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重點]

1、説的文體特點 奇巧而善辯 文藝性的議論文

2、《馬説》的寓意 比喻説理

3、虛詞也的用法,體會文中的氣

 [學習難點] 1、由馬到意,透過文中情,體會文中氣

2、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文學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文學研究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製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法初探] 1 鏈接教學,決不滿足於某一課的內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課內容為核心,將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廣泛地閲讀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學,一課上完,不以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為滿足,而是重新提給學生新的問題。一課上完是終點,同時也是起點,是某個問題研究的起步。

3、主張情氣説,作者寫時以情使氣,以氣結句,我們讀時反過來由句尋氣,由氣悟情

[教學過程 ]

(一) 課前 準備 1、馬年説馬 學生説有關馬的成語,指名另一個學生解釋

2、教師説一個關於千里馬的故事伯樂相馬知己這個詞的來歷(見大屏幕)知己---彼此互相瞭解而情深意切的人 見《戰國策---楚策四》

(二)韓愈其人

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其人有傑出的才華,可他的政途卻多坎坷 請看下錶

時間 原因 結局

貞元1116年(795800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感歎

貞元19年

(803年) 上書言京畿百姓窮困,請求緩徵徭役,租税, 被貶為陽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卒於824年 韓愈上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力諫, 幾招殺身之禍,後經友人鼎力營救,被貶為潮州刺史。

學生齊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心情抑鬱,悲傷到了極點。這種抑鬱的心情一般都註定他們不會長壽。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三)關於説

奇巧---有形象 善辯有觀點 文藝性的議論文

託物寓意,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説理,是這種文體的特點。

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託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

看課外閲讀《雜説一 龍説 》 (君臣關係 互相依靠,才有作為)

(四)學生讀課文,感知文意?

(五)歸納整理字詞?

?實詞 古今詞異義表?

詞語 故 雖 稱 等 安 策 道 通 臨 是 或

意義 今

古意 今已不用------祗 駢 槽櫪 石

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 邪同耶 材同才

第二節四個食讀音 食1食4---SHI 吃 食2食3----SI 飼

?虛詞 而 之 其 以 也

? 而 A轉接 可以譯為卻,可是 B順接 可以不譯

之 A結構助詞的 B 代詞,代人或物 C 無意義,句中停頓

D 幫助構成倒裝,無意義

其 A代詞,代人或物 B 代詞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詞 那種

D 反問語氣詞 難道 E 推測語氣詞 恐怕

以 A介詞 因為 B介詞 按照

也 A 肯定語氣 B反問語氣 C 推測語氣 D句中停頓

??練習:

而 1、而伯樂不常有()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執策而臨之()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之 1、祗辱於奴隸人之手()2馬之千里者()3、策之 食之 臨之()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3、不能盡其材()

4、其真不知馬也() 5、其真無馬邪()6、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以 1、不以千里稱也() 2、策之不以其道()

也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不知馬也()3、、不以千里稱也()

(六)課文學習指導

? 第一節:伯樂知馬 (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着決定作用)?

首句--- 千古感歎 到底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説?(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全文觀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次句---憤憤不平 千里馬倒常有,可沒有伯樂發現,憤世嫉俗。

末句---描寫千里馬的終身遭遇,不以千里稱也也 肯定語氣,寄予無限同情。

?第二節:不知馬,害了馬(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首句---千里馬的特點 特別能吃,因此特別能跑。

次句---全節之關鍵,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以上冷峻陳述

末句---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一頓,作低迴之勢。接着,以不飽,不足,不外見,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層層蓄勢,反問作結。也 反問語氣,憤怒譴責食馬者 害了千里馬,向讀者尋求公道與正義。

?第三節:太不知馬(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首句---活畫食馬者的愚妄無知的醜態

神態 [執策而臨之] 洋洋自得 愚妄淺薄

語言 [天下無馬] 有眼無珠

末句---發表感歎 歸結全文中心 不知馬

其真不知馬也()也推測語氣,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句末可以用!(強烈的諷刺感情)?(推測語氣,表達自己的觀點)

。(問而後答,一錘定音)學生可以自由討論,發表看法。

(七)歸納寓意,附板書設計 ,並作課外拓展。

? 學生思考:本文的觀點是什麼?形象是什麼?借伯樂與千里馬來比喻什麼

板書設計 ?

