

(日曆、班牌、報紙)

2.遊戲

情境圖遊戲

九、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 學科領域

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科領域是:語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術、音樂,突出主要學科語文。

二、 學習目標任務

1、 情感目標

(1)、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瞭解五彩池神奇、美麗的特點。

(3) 瞭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養唯物主義精神。

2、 技能目標

(1) 培養學生分析、感悟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 熟悉電腦網絡操作,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團結協作、自我表現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三、 教學難點分析

1、 瞭解五彩池的特點以及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後一自然段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設計思想: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個別化教學,讓學生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興趣,提高閲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等。

五、 設計思路:

1.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激發學習興趣)

2、討論交流,質疑問難.(培養質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培養閲讀分析、語言積累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交流評價,獲得真知。(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5、拓展學習,昇華感情。(培養高級思維能力、知識積累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6、練習鞏固,大膽創新。(培養自我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7、作品展示,體會成功。(培養賞析、評價能力)

8、總結評價,談談感受。(培養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能力)

六、課件設計思路

1、學習區

(1)、知識窗(有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動畫、錄音等與課文相吻合的靜動態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A、:五彩池的音像畫面。B、媒體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D、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E、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起欣賞美麗的畫卷。F、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為什麼在水池裏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G、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細膩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圍的樹木花草長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麗的景象。H、視頻“三稜鏡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講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國地圖,九寨黃龍的地理、環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歷史地位和景區介紹以及

風土人情、民間傳説;五彩池的景區介紹以及在旅遊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讀音、書寫筆順、部首、近反義詞、同音詞、組詞,以及相關成語等資料。學生在自學生字時,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信息,進行自學。)資料來源於第七冊教參書及《字詞句段篇》

(3)、小導師(對課文的重點段句進行導學。,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區(網上學生作品)

4、 賞析區A、寫景美文集錦B、有關九寨黃龍的美術、攝影、音樂作品。C、九寨、黃龍、五彩池的圖文介紹。D、九寨、黃龍的導遊圖。

5、網上探索區(給學生提供相關網站)

七、學習過程

(一)、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

1、在悠揚的樂曲聲中,課件播放五彩池 風光,師指引學生細看池水的斑斕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狀,揭示課題,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什麼地方?它為什麼這樣美麗,這樣神奇? (課件:五彩池的音像畫面。)

2、那就讓我們通過生活,通過網絡走進五彩池,去收集有關五彩池的資料吧。 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一表現。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的網絡平台為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瞭解學習內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為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後教的模式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得到體現。網絡平台已成為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夥伴。

(二)、討論交流,質疑問難

分析:在學生收集到充分的資料以後,我們看到了他們內心的激動與自信,於是我們組織他們進行交流討論。只見他們就像一個個小專家,利用多媒體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們或侃侃而談,或爭得面紅耳赤,或洗耳恭聽,或靜靜欣賞。我們驚歎於他們的博學,同時也驚歎於現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集體環境下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可網上交流、小組協作等方式。)

1、課文圍繞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板書:數量、形狀、顏色、成因)

2、檢查交流預習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找出容易出錯的字,查閲小字典,幫助記憶。

(2)引導學生查閲相關的資料,並説説自己瞭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一表現。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的網絡平台為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瞭解學習內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為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後教的模式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得到體現。網絡平台已成為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夥伴。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自讀課文,能自主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一個善意的謊言背後的真情。

3、培養樂於助人的真誠情懷。懂得“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慾,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和“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的道理。

【重點難點】

學會自覺地在字裏行間體會文章真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讀《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第九條,(指“要誠實……”幾個字)這裏告訴我們什麼?(小學生要誠實,不能騙人,騙人不好)可生活是很複雜的,並不是書上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時欺騙並不會遭到譴責,也許反而會得到感激,比如我們將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一場得到感激的欺騙。為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交流:你發現了謊言了嗎?

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

二、細讀課文

1、過渡:對,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會讀書的同學能從課文中就發現蛛絲馬跡,會發現攤主的心思,再讀讀課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點關鍵地方。

2、交流:

⑴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

(“一愣”為什麼?“一亮”又説明了什麼?)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為什麼“茫然”?為什麼要“命令”?)

⑶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為什麼“急”?從“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麼?)

3、他這樣的煞費苦心又賺不到錢,為什麼還要這樣費盡心機?

(為的是讓我能讀到書。)

4、你覺得“我”體會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嗎?從哪看出?

(第13、15節的兩次哭。)

5、小練筆:

那夜,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幾聲小蟲子的鳴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只有我躺在牀上,輾轉難眠……

6、過渡:這時候,再來讀一讀課題,你從攤主這善意的謊言中,這虛設的“那匹馬”的背後,你感受到的是什麼?

三、感情朗讀

真會讀書!但真正會讀書的人不僅會讀進去,還要能讀出來,讀出什麼來?讀出感情來。這件事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時發生的,可是現在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還是禁不住熱淚盈眶,可見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們能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朗讀把他的情感表現出來,那才叫會讀書!文章很長,這樣吧,自己先取一段認為最能打動你的文字來讀讀,先練習練習。

(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相機評點。)

四、情理交融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讀有所悟,就是説要讀出道理來,悟出人生哲理來。你們讀了這篇文章有什麼感悟?明白了什麼人生道理?

(指名説。)

我也像大家一樣,運用我的密笈悟出了這樣的道理:

1、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慾,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

2、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設計思路

九年級化學的教學過程,是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設計中也應以學生所求、所需為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研讀、質疑、思悟為主體,以教師啟發、辨析、點撥為主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能力素質為目標。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級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共3個課題: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其中1、3課題是重點,也是難點,並且配有大量的實驗來解決重點和難點。本單元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利用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燃燒等知識之後,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並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聯繫實踐的科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並配合圖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的編入與社會發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瞭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時瞭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採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瞭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瞭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nmz4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