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應用,為了突破重難點,我主要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養成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設計先讓學生動手操作以便使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有感性認識,然後再根據拼圖説出結論成立的理由,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學生易接受。

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新課程理念。無論是例題還是習題的教學均採用“嘗試—交流—討論”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起引導、點撥的作用。所選的例題更注重數學中的“一題多解”的滲透,擴展了學生的思維,樹立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當然安排“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注重學生的交流互動,旨在讓學生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在此環節獲得系統的知識,也便於學生自己查漏補缺,讓學生在歸納交流中提高。

總之,從整節課來看,學生的情緒比較飽滿,思維比較活躍。我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有待探索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時間把握得不夠好,使得“感悟與反思”這一教學環節沒有得以實施。如果我能在前面幾個教學環節抓住時間,讓學生在後幾環節充分展現自我,我想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多媒體輔助手段的運用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料,生動活潑地展示所學內容,強調學生的動腦思考和主動參與,通過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2

筆者在執教四上數學時,接到數學片開課的通知,反覆思量最後選擇了四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教學內容。一開始有的老師認為不可以,因為四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這個內容之前需要先上三個內容,即: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如果給四上的學生上這個內容就違背了教材內容編排的有序性和知識的連續性。但是,難道一定要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之後再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難道就不能在學生對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了角的分類和會量角之後,讓學生去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而研究多邊形的內角和?最後經過反覆思考,筆者作大膽的嘗試,最終還是選擇了這一教學內容。因為我們不能過於迷信我們的教材,不能盯死一套教材,不能過分的依賴教材。正如開頭時講到的,教材是滯後的,生活是現實的,我們教師則應該勇於探索,敢於實踐,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把握教材的體系,做教材的開拓者。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變了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賦予教師更多的權力,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還是課程的開發者。而把握教材提出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對一個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而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開發,變教材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材,與學生共同討論、探索,在不斷的積累中形成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課堂。

在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學會量角,知道了角的分類,於是筆者靈活的處理了教材,在學生對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剛學會了量角以及對角的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讓學生經歷量一量、拼一拼等數學活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四邊形的內和角。2、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數學思想。3.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量、撕、拼等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來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進而利用這個知識來解決四邊形的內角和。多次

試教下來,發現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是比較明確的,重點放在讓學生體驗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這一數學探究過程。但對於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是經過反覆修改而形成的。因為,這一內容如果只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那麼就沒有深度,而本節課的深度究竟應該挖到哪裏呢?事後發現,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能夠藉助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進而得出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度,但是,如果要學生進而得出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最終發現所有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規律,在這一節課上是實現不了的。所以,本節課的難點定位是學生能夠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知道可以將四邊形變成兩個三角形,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那麼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度。

肖川認為“對教師而言,上課是與人的交往,而不單純是勞作;是藝術創造而不僅僅是教授;是生命活動和自我實現的方式,而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是自我發現和探索真理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展示結論”。