馬説

韓愈

伯樂---- 不知馬---- 食馬者----

(憤怒譴責) (辛辣嘲諷)

千里馬----

(無限同情) 知馬

害了馬---- 全文觀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課外拓展 政途多失意 悲憤出奇文

---中國古代懷才不遇文學初探

1、 你還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懷才不遇?寫了些什麼作品?

2、 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麼內容?山水風景,男女之情,詠史懷古,託物寓意

3、 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古代文人哪一位?

A韓愈 懷才不遇文學B蘇秦 懸樑刺股發憤C董邵南 另尋高就發展

將上述你的觀點 寫成一篇小論文,下節課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題: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計算方法.

2.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係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教師挑選幾位學生進行“找夥伴”遊戲(具體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師:數字娃娃們找到了自己的夥伴,便來到了果園摘蘋果,一共摘了9個紅蘋果, 2個青蘋果.它們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你們能幫他們算一算嗎?

隨後教師先後出示9個紅蘋果和2個青蘋果,再出示集合圖.

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怎樣列式?(因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所以用加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9+2=11.

師:蘋果的總數是多少?如果數字娃娃們吃掉了9個,還剩幾個?

隨後出示11個蘋果圖,教師一邊把11個蘋果畫上集合圈,把9個紅蘋果畫上虛線圈.

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因為要從 11個蘋果中去掉 9個,所以用減法)師: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1-9=

師:11-9的計算我們沒有學過,怎樣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把你怎樣想的説一説.

可能有以下討論結果:

(1)從圖上看出從11個蘋果裏去掉9個,還剩2個蘋果.

(2)因為 9加 2得 11,所以 11減 9等於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減1再減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減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師: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一個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有許多方法.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的這些方法都是對的.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第(2)種計算方法.

請同學們觀察左圖和加法算式,右圖和減法算式,想一想:蘋果的總數都是11個,其中一部分是9個紅蘋果,另一部分是2個青蘋果.為什麼一個用加法,另一個用減法解答呢?(左圖是把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所以用加法.右圖是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數,求另一部分數.所以用減法)

根據加法和減法的關係,又學過9+2=11,那麼在計算11減9時可以怎樣想呢?(想: 9加幾得11,9加2得11,11減9得2)同時教師板書得數“2”.

指名複述想的過程.

讀算式:9+2=11,11—9=2.

2.教學例2.

師: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還剩幾朵)怎樣列式?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3得12,12減9得3)同時板書得數“3”.

師: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共有14個圓,去掉9個,還剩幾個?)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板書:14-9=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5得14,14減9得5)同時板書得數“5”.

讀算式:12-9=3,14-9=5.

3.教學例3.

讓學生在桌上擺一擺(先擺13個五角星,用手勢表示去掉9個,還剩幾個?),説一説(説出算式,並説出想的過程),算一算(學生説算式,教師板書:13-9=4)

同樣方法學習:16-9=7.

4.教學例4.

讓學生看教科書,先獨立在□裏填數,教師行間指導,然後訂正,並指定學生説出是怎麼想的.同時板書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結.

教師指着減法算式,提問: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是什麼?(十幾減9)

教師板書:十幾減9.

師:這些減法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被減數都是十幾的數,減數都是9)

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在做十幾減 9的減法題時,可以想 9加幾得被減數,這題就得幾)這種方法就是想加算減,今後學習中還要用到.

三、鞏固反饋.

1.

