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最新《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精選3篇

最新《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精選,歡迎閲讀與收藏。

最新《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精選3篇

最新《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精選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閲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西遊記》中,眾妖魔都惦記吃唐僧的肉,知道是為什麼嗎?誰都想長生不老,老師這裏有一種長生果,吃了也可以使人長生不老。(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

2.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果子能讓人長生不老呢?趕快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快速讀文,找尋答案

1.學生自由速讀課文,思考:我的“長生果”究竟是什麼?

2.學生彙報。

3.如果只用兩個字或詞來概括本文的內容,你認為是什麼?(“讀”和“寫”)

三、精讀課文,感悟體會

1.瞭解課文內容,感悟道理。

(1)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2)彙報自學情況,教師隨機點撥。

①注意的字音:

“水滸”的“滸”不讀xǔ;“饋贈”的“饋”聲母是k;“酵母”的“酵”不讀xiào;“美差”中的“差”讀chāi;“差不多”中的“差”讀chà;“全班之冠”中的“冠”讀ɡuàn;“分外”中的“分”讀fèn;“禁不住”中的“禁”讀jīn。

②解決“閲讀提示”中的問題: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預設:作者是怎樣讀這些書的?

從作者這樣讀書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作者非常喜歡書。)指導朗讀相關的句子。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別出心裁、嘔心瀝血”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話寫的是什麼?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小時候受過的一次委屈,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心境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這句話説明了什麼?(真實的情感體驗和課外閲讀的積累,為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厚積才能薄發。非常形象地説明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

③教師小結學生自學情況。

2.理解讀寫關係,學習讀寫方法。

(1)細讀課文,思考:讀書和作文有什麼聯繫嗎?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聯繫實際説一説讀書和作文的關係。

(2)學生彙報,教師補充。

3.深入探究,昇華主題。

(1)作者為什麼説書是“我”的“長生果”?(書像長生果一樣,對“我”有好處。)

(2)為什麼又把書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呢?(書是可以流傳下來的,我們通過看書可以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書就像“長生果”一樣不老。)

四、總結歸納,明確方法

1.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和作者一起品嚐了閲讀的快樂和情趣,也懂得了重要的作文方法,還明白了讀與寫之間的親密關係。請再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還用到了哪些讀書的方法呢?

2.引導學生回顧、討論,明確閲讀方法:快速瀏覽法、畫樹狀圖理清脈絡法、品詞賞句法、交流合作法等。希望我們運用科學的閲讀方法,能和作者一樣,品嚐到“長生果”的美妙滋味。

口語交際  推薦一本書

【教學目標】

1.把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介紹給他人;

2.通過互相介紹,瞭解什麼是好書; 3.激發讀整本書、讀好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將書裏的重點內容或特點選一二講清楚。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讀一本好書。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

對於書,我們都不陌生。書,好書,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呢?在我們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説過讀書的作用。

(多媒體打出,師生齊讀)

列寧説:“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爾基説:“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伏爾泰説:“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別林斯基説:“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自己讀過什麼好書,向大家介紹一本你喜歡的好書。

二、自由交談

自己讀過哪些好書(説説書名,可不提及內容)

三、介紹一本好書

1.指名介紹一本好書。

a.請一名同學介紹一本好書。

b.徵求大家的意見,想了解哪個同學讀的哪本書,請那位同學介紹。

c.方法指導

師生評價,概括出介紹、推薦一本好書的方法:一是要把書名、內容説清楚明白;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介紹──比如有趣的部分、書給人的啟示、快樂等;三是要把握聽的同學的疑問,簡要解答。

d.老師可做示範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西遊記》。這本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動畫片。相信我們這些小朋友已經看過無數遍了。

故事內容是:幾個與眾不同的神仙,應為做錯了事,被罰下人間,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一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修成正果。這些內容,相信大家都知道。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呢?首先,《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話小説。書中通過文字,展現了比動畫片裏更多的好詞好句,人物刻畫以及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把每一個神仙描寫得活靈活現,將每一個妖怪刻畫得栩栩如生,使神魔皆有人情,使精魅亦通世故。其次,書中的五個主要人物形貌奇特,與眾不同。孫悟空,從石頭裏蹦出來的;豬八戒,錯投了豬胎……最後,不管是西遊記的動畫片,還是電視劇,都是節選了原著中的部分內容。

因此,我推薦大家看《西遊記》,讓我們在書中真正地領略故事的離奇與絕妙,品味其中深含的'意義。

2.小組開始互相介紹

可以介紹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紹的一本書,也可以根據小組同學的興趣,應他們要求,介紹一本自己讀過大家又感興趣的書。小組之間評價誰介紹得清楚,選出大家都感興趣的一本或兩本書。

3.各小組評出都感興趣的一本書,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介紹,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4.根據學生介紹,把好書名字寫在黑板“好書看台”裏,鼓勵大家有條件親自讀一讀這些書。

