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遲到》教學設計

《遲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遲到》教學設計

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通過閲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着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誦讀課文,在情感體驗中感悟,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領悟本文前後照應的方法,先總結後分述的方法。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並能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

2.查閲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自己上學遲到過嗎?當犯了這樣的錯誤時,你的爸爸媽媽是怎麼對待你的?現在你改正過來了嗎?

今天,我們也來讀一篇與“遲到”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大家齊讀課題——

二、自主閲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情況,重點檢查字音。同位互相進行評價。

2.彙報讀書情況。教師對易錯的個別字進行檢查指導

3.整體感知: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可引導學生從①主要內容,②所寫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親”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

教師注意評價:學生表達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是否有與眾不同的發現等。

4.質疑問難:學生根據自己的閲讀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計學生會提出的問題:父親為什麼打我?打了我為什麼還要給我送東西?父親是否愛我?……)

5.評價,並引導歸納: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作者小時候因為遲到發生在她和父親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三、細讀探究,解疑品讀

1.細讀解疑。

(1)帶着問題自主閲讀。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在閲讀時可以做些批註。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組長組織學習,並做好記錄,推選出發言代表。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理解、討論問題:父親為什麼要狠狠地打我?隨機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交流時,教師注意引導點撥:你從哪兒能讀出父親打得打得狠?

①打的動作:從“抄起”、“倒轉”、“一掄”等詞語可體會出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聲音:“咻咻”。

③打的過程:“從牀頭打到牀尾”、“哭號”等可以看出打得厲害。

④作者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着熱”。從“一條條”、“鞭痕”、“紅腫”、“發着熱”,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確狠,出乎人的預料。

2.體驗品讀:誰最能體會作者捱打時的心情?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她會在這時想些什麼呢?

(出示句子)“我捱打了!”

你怎麼讀這個句子,為什麼這樣讀?

3.為什麼會打得這麼狠呢?

直接原因(即從表面上看):因為本次下雨天我不僅起晚了,還不想上學了,媽和爸在反覆催促我仍然無動於衷的情況下,實在氣極了,打了我。

間接原因:運用聯繫上文的方法領悟出,上一年級時,我就“天天”遲到,再不打就很難改了。從打的效果來看——眼前效果,“最後還是冒着大雨上學去了”;長遠效果,後來我“每天早晨”再也不遲到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隱形原因:怕將來養不成好的習慣,體現了父親的對我的關心——深深的父愛。(可以在學課文的結尾部分再回顧,體會父親打“我”的良苦用心。)

4.課文讀到這裏,同學們,你們有什麼想法?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爸爸”?

請大家再讀課文,能不能從文中找出有説服力的句子,抓住關鍵的詞,關鍵的字,甚至一個標點來談談你的看法。

(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進行一次小小的辯論:課文中的父親是不是一個好父親?)

5.小結:注意學生關注的方面和運用的讀書方法。

6.討論:打了我為什麼還要給我送東西?

(1)引導讀一讀爸爸送東西的三個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靜默的當兒,老師拍了我的`肩頭一下,我急忙睜開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結果怎樣?

(觀察課文第二幅插圖,想象作者當時想法和心情變化。)

(3)感情朗讀,體會偉大的父愛。

從爸爸來到學校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的細節中,你體會到什麼?你能通過朗讀表現人物心情嗎?學生自由選擇人物,朗讀有關語句,展示自己對人物情感的體驗。

7.讀課文,説一説“我”後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補充課前查閲的有關林海音的資料,體會爸爸對我的嚴厲和疼愛,讓我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

8.讓“我”發生那麼大的變化的原因還有什麼?引導學生體會“教師的引導”、“自我認識與反省”。

四、總結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面對一些錯誤。不過,“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是錯誤地對待錯誤”,學習生活中,只要認真、冷靜地去看待它們,我們就會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送格言:

最大的失敗是失敗了不覺悟。——卡萊爾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複錯誤。——周恩來

只有什麼事也不幹的人才不會犯錯誤。——列寧

我的最重要發現是由失敗給我的啟發。——戴維

五、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是怎樣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把它寫出來,注意通過描寫表現人物的情感。

總評: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及已有經驗,該設計通過運用“自主閲讀,點撥方法,精讀感悟,昇華情感”的學習模式,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閲讀”

《遲到》教學設計,發展學生的個性。即在學生進行自主閲讀的前提下,通過富有個性的閲讀,產生獨特的閲讀感受,並能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運用查閲有效信息、比較閲讀、前後聯繫等閲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文章的情感,最終實現“個性化閲讀”,發展語文素養。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設計的導入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體驗,為引導學生理解下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此環節重視了向課前開放,做到了課內外結合,充分體現了新理念倡導的大語文觀,體現了開放性。

2.閲讀教學要真正實現個性化閲讀,首先要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要首先讓學生與文本直接進行對話,給學生以自主閲讀和直接閲讀文本的時間與空間。在教學的整體感悟環節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通過與文本直接對話,就能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既發展了思維,又為實現個性化閲讀做了準備,同時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教師起到了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能不斷在關鍵處、重點處給以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進行了有效的個性化閲讀。

3.課標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同,對文本的感悟也必然不同。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始終在圍繞着“自讀生疑、再讀釋疑、品讀感悟、昇華情感”這一流程,進行自主、合作、體驗、感悟。學生不僅對自己讀懂了的內容通過想象、朗讀進行個性詮釋,而且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個人生活體驗深入品讀文本,使學生能充分展現對課文語言及人物情感的個性理解。

4.本課的教學設計滲透了閲讀方法的指導,如結合個人體驗閲讀的方法等,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閲讀進程,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訓練了語感。在學生感悟文本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評價,使學生注意了方法的提煉,為今後深化個性化閲讀做了充分的準備。

標籤: 遲到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pk7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