2.把下面各題寫成一組一組的卡片,讓學生看卡片説得數.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進行“幫小白兔回家”的遊戲(遊戲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編寫了“東方醫藥巨典”——《本草綱目》。

2、學習生字新詞。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讀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李時珍一心為病人解除痛苦而學醫的好思想。

2、學習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中表現出來的嚴謹的態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着重理解李時珍為什麼要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和他怎樣為編寫作準備。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二)解決辦法

運用“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瞭解句與句間的聯繫,歸併分層,歸納出整個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決重點、難點。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在初讀、導讀課文過程中,找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討論。

(三)重點、難點問題,全班交流。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帶、掛板、字卡。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問:你知道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嗎?

2、簡介李時珍。

李時珍是我國明朝傑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一生為窮人治病,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讀800多中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先後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蘇、江西等省考察訪問,採集藥物標本,行程達一萬多裏。《本草綱目》被國內人們視為至寶,在國外用法、營、的、日、拉丁文廣泛刊印,稱為“東方醫藥巨典”。李時珍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二)範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勾劃出不懂的地方。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學生質疑,教師點播,師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讀準字音。

診、症、湊、栽、積累的“累”

②認清字形

拜、籍、酷、載

(2)理解詞義。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輩輩。

診費:看病所收的費用。

完善:完美。

拜訪:敬詞,訪問。

品嚐:仔細辨別,嚐嚐味道。

判斷:斷定。

疑難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難醫治的疾病。

嚴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熱的夏天。

流行:傳下去,傳開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層次。

1、鋪墊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學。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2、教師點撥,理清層次。

第1自然段:講李時珍是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第2、3自然段:講李時珍立志學醫。

第4、5、6自然段:講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過。

第7自然段:講《本草綱目》是中藥書籍中的一部偉大著作。

(五)課堂練習。

1、組詞。

栽()擇()綱()珍()

載()譯()鋼()診()

2、填空。

(1)。

查帶點字要查部首再查幾畫選正確解釋

記載①年.()②記在書報上。()

嚴寒酷暑①殘酷。()②極,程度深。()

(2)選擇恰當的詞填寫在括號裏。

藥方藥材藥物藥效藥物書

①李時珍暗自記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醫,一面研究()。

③《本草綱目》是一本()。

④他親口品嚐了許多(),判斷()。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李時珍》這篇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理清了層次,瞭解文章內容,這節課我們更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問: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2)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什麼樣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能被稱為偉大的呢?

2、齊讀。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輕聲讀2、3自然段。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李時珍的父親為什麼不願意讓兒子當醫生,後來為什麼又同意了?

(2)李時珍為什麼要立志學醫?

(3)李時珍為什麼能説出一張對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時珍當時是怎樣“處處留心”,“暗自記下”藥方的?

(4)李時珍的父親是不是僅僅因為李時珍説出了一張古方而同意他學醫的呢?

(5)從這兩自然段中你體會到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齊讀第2——3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重、難點)

1、默讀第4自然段

2、學生自學、質疑,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説的是什麼?可以分為幾層?分層的依據是什麼?

(2)這一自然段第一句話起什麼作用?(過渡)

(3)李時珍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什麼缺點:(“不全”、“不詳”、“不對”)他想編成什麼樣的?

(4)李時珍決心重新編書的原因是什麼?

(5)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麼關係?(因果)

3、齊讀第4自然段。

(五)課堂練習。

1、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例:他編成了藥物書。

他編成了新的藥物書。

他編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

(1)李時珍是藥物學家。

(2)李時珍走遍了名山。

2、讀課文第4自然段,完成練習。

(1)李時珍發現舊的藥物書的三個缺點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完善的藥物書應該是記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課時

(一)指名讀1——4自然段。

(二)學習5、6、7自然段。

1、學法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前4自然段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學得特別好,老師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學習中,大家會表現得更好。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圍繞這個問題(出示幻燈片),先認真地、輕生地讀課文,注意藥邊讀、邊勾,邊想,然後小組討論。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是怎樣做準備的,他是怎樣寫成的?你有何體會?

2、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學習交流第5自然段。(重、難點)

①李時珍為編書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李時珍從積累經驗和到各地採藥兩方面做準備。

②哪句話概括了這自然段的內容?(第一句)

③李時珍親自採藥遇到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做的?

