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珠寶》教學設計

《珠寶》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珠寶》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珠寶》教學設計

《珠寶》教學設計1

課前預習:

1.閲讀文章,積累重點字詞。

2.能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相關課程標準: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能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目標:

1.分析朗丹夫婦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題。

2.體會本文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寫。

3.通過比較閲讀,瞭解本文與《項鍊》這篇文章的異同。

評價任務:

1.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瞭解文章情節。

2.通過品評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本文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寫。

3.通過比較閲讀的方式,比較本文與《項鍊》這篇文章的異同。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 導入

有人説“不要輕易相信你的眼睛所看到的表面現象,因為它不一定是真的。” 你同意這種觀點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泊桑走進他的另一篇小説《珠寶》,共同丈量眼睛與心的距離。

二、 自主學習。

1、 利用工具書,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字詞。

2、 收集關於珠寶的寫作背景。

3、 以寫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初讀感受。

三、 交流研討。

(一) 講故事,辨珠寶之真假。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情節。同位互評。

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1、 本文主人公是誰?

2、 這篇文章背後有一個隱藏的故事,是什麼?寫出來好還是不寫出來好?

3、 你能用一個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明確:1、主人公是朗丹先生。

2、文章背後有一個朗丹夫人與富豪錢、情交易,對丈夫不忠的故事。但小説的核心和焦點是描寫展示事發後丈夫的表現的,所以不寫出來好。

3、學生可能會説“變化”“欺騙”等。

教師總結:小説情節的確充滿了變數,珠寶由假變成了真的,朗丹夫人變了,朗丹先生也變了。變!變!變!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啊。

(二) 品語言,賞朗丹夫人之“變”。

要求: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朗丹夫人的語句,説説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前,朗丹夫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後郎丹夫人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

1、珠寶是假的時:朗丹夫人是一個貞潔、純樸的人。

證據:如文章開頭這個年輕姑娘彷彿是規矩女人的完美無缺的典型,每一個智的年輕人都夢想着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這種典型的女人。她的純樸美里有一種天使般的貞潔的魅力。

在他人眼中則是:娶她的人肯定會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人。

在結婚以後,她的丈夫覺得: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簡直是難以用筆墨形容。

2、珠寶變成真的'時:朗丹夫人也變成了一個對丈夫不忠、虛榮的女人

學生總結:朗丹夫人貌似貞潔、純樸實則不忠、虛榮。

(三)品語言,賞朗丹先生之“變”。

1、要求: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朗丹先生的語句,説説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前,朗丹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後郎丹先生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

珠寶是假的時:朗丹先生是一個單純而多情的人。

證據:單純------被騙那麼久從不懷疑。

多情------第15、16、17段。

珠寶成真的後:朗丹先生是一個醜惡而虛偽的人。

證據:61—73段

學生總結:朗丹先生表面上多情和單純而靈魂深處極度醜惡。

2、朗丹先生的變化並非一步完成的,請找出能表現朗丹先生心理變化過程的關鍵語句,揣摩他的變化過程。

(概括心理變化有難度,可結合具體語句概括,或者直接用文中詞語。)

明確:他的心理變化過程:驚訝--混亂—羞恥—不知羞恥—醜惡虛偽

證據:驚訝:第26、27、34、38段。

混亂:第41、42段。

羞恥:第45、49、50、53、58段。

不知羞恥:第61、65段。

醜惡虛偽:61—73段。

3、 郎丹先生的心理變化過程有哪些特點呢?

(對學生來説,有難度,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作用。)

明確:(1)是全文的焦點,用了較多篇幅。

(2)運用了生動的細節描寫。

(3)富有層次感,很真實。

(四)思全文,析珠寶之主題。

小組交流討論:珠寶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明確:文章主要嘲諷批判了郎丹先生在一場變故下,最終暴露出來的可鄙虛偽的品質。

四、 盤點收穫,學生各抒己見。

五、 佈置作業。

小組合作:比較本文與《項鍊》的異同點。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珠寶》,加上《項鍊》,本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莫泊桑的兩篇文章。一樣的作者,相似的題目,會有不一樣的精彩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二、 比較探究。

1、你覺得這兩篇文章有相似點嗎?

明確:

(1)題目都是文章的線索。

(2)兩個家庭很相似,丈夫都是收入不高的公務員,妻子都美貌,愛慕虛榮。

(3)都前有伏筆後有照應,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這兩篇小説,各有亮點,你能説説嗎?