再讀名言,能説説通過以前的讀書經歷和今天的交流,你對誰説的話有同感?(學生交流,體會好書的作用)

四、小結

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户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和好書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請家長為自己購買一本同學推薦的好書,要把這本書的內容跟家長介紹清楚。

2.在適當的時機,多開展幾次“推薦一本好書”“推薦一種好雜誌(報紙)”的活動,使學生對讀書產生持久的熱情。

最新《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精選2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4、讓每一個學生在能過合作學習、彙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悦,培養學生的學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文化的美。

學習重、難點: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閲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着有趣地對話。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於讀書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抓住重點事例及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讀書、寫作之理,體會作者對閲讀的情趣。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基礎知識展示

1、這節課,我學會了“比喻、心扉、吶喊、囫圇吞棗、磁石、鍛鍊”等詞語。

2、我會用“牽腸掛肚、如飢似渴”等詞語説一句話。

3、我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我會解答閲讀提示的問題:作者寫了少年時代讀書和寫作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看香煙人小畫片;看連環畫;

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

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二)學文悟情展示

1、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知道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葉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闡明讀書的特有感受以及讀書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全篇情感真摯,層次分明。

2、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感覺寫法。

生1:.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這句話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充分表達了書與人類文明的關係。

生2:.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這裏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讀不懂而放過去,不得已而為之。

生3:.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

“別出心裁”,意思是與眾不同;“鮮味”,即新鮮的味道。這句話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習作後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於課外閲讀。意思是要想將作文寫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生4:小時候受過的一次委屈,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心境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真實的情感體驗和課外閲讀的積累,為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厚積是薄發的基礎。非常形象説明了課外閲讀的積重要性。

生5: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借鑑”,拿別人的事作為鏡子,以便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鑑鏡子。“模仿”仿效,照着樣子做。“嘔心瀝血”,比喻費盡心血。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習作後悟出的道理。作文應該表達真情實感受,有感而發,以情感人;開始時必須要進行模仿和借鑑,習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創造性,才能打動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生6:讀了多遍課文,我發現作者在運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1)生動的比喻。

(2)恰當的運用詞語。流光溢彩、眼羨、津津有味、天長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聯翩、悲歡離合、牽腸掛肚、如飢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傷、千篇一律、大顯身手、心安理得等。

(三)創作性展示

1、小組展示個性談感受。

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體驗來理解,來談自己的感受,學習並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讀書方法──博覽羣書,入情入境,做讀書筆記,會借鑑運用等。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創作的詩歌待。

三、激發知識衝突

課文為什麼把書比作“長生果”了嗎?

長生果,指營養極其豐富。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作者就是在書的引領下寫作越來越成熟的。

將書譽為長生果,作者對書的鐘愛可見一般。文中真實地回顧了作者少時與書的故事,使作者酷愛讀書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眼前。讀讀課文,你是從哪裏感受到作者對書的特殊情感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

1、將本節課的收穫補充到自己的讀書卡中。

2、把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穫寫成一個小片段。

教學反思

教學中,首先在導入中,以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長生果”為話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課外閲讀的積極性。接着,以解決學生的問題為線,引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在此環節中,為解決學生理解“讀書與作文”的關係,我讓學生閲讀了《讀書與作文》的文章,不僅能夠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使學生懂得了讀書與作文的關係,通過重點段的閲讀,讓學生明白:一個是要構思新穎,別出心裁;一個是要有真情實感,在模仿借鑑後要進行嘔心瀝血的創造,才能夠打動人心,獲得成功。

教師精深的思考,是課堂成功的前提。要相信學生。學生中藴藏着巨大的潛能。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火把,教師要做的工作不是填充它,而是點燃它。只要教師引導點撥到位,就能煥發出燦爛奪目的光彩。

最新《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精選3

【教學目標】

1、認識“扉、癮”等生字,並通過互相提醒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重點感悟作者從讀書和作文中受益的語句。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感悟作者從讀書和習作中受益的語句,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2、結合自己的課外閲讀和習作體會“長生果”的寓意。

【教學準備】

讓學生收集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1、我們知道:“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前面學過的課文曾把書比作朋友、家、故地。書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隻,好比是顧問……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着有趣的對話。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於讀書的文章。(板書課題。)

2、讀了課題以後,你想知道什麼?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同學們運用平時的學習方法自己讀懂課文,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學習生字的辦法,並互相檢查讀一讀課文。

3、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看自己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⑴ 我的“長生果”指的是什麼?

⑵ 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那幾件事?

4、彙報交流讀書的收穫。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作者在習作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劃出相關的句子並做批註。

2、全班彙報交流讀書體會。

四、品讀課文,積累詞句

引導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動。

五、讀寫結合,練習片段

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文章過程中的收穫。

六、佈置作業

找自己喜歡的書讀一讀,寫一遍談體會或心得的讀書筆記。

【板書設計】

4、我的“長生果”

標籤: 長生果 教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rwg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