④李時珍為什麼要親自品嚐藥材?這樣做有什麼危險?

⑤李時珍為什麼要請教醫生、農民、漁民和獵人?

⑥讀這段後你有何體會?

⑦分層,概括層意。

⑧出示投影(書中畫面)學生描繪。

⑨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2)交流學習第6自然段。指名讀。

思考:為什麼説李時珍“終於”編成了新的藥物書?

(3)交流學習第7自然段。齊讀。

思考:為什麼《本草綱目》是中藥書籍中的一部偉大的著作。

(三)總結全文。

討論:

1、課文第7自然段,分別敍述了李時珍“立志學醫”、“編書”等內容。你喜歡那部分內容,為什麼?

2、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從課文內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貴品質?

(四)課堂練習。

1、選擇句中劃線字的正確讀音,對的打“”

(1)那時候,行(xíng

háng)醫是受人鄙視的行(xíng

háng)業。

(2)李時珍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決心重(chóng

zhòng)新編寫一部完整的藥物書。

(3)李時珍在給病人看病時,特別注意積累(lèi

lěi)經驗。

2、根據課文內容填上合適的詞語。

(1)李時珍是偉大的()和()。

(2)李時珍不怕(),不怕(),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

(3)李時珍整整花了(),終於編寫了一部()的藥物書——《》。

七、板書設計

立志學醫

11

李時珍

編寫原因

積累經驗

編書

編寫準備

親自採藥

寫出鉅著

虛心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鑽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遞給、忍不住、唾沫、湧出、新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

1、交流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簡單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通字音,看準字形。

2、小組開火車讀課文。

三、認字

1、讀準字音:

竟匆為後鼻音,絆咽為前鼻音葱湊為平舌音,瞬為翹舌音。

咽為多音字。

2、開火車認讀。

3、記憶字形。

4、組詞競賽。

5、開火車認字組詞。

四、寫字

1、重點指導:

⑴ 渴沫湧左邊相同,都是三點水。

⑵ 渴竭、哀享聯繫記憶。

⑶ 累下邊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⑷ 湊的左邊不是三點水,沫的右邊不是未。

2、學生書寫。

3、聽寫。

第二課時

一、通讀課文,提問

1、接力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瞭解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2、學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課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學:

⑴ 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 由泡泡中的提示語我能體會到當時水是多麼重要引導第一自然段表達的主要內容。

⑶ 抓住乾涸乾枯焦渴而死等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水的重要。

2、主體部分教學:

對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為線索來進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主要體現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金水罐──從中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鑽石,接着從裏面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

⑴ 從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⑵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等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正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再次顯示出它的神奇。

⑶ 水罐變成銀的:引導學生由第一自然段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為渴極了走不動。

⑷ 水罐變成金的:小姑娘的母親認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讓給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變化的原因是母親對小姑娘的愛,可見水罐的神奇並不在於小姑娘本身,而在於愛心。只要有人獻出愛心,水罐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⑸ 從水罐裏跳出七顆很大的鑽石,接着從裏面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嚥了一口唾沫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了解小姑娘當時多麼想喝水,從而體會她把水讓給別人是多麼動人的行為。

3、重點理把握愛心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比較幾個故事情節:

小姑娘為母親找水,小姑娘分水給小狗喝,母親讓水給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讓給路人喝,從而得出愛心主題。

三、昇華內容

理解課題。思考:為什麼課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變化一罐水等作題目,而用七顆鑽石?

四、課後延伸

課後選做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把學做一件家務事的過程寫清楚,做到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要點:

把勞動的過程寫具體

教學難點:

文章要有開頭和結尾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做家務的經過,把事情基本説清楚。

2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教學經過:

一、課前談話,激發寫作興趣

1、聊聊自己在家裏的生活情況,會哪些家務活並交流做家務的感受.

在學做家務的過程中,你感到最困難、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麼困難?出了什麼洋相?是怎樣克服和改進的?

