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範文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範文

教材分析: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範文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根據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例11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現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材首先出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稜長標註為1分米,另一個稜長標註為10釐米。先讓學生依據圖中給出的數據判斷它們的體積是否相等,再讓學生分別算一算它們的體積。由此發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於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教材則放手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練一練”讓學生初步嘗試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並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稜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稜長為10釐米的正方體掛圖。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教師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米 分米 釐米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板書: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3)我們認識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板書: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問:你能猜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引出課題: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展開教學,樸實、自然,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二、自主探索 驗證猜測

1、教學例11。

(1) 掛圖出示一個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和一個稜長10釐米的正方體。

(2) 提問: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根據兩個正方體稜長的關係作出判斷,即:1分米=10釐米,兩個正方體的稜長相等,體積就相等。)

(3) 用圖中給出的數據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後在班內交流:

稜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1立方分米)

稜長是10釐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板書:1000立方厘米)

(4) 根據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書:=)

(5) 誰來説一説,為什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提問: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於多少立方分米嗎?

學生在小組裏討論。(板書: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班內交流。如果有學生直接説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要讓學生説説是怎樣得這個結論的?

引導學生把稜長1米的正方體和稜長10分米的正方體進行比較,並通過計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小結:從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來看,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評析: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論的方法與過程,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

三、鞏固深化

1、 出示書第30頁的“練一練”。

學生先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把體積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評析:突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雖然是新知,但是學生已有面積單位名數的改寫作基礎,獨立解答這類新知並不困難,因此這一層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嘗試了幾題的基礎上概括出解題的一般方法。】

2、 出示練習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班內交流:説説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有什麼聯繫?

而它們的進率是不同的,你能説説它們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説多少呢?

3、 出示練習七的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指出: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別,它們相鄰單位間的進率不同。

4、 出示練習七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結合前兩題説説怎樣把高級單位的數量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量,再結合後兩題説説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量換算成高級單位的數量。

5、 出示練習七的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評析: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新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識結構和發展能力的重要過程。教師通過列表、單位換算、對比練習等,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同時溝通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聯繫和區別,加深對這些單位意義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總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堂課,教師正確處理了“扶”與“放”的尺度,設計了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kj7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