所以,為了實現教學過程的創新與生成,筆者經過多次的實踐,本節課最後的教學過程設計方案如下:從平面圖形引入,然後通過長方形來揭示內角概念,通過探究長方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自然引入三角形有幾個內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你們確定嗎?讓學生大膽的猜想,學生都能想到三角尺中的兩個特殊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然後追問:我們手中的三角尺的內角和是180度,是不是説明三角形的內角和都等於180度?這樣通過特殊三角形到一般的三角形,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大多認為通過測量可以來驗證,但是活動之後用測量的方法難免有誤差,於是老師就追問:有的同學量出來是正好是180度,有的是接近180度?這樣你能確定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嗎?那麼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其他的好辦法呢?接着教師引導“如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那麼把它的三個內角拼起來,你覺得會拼成什麼?”引出了用拼一拼一方法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一個平角。而學生對於怎麼拼還有疑惑,於是教師就在黑板上演示用撕的方法將三個內角拼在一起,然後再讓各小組試試用拼一拼的方法,最後在交流的時候特地找那些量的不準的小組進行展示,所有的小組拼出來的結果都是等於180度,這樣就能得出我們想要的結論。練習環節先是知道其中的兩個角求第三個角,交流時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然後是讓學生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圖形,這樣的題目比較有思考的空間,也有創意性,因為拼成的圖形可以是大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如果是看成大三角形,那麼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還是等於180度,即又鞏固和深化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而長方形,正方形的內角和在一開始上課時已經知道是360度,那麼現在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之後,現在我們可以將它們的內角和看成什麼呢?學生會説看成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相加等於360度。而接着追問平行四邊形的內角和呢?學生也能自然的説出。最後追問一個任意的四邊形的內角和呢?有學生會説,可以看成兩個三角形,但這兩個三角形的大小形狀不同。但是,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等於180度,所以四邊形的內角和都可以看成是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而得出了四邊形的同角和,同時發了練習紙引導學生在課外探究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順利的達成了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幾節課上下來,筆者越來越肯定,教師完全可以做教材的開拓者,只要合理的對教材進行了整改分析,巧妙的設計練習,準確的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反覆的琢磨教學過程並進行創新,對學習材料進行思考與選擇,就能打破教材的編排次序,讓學生重新整合知識,實現知識的優化與提升,最終促進學生創造與發展。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3

我在講“三角形的內角和”時,開始就由求兩個我們已經熟悉的直角三角尺的內角和入手。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他們已經知道了兩塊三角尺的內角和是180°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猜測,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也是180°。這也正是我本節課要與學生共同研究的問題。這時學生想説為什麼又不知怎麼説,又因不知道怎麼説而感情特別激動。處於這種狀態的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學習興趣異常高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於是我讓他們將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拿出來進行研究,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當學生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之後找到自己的驗證方法時,他們體驗了成功,也學會了學習。在這節課中我們共同找到了幾種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方法。學生們拿着他們手中的三角形,講述自己的驗證方法,雖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這個過程中,滲透了他們發現的樂趣。有的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撕下來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學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線折到一起……

但試想一下,如果我上課之初,就告訴孩子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並且告訴孩子我的驗證方法,即便告訴的方法再多,再詳細,他們學到的也只是我的有限的方法,而且是老師的方法,不是自己發現的方法。

不過在進行動手操作的時候,有些小組沒有抓到很好的要領,而我也沒給予及時的指導;或者説,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的指導沒有很好的説清楚,導致個別小組動手的時候不是很清楚。

對於活動性課程,我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在活動中出現的小問題,有的時候我經常會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怎樣及時解決,這個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4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課堂上我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一、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這節課在複習舊知“三角形的特徵”後,我引出了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而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卻無法畫出這一問題的出現,使學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奧祕的想法,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由於學生對三角尺上每個角的度數比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從這裏入手。我先讓學生分別算出每塊三角尺三個內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發學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動手驗證。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確驗證方法後,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動手操作、記錄、觀察,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為180°。之後我組織學生在全班彙報交流,有的小組通過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有的小組通過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還有的小組通過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此時我利用課件進行動態演示,在演示中進一步驗證,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獲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確是180°的結論。這一系列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後繼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探究新知是為了應用,這節課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練習層次,共安排三個層次,由易到難,逐步加深。在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或一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練習內容的安排從知識的直接應用到間接應用,數學信息的出現從比較顯現到較為隱藏。第二層練習是判斷題,讓學生應用結論思考分析,檢驗語言的嚴密性。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這些練習顧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學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主動解題的積極性。

這節課我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猜想、去探究、去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內容一般作為講授內容,只要告訴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學生記住結論教學即可完成。問題是通過這個內容的教學,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更高的目標我把本節課定為活動課,讓學生在玩中學,並從中學會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