2、要求寫下你做家務的經過,你會怎麼寫?

學生自由發言

二、我們看看範例是怎樣寫的?(讀範例,懂得寫學做家務事的方法和要求)

學生總結寫作方法:這次作文是寫什麼的,要求是什麼,要注意什麼

老師歸納

寫作內容:學着做的一件家務事

寫作要求;把做事的經過寫清楚

注意事項:寫之前要先想好

(1)寫哪一件家務事?

(2)這件事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和誰一起做的?

(3)做的過程有沒有遇到困難?有了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3、選好內容後,請同學們自己定一個作文題目,開始動手寫作

三、學生自己作文,教師巡迴指導。

重點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作文,並進行適當的修改,使文章連貫通順

2、從勞動中獲得快樂,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經過

(一)學生繼續作文,教師巡迴指導,初步完成後,先同桌相互檢查評論.

(二)再由學生推薦覺得寫得好的文章,全班評議

1、用投影儀投影文章

過程有沒有寫清楚?開頭和結尾有沒有寫好?學生自由提修改意見!

選出你覺得好的文章,説説好在哪裏?

2、各自修改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學習講述故事.

2. 引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 引導幼兒通過對糖、鹽、雪花的比較,進一步瞭解雪花的特性。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並學習講述故事。。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大膽講述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瞭解糖、鹽、雪花的特。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ppt課件。

2.小狗、小貓和山羊公公飾若干。

3.鹽、糖、雪若干。

4.音樂《小雪花》。

活動方法

觀察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法、語言指導法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談話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到了冬天,有很多地方都會下雪,你見過下雪嗎?能説一説雪是怎麼樣的嗎?現在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看下雪吧!

(二)播放下雪雪景圖,引導幼兒欣賞激趣。

師:下雪了,雪花把大地裝扮成了白色的世界。小動物也來看下雪,想不想知道小動物們的想法?好的,現在我們就一起去聽《下雪了》的故事,聽聽小動物們眼中的雪是怎樣的.?噓,故事要講話了,小耳朵要認真的地聽,聽聽故事裏有誰?它們都説了什麼?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故事錄音,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故事內容,並提問。 故事裏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小狗是怎樣説話的?小貓是怎樣説

話的?山羊公公是怎樣説話的?(引導小朋友模仿小動物們的叫聲和動作)

(二)藉助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第一幅故事圖片。

提問:誰跑出來了?小狗説了什麼呢?好的,我們一起聽聽小狗是怎麼説的呢(播放錄音)?

2.出示第二幅圖片。

(1)看誰又來了?小貓説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錄音)。

3.出示第三幅圖片。

(1)看小狗和小貓在一起,猜猜它們在幹什麼?它們為什麼要爭吵呢?

4.出示山羊圖片。

看看誰來了?你們猜猜山羊會説什麼呀?聽聽山羊公公是怎麼説的(播放錄音)?

5.幼兒交流討論

(1)小朋友到底天上下的是糖還是鹽?為什麼?

(2)為什麼小狗會把雪當成糖?為什麼小貓會把雪當成鹽?

(3)師小結:哦,原來它們的顏色都是白色的。

6.引導幼兒續編故事結尾。

小狗和小貓嘗過雪之後,它們會發現什麼?

(三)師帶動作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四)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帶動作講述故事。

(五)角色扮演。幼兒分組扮演小狗和小貓,師扮演山羊公公,表演故事。

(六)延伸活動

在操作區擺放鹽、糖、雪,活動後組織幼兒用實驗的方法進一步探究鹽、糖、雪的物性。

三、結束部分

1.這個好聽的故事名字叫什麼?下雪了,故事裏的小動物不怕冷就出來看雪了,小朋友,你們怕冷嗎?好的,現在請小朋友起立隨着音樂跟着老師到室外做遊戲吧!