明確:《項鍊》的情節構思更好。《珠寶》的人物心理刻畫更為精彩動人。

《項鍊》的情節構思更好,主要是:假項鍊的結局與十年青春的犧牲形成巨大反差,給人強烈衝擊,引人無限感慨,讓人深思。

《珠寶》的人物心理刻畫更為精彩動人,主要有三點:(1)全篇的核心和焦點是描寫、展示事發之後丈夫的心理感覺和言行表現,既要細寫他被欺騙者的痛苦,更要細寫他最終暴露的可鄙心態和行徑。(2)以生動的細節表現了主人公的心理感覺,顯得鮮明動人。(3)很有分寸,給人很真實的感覺。

3、作者對這兩篇文章的主人公看法一樣嗎?相對來説,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説説理由。

明確:《珠寶》主要嘲諷、批判了朗丹先生在一場變故之下最終暴露出來的可鄙、虛偽的品質。同樣遇到一場人生變故,《項鍊》主人公卻激發出了堅韌勤勞、誠實勇敢的好品質。儘管《項鍊》前半部分也嘲諷了主人公的虛榮,但從其後來自身發生的變化,或者從其前後判若二人實則統一於自尊自愛看,《項鍊》總體上不是批判。

4、在這兩個故事中,一個是失去了錢財,一個是得到了錢財,你覺得誰內心更幸福?

(本題意在引導學生對兩篇文章的主題有更深入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明確:引導學生認識到應該是瑪蒂爾德更幸福。因為她雖然失去了錢財,但卻獲得內心的充實、平和,也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能夠坦然面對現實,她是一個自尊自愛的人,也會贏得別人的尊敬。而《珠寶》中的朗丹先生,雖然得到了錢財,然而這錢財終是可恥得來,內心難以獲得寧靜。從小説的結尾來看,在實際生活中,他也活得很痛苦。

三、 總結提升。

學習了這兩篇文章,你獲得哪些啟示?

提示:圍繞人生觀的樹立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 佈置作業。

結合《珠寶》《項鍊》兩文,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後感。

板書設計:

珠寶

教學反思

1、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設計是抓住了一個“變”字,珠寶變了,人也變了,在變化中,看到了人性的虛偽,同時把握了本文諷刺批判的主題。

2、 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往往無法自主找出可比較的點,這就要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了,同時教師要適時地提示比較點,以幫助學生找準方向。

《珠寶》教學設計2

1、 聽音樂《水珠寶寶》拍手進教室。

2、 引導幼兒玩水。

大二班的小朋友們,杜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玩水了,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你們來玩,玩的時候注意有什麼現象發生?你我現了什麼問題,還要注意別弄濕衣服和地,好了,去玩你喜歡的玩具吧!

(通過提問引出特點)

3、 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你們玩了這麼長時間的水,你們發現水是什麼樣的,它有什麼特點呢?

(無色、無味、透是的,會流動)

説了這麼多,讓我產一起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4、 好了,小朋友們這麼喜歡玩水,平時也會用去好多的水,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水嗎?

(出示投影)

5、 小朋友們看,在這幅圖裏,大海中有很多很多的水,有一部分流到土地裏,開有成了地下水,還有一部分被蒸發到了天空中,又隨着水回到了大海里,就這樣不斷的循環,我們才有這麼多的水。

6、 你們知道了有關水的這麼多知識,那你們知道水會變身嗎?

現在就請你們和我一起來為它變身。

7、(出示實驗器材)

請找到自己的那一組,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東西,有鐵架台、酒精燈、燒杯、石棉網等,在實驗前,先請小朋友看一看大燒杯裏有什麼(冰),那麼你們在什麼地方風過冰呢?(冬天)為什麼冬天容易見到冰?(水遇冷變成冰)原來水寶寶遇冷就會變成冰,那麼請你們把冰拿出來放在手裏捂一捂,看看會怎麼樣?(融化了)冰為什會化呢?(冰遇熱會化掉)好,現在請小朋友用灑精燈把燒杯裏的水,加熱,看看會有什麼現象出現,注意在操作的過程中別燒到手,並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8、 小實驗員到老師這來,誰能夠告訴我,你在實驗的過程中,看到了什奇妙的現象(有白氣),還在哪會見過這種現象呢?這説明了水遇熱會怎麼樣?當水蒸汽碰到玻璃以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玻璃上有什以?為什以會有水珠?(水蒸汽遇冷又會變成水)

9、 小朋友們,水寶寶的變化多不多?可以變成冰、水、水蒸汽三種,那你們知道水寶寶有什麼作用嗎?請小朋友們一起看錄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x3pp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