課的`一開始我就由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爭論誰的內角和大入手。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對於這場爭論的結果是什麼已經沒有懸念了,但這樣的爭論會引發他們思考,為什麼不同的三角形內角和會一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一樣?這也正是我本節課要與學生共同研究的問題。這時學生想説為什麼又不知怎麼説,又因不知道怎麼説而感情特別激動。處於這種狀態的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學習興趣異常高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於是我讓他們將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拿出來進行研究,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當學生通過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畫一畫之後找到自己的驗證方法時,他們體驗了成功,也學會了學習。在這節課中我們共同找到了幾種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方法。學生們拿着他們手中的三角形,在講台上講述自己的驗證方法,雖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這個過程中,滲透了他們發現的樂趣。有的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撕下來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學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線拼在一起。當孩子們正愉悦於自己的發現時,我適時提出: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N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孩子們求知的慾望再一次被激發,專注的研究着……當我進行提問時,還沒有研究出方法的小組成員是那麼用心的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當有的同學説要將多邊形分割成學過的三角形進行研究時,他們發出讚歎的聲音。於是我們進一步研究求多邊形內角和的方法,他們從中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興奮;於是孩子們又發現多邊形外角和的奇妙之處,真是萬種變化定在其中。

這節課下課後我自己都有一點興奮,因為我的孩子給了我意外的驚喜。但試想一下,如果我上課之初,就告訴孩子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並且告訴孩子我的驗證方法,即便告訴的方法再多,再詳細,他們學到的也只是我的有限的方法,而且是老師的方法,不是自己發現的方法。但換一種教學方式,孩子們不但找到了所有我知道的方法,也找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方法,我們大家在研究中都是受益者。也許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了。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6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材是先讓學生通過計算三角尺得個內角的度數和,激發學生好奇心,進而引發學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嗎?再通過組織操作活動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根據這樣的教材安排,本課的重點也就應放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讓學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過程。針對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設計瞭如下的開放的課堂預設:

驗證過程

1、要知道我們猜測的是否正確,你有什麼辦法驗證呢?

先獨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組裏交流。

學生交流想法:

生一:我們組根據剛才三角板的內角和是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得出的,所以,我們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個角的度數,再加起來。

學生説出了測量的度數相加,雖然不是很精確180度,量的過程中有點誤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們組是把鋭角三角形的三個角跟書上一樣去折,折在一起發現正好是個平角,所以我們發現鋭角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及時表揚了能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生三:我們組把鈍角三角形跟剛才一組一樣,折在一起,發現也能拼成一個平角,所以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們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兩組的同學一樣折在一起,三個角拼起來也是一個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們也是折的,但我們沒有把三個角折在一起,而是把兩個小的角折到直角那裏發現兩個鋭角合起來正好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圖形也就成了一個長方形,兩個鋭角的和是90度再加個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學提出了採用了減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這個小片段,雖然在孩子們表述中沒這麼流利,完整,但卻是他們最真實的發現,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收穫很大。

自己感覺這節課的設計上把握了學生學習起點與心理,遵循了教材讓學生先猜想再驗證的思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重複粉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交流機會。學生思考着,討論着,交流着,感悟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尋求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7

“三角形內角和”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的一節探索與發現課,讓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高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本節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還不錯,但是,這一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加以改進:

一、優點:

1、教學設計不錯,環節緊湊,思路清晰。

2、重視操作過程,時間把握得好。本節課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讓學生做小組實驗,從而讓他們自己感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印象深刻。

3、能注意前後照應,解決了前面的疑問。在講授新課前,設置一個疑問“為什麼同一個三角形不能有兩個直角?”以此來吸引學生,找出三角形內角和的特性。在掌握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後,再次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解決。

4、板書巧妙,一步步引入課題。先是讓學生複習“三角形”的定義,接着簡單説明什麼是“三角形內角”,最後再講授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叫做“三角形內角和”。

5、課堂紀律好,氣氛活躍,學生踴躍積極。學生在小組活動時,活躍而有序,上課時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同時,實行小組評價更是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6、求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一個比一個直觀、生動。從量一量、算一算,到剪一剪、折一折,讓學生更容易感受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7、練習題設計得比較好,特別是判斷題,都是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題目,在課堂上用比較直觀的課件顯示出來,讓學生的印象深刻。組合題也很有靈活性,先是找出能組成三角形的度數,然後根據度數判斷出是什麼三角形。

