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範文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範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範文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1

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徵是很重要的。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我上過這節課後有如下的一些反思:

一、導入反思。

導入我用了一個故事激趣、質疑的方法,並聯系生活中的三角形,讓學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本課在導入時學生的興趣高漲,很多學生都紛紛説出自己的猜想,達到了理想效果,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不足之處就是,因為故事的圖片是我用A4紙打印出來的,坐在後面的有些學生看得不夠清楚。

二、教授知識過程反思。

在新知識的教授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獲得新知的方法,首先通過畫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認識三解形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圖形判斷,抓住“三條線段”、“圍成”這三個關鍵詞,學習鞏固三角形的'概念,這一教學環節,通過直觀感受讓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掌握知識比較牢固。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畫三角形的高時,通過讓學生看教師演示,用問題引導學生認識高和底及一條底邊上的高的畫法。在課前設計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環節時,我也有想要把不同的三角形的三條高都畫出來,讓學生全面掌握畫高的知識,又考慮到這節課的知識點較多,時間較緊,讓學生“一鍋端”怕是掌握不好。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不對畫高的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生在這一環節能把認識底和高,知道三條底就有三條高,和會畫一條底邊上的高這三點掌握好就可以了,在後續的練習時再深入探討,一步一個台階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紮實。在用A、B、C表示三角形時我用取名字的方式學習三角形的字母表示,學生容易理解、接受。在教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用課前製作的三角形、四邊形進行實驗,瞭解三角形的穩定性。這樣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後請學生列舉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這裏採用的是“情境、問題— 實驗、解釋— 特性應用”的探究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是保證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三、不足之處反思。

總的來説,本課在課前精心備課,但從教學過程看,學生還是遇到兩個難點:

(1)在給三角形下定義時,學生根據剛剛寫出的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的特徵,很容易定義三角形的概念為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或封閉圖形),當教師根據學生的定義出示錯例時,學生很難確切地表述出“端點要首尾相連”,這時我還是應藉助教材讓學生通過閲讀了解概念的表述,再在黑板上出示三條線段根據概念進行演示,讓學生體會概念中“圍成”、“相鄰端點相連”這兩個條件的必要性,只有具備了三點才能真正圍出三角形。這時,對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

(2)在畫三角形高時,由於教學環節忽略了對概念的反覆強調和細緻理解,結果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時出現了找不清頂點和不向底邊作垂線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歸結起來還是對底和高的概念的認識模糊造成的。

由此看出,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對於學生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老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高質量教學。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2

理想的數學課堂是學生髮展的課堂,是學生在價值引領下的自主探究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以動態生成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從生活情境中引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實踐中探究,真正經歷了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主要有下面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探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體驗探究。主要設計了兩個活動環節:做三角形中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圍三角形中探究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而學生在這兩個環節中都經歷了獨立思考、充分交流,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感知、體驗,經歷了探索數學知識的全過程,以外在的動,促進了思維內在的動,使認知更為完善,促使了學生的知識的主動建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在精心預設中生成精彩。 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可重現的生命的載體,是動態生成的。課堂因生成而精彩。預設與生成有着密切的關係,教案是預設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的生成儘管有些是不可預知的,但是可以預設的,精心預設下的生成更精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各個環節都有一定的開放性,為學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較大的空間與時間,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經歷,所呈現出來的數學課堂是動態生成的。而教師能夠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生成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使學生的新知的探究始終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和自然生成之中,而這一切生成的精彩均來自於教師的精心預設。

標籤: 教學 反思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w4jm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