2.播放《小雪花》,帶幼兒到室外做遊戲。

第二篇:《下 雪 了》下雪了關心朋友的話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雪天景色。

2、運用故事的內容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故事背景音樂、故事錄音、結束音樂。

2、雪花一片、操作圖四張(大)、操作卡片(小)幼兒人手一張、彩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 歌表演《會跳舞的雪花》

(1) 出示實物雪花進行提問:

1、這是什麼?

2、什麼季節會有雪花?

3、冬天來了,天氣真冷,天空中下起了大雪,一片一片的雪花從天上怎麼樣了呀?

(老師可以用動作來引導幼兒)

4、誰用動作來給大家表現一下雪花是如何飄落下來的?(請個別 幼兒進行嘗試)

(2) 表演《飄落的雪花》

1、現在我們大家都來做雪花,用優美的舞姿跳一段舞蹈吧!但老師有 一個要求,當音樂結束後,你們要做雪花飄落的動作保持不動,記住了嗎?(老師可以先示範)

2、(放音樂,幼兒跟跳)音樂結束後提問:小雪花,你飄到什麼地方了呢?(請個別小雪花回答,然後請小雪花飄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坐好。)

3、老師小結:剛才老師看到許多雪花飄呀飄,有的飄向汽車,有的飄向大樹,有的飄向屋頂,有的飄向院子??還有雪花會飄向哪裏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下雪了》,小朋友一定要仔細的聽,聽完故事要回答老師的問題。

二、 欣賞故事《下雪了》

(1)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放錄音)

提問: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裏的雪花都飄到了什麼地方?

(按幼兒回答的順序出示圖片,大樹、田野、大地、草地)

(2)連線,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老師:那我們一起看看雪花是不是都飄向這些地方!

下雪了,下雪了,雪花飄呀飄,飄呀飄,飄向田野(老師示範連線),麥子説:“我有被子蓋了,真暖和!”那麼他還會飄到哪裏呢?又是怎麼説的呢?

2、老師給大家每人準備一張卡片,請小朋友輕輕的拿一張,一邊看一邊仔細聽,聽完以後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雪花還飄向哪些地方? (放錄音,完整聽一遍故事)

3、故事聽完了,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筆,和老師一起來看一看,雪花都飄向什麼地方?(邊説故事邊找,老師可以啟發幼兒來説)

4、小朋友都找到了嗎?現在請小朋友把筆帽蓋好,把筆放回去,拿起你們的卡片和老師一起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想象仿編

提問: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雪花飄呀飄,還會飄向哪些地方?它又會怎麼説呢?

老師可以舉例:雪花飄呀飄,飄到娃娃的身上,娃娃説,我可以堆雪人了,真高興!

三、 結束(律動)

小雪花飄呀飄,飄到很多的地方,真高興呀!它們快樂的跳起了舞蹈,小朋友們想不想和雪花一起跳舞呢?那我們一起和小雪花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選擇的是《下雪了》,它在教參中的目標要求

1、是請幼兒觀察雪花,感受雪天的美景。

2、是學習用“飄呀飄”説一句話。

3、是嘗試小段文字的閲讀。

我在設計這次活動時將目標改為

1、仔細傾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雪天景色。

2、運用故事的內容進行仿編。

因為第三條我想到會有些難度,對於中班的孩子,讓他們嘗試小段文字閲讀有一點困難。我在目標中加入“仔細傾聽”,因為我覺得在看圖講述中,傾聽是最重要的。

這節課在開始我問幼兒“雪花從天上怎麼樣了呀?”孩子回答的都不盡人意,我問了好幾遍才有一個孩子説出“飄落下來”,課後我反思,是因為我的引導語出現錯誤,如果我問“雪花是怎麼從天上落下來的?”會不會更好一些。而且在和孩子做律動的時候表現的不是很大方,有些拘束,這樣讓孩子也沒有完全的動起來,效果沒有設想的要好。在讓幼兒連線的時候我應該到孩子中間去,看看他們是否連對,而不是站在前面沒有行動。

總的來説這節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對我來講也是我的真實水平。 這次活動也讓我真的收穫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鬆自己,儘量去做好,不要想結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vj3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