8、能尊重學生的意見,有的小組沒有在算一算的時候,沒有得出180°的結果,老師能夠分析其中的原因。

二、不足之處:

1、在老師給出“畫有2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的任務時,學生明顯是畫不出來。但是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失敗的作品展示出來,照應之後的講解。而不能一帶而過。

2、如果量一量的方法,不能讓人信服,要在後面打個“?”,等到解決疑問後,再去掉。

3、在進行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動時,老師應該先用板書上的三角形來示範一次,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做。因為有些學生折不出來。拼的時候,也有出錯。

4、把三角形拼成平角後,要用直尺或者是量角器測量一下,看看得出的圖形是不是平角,要用嚴謹的態度對待,不能光用眼睛來判斷。

5、老師注意提醒學生讀題的時候要規範,要讀出度數單位,這很好。但是,在做題練習時,應該請一兩個學生在黑板上做,這樣也便於教師提醒學生,在書寫時,也要注意寫上度數單位,強調格式。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8

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知識與技能目標並不難,但我認為本節課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領悟轉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以及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同時,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中,開拓思維、提升能力。基於以上裏面,本節課,我也準備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談話激疑,引導探究;組織討論,適時啟發幫助。使教法和學法和諧統一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教育目標之中。

由於是借班上課,學生對於三角形瞭解的內容還不夠多,所以我才用了直接導入的形式來進入新課,讓學生自己探討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三角形有幾個內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來揭示內角和內角和的概念,學生明確了內角與內角和的概念,然後讓學生大膽的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有的同學猜測是100度、90度、200度,但猜測不等於結論,在這裏我追問大家猜測的依據是什麼?同學們並沒有説出來,於是我引導大家怎樣才能知道他們的內角和是多少呢,同學們想到了測量每個內角是多少,然後再求和。我又追問:怎樣才能知道每個內角是多少呢?於是同學們想到了量一量,這時讓同學們動手進行測量記錄數據,但由於學生動手操作前教師沒有對操作步驟進行要求,導致同學們在測量時分不清測量的是哪一個角,我及時引導大家把每個內角都標上序號,在進行測量,分別把他們測量的數據填寫的報告單當中,因為這樣導致了同學們測量的速度較慢,最終由於時間關係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操作完成,在展示成果時沒有進行展示,同學們只得到了鈍鋭角、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接近180度的。如果我能再給學生一點點時間,學生就可以完成了,以後教學中還是應該多多放手,給學生留有先足的動手空間和時間。

我認為數學課不僅是解決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點拔,使數學思想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頭腦中。由於在量一量、算一算的環節中,學生初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接近180度的,於是引導學生由180度想到平角,讓學生探討交流:怎樣才能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轉化平角。撕拼這一環節過程主要向學生展示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的教學目標。

四年級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積累了不少轉化的體驗,但在這種體驗基本上處於無意識狀態,只有合理呈現學習素材,才能使學生對轉換策略形成清晰的認識。操作之初,一部分學生沒有明確操作目的,把三個不同的三角形的角拼在了一起,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一現象後,讓學生再次談操作要求,明確操作目標,之後引導學生如何把三個角從三角形分離出來,從而部分學生想到了撕拼法,一部分學生想到了折拼法,於是我請撕拼法的你同學上台展示後,再讓用折拼法的同學展示他們的方法,並給予肯定和評價,至此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學生明確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這一結論,我設計了一變二,和二變一的圖形展示,使學生明確了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與形狀大小無關,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我想讓學生探一下,增加和減少的度數源於哪裏。

數學規律的形成與深化,不僅靠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趣、有層次的課堂訓練,已達到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但由於時間只有了30分鐘,這一部分沒有來得急提供給學生,可以説是這節課的遺憾之一。

總之,本節課力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會數學、會學數學、愛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會生成一些新的教育資源,課堂的生成大於課前的預設,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成、有效的進行評價,是我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今後課堂的努力方向。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9

1、通過直觀操作的方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在實驗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上課時,我先出示了書本上的圖片,大的三角形對小的三角形説:“我的三個角的和一定比你大”。問學生是這樣的嗎。起先就有同學問了,什麼是內角和,我稍微解釋後,同學們就開始些爭論了,帶着這個問題,我讓孩子們自己在練習本上畫三角形(什麼樣的三角形都可以)。然後讓他們量出三個角的度數,並求出他們的和。我在巡視的過程中,選出了一些同學的三角形以及他們測量出來的結果。也發現有些同學已經忘記量角的方法,或者量的過程不認真,導致結果出錯,我在巡視的過程中就給予糾正。

最後,同學們也都發現,大小、形狀不同的三角形,其內角和都在180度左右。然後讓他們看智慧老人的一句話“實際上,三角形三個內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為測量有誤差”,所以有些同學量出來的並不剛好是180度。那麼智慧老人的話有沒有道理呢?我拋出了這麼一個疑問,讓同學們想辦法證明。最開始,有人提出了用折的方法,我就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形,讓他折給大家看,發現三個角拼在一起後就成了一個平角,也就是180度。但是問到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的時候,就沒有同學回答了,時間也快到了,我就自己匆匆忙忙的把先撕後拼的方法給講了。之後講了一道內角和的應用,然後就讓他們下課了。

在這節課的過程當中,我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有幾個,主要是後半節:

首先,同學在用折一折的方法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時,雖然上台演示的同學有折出來,但速度不是很快,而且但並不是沒個同學都能折出來的,所以在上面的同學折出來後,我覺得讓其他同學也試一下,肯定有人沒辦法,所以要提醒他們,折時要注意平行折。這樣也會更有説服力。但是我也沒讓大家準備三角形,也就沒辦法了。這裏我更體會到提前備好一週的課的重要性了。這也是我們校長和教導時常強調的,以後一定得改正。

其次,讓同學們想辦法用令一種方法證明時,我顯得急躁了,雖然同學們沒有一下子想出來,但是我也應該多給他們些時間,讓他們多思考,或者稍微給點提示。我想起上學期中關村的老師上認識角的時候,就很耐心的給孩子們時間去探索,去發現。所以在課堂的時間安排上,我還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加合理。

最後,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為什麼我們班發言的情況總是那麼不如人意呢。沒次到我的師傅班上聽課時,我都發現他們班孩子充滿了激情,而到了我們班,情況就大大的改變呢?是提問的方式有問題嗎?不過可能有一點,是因為我在課堂當中對於學生的回答激勵性的語言太少了,導致有部分人失去熱情,還有就是自己上課總是急於求成,讓孩子們失去了思考的機會,也使有些人已經懶得思考了。在這方面我以後還得大大的改善才行。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反思10

在課間我有意問了一下學生你們知不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發現有一些學生已經知道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因此在導入環節中插入了一個猜角遊戲中,請量出自己準備的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只要你們説出其中兩個角的度數,我能猜出第3個角的度數,讓生説我猜,要求用自己準備的三角形進行操作。有一部分學生已經能跟着我説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當時我並沒有批評這些學生,而是採用了表揚的方式,學生很開心。

在接下來的實驗驗證環節中,那些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就猜度數,而沒有進行真正的實驗驗證,反倒是剛學到的學生真正做到用實驗去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中180°”。因此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能設計一些新的方式讓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也能真正參與到實驗驗證的環節中來。於是讓學生請觀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問它們是什麼三角形?你知道三角板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嗎?問學生髮現了什麼?

三角尺的三個內角和是180°。然後讓學生撕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並把它們拼在一起和折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使它們正好折在一起,都能拼成一個平角,

最後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我個人認為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樣使他們大膽地想,學生課上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也能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在“想想做做”第2題中,學生在還沒有拼的時候先看了書,就猜拼出來的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360°,經過提醒“內角”的含義,學生才真正體會到“任何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不管這個三角形是大還是小。

標籤: 內角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nv2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