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四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四篇

篇一: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教學結束,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有幾點體會。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四篇

投入真情,收穫體驗: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投入感情地教學得到了學生的情感迴應。這種情感的投入不僅在於我的,也在於學生的。我帶着崇敬的心情研讀了課文,並把這種崇敬心情從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去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樹的艱辛,體會到柳樹之所以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風景所展現出的精神魅力。

情境縈繞,詩詞回憶,想象為伴:對於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鬱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的蠻荒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 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説一説。

多重朗讀,讀中悟情:課文文字優美華麗,意境深遠,讀是最好的體驗感悟的方式。我採用了範讀、個別讀、集體讀、配樂讀、男女生分讀的多重朗讀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

在感受到教學時的成功體驗之餘,我也覺得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一、課堂容量大,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保有課文的完整性,而選擇一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節,有點到即止的缺陷。二、重新組合文本,忽視了對字詞的理解。我在教學時,重新組合了文本,沒有按照課文的描寫順序去講解。雖然在前期預習時,我以幫助學生疏通了課文中的字詞,但是對於詞語的理解還是要放到課文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的。所以,這是又一缺憾。三、讓學生想象寫話來體會柳樹的生存之艱辛,需要課堂上的許多時間,有冷場的危險,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需要繼續思考的方面。

篇二:《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徵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家鄉灞河柳樹作了比較,第6、7、8三個自然段的想象佔據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於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並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還由於學生對青海高原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特點普遍缺乏感知和體驗,再加上課文中只是運用語言直接描述,因此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是教學的難點,而在此基礎上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實質的朗讀感悟和解讀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學的重點。

篇三: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讚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託物抒情,為人們展現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一、這次教學中我認為處理恰當的幾點是:

1. 課前我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他們一起討論了導學案中的難點,重點。並告知他們如果需要資料的話可以到我這來查閲。最後我將他們找到的`資料做成了課件。課堂上,課件由學生自己操作,讓學生真正的做課堂的主人,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很感興趣。

2. 我依舊重視朗讀,在讀中體會這株柳樹的神奇。抓住每節最後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説、讀、悟融為一體。

3. 通過分析課文中描寫灞河柳樹的生長特點的句子,掌握對比的寫作方法。通過第9段內容的學習,掌握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這些方法在以後的寫作中都可以用到。

4. 教學的最後,學生自己根據託物言志的方法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學習柳樹,你們想到中外歷史上的哪些人?”我認為這是一個課堂生成,學生能夠自己思考,自己品讀,自己設問,很好。

二、當然也有很多遺憾之處

具體的語言文字品析還需要改進,有一個練習題的處理也沒有做到及時穿插。為了以後能夠很好的展現,我在教學的時候要

詳略得當地處理教材,讓學生更好內化文本語言。

篇四:《青海高原一株柳》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課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教學中,我注重提綱挈領,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層次分明。

“神奇”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在這堂課上,我始終緊扣“神奇”兩字,以“神奇”為切口,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研讀文本,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和“柳樹的成長曆程”兩個大的方面着手。在細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兩合抱粗”、“百十餘平方米”、“粗實而堅硬”等感受柳樹外在的神奇。在理解柳樹頑強非凡的生命力的時候,我緊緊抓住“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這兩句中的“巍巍然”和“撐立”上。然後非常自然地用一句話“這樣一株神奇的柳樹僅僅是指它樣子的神奇嗎”過渡到第六、七小節,抓住“乾旱”、“寒冷”“不可思議的奇蹟。”“經受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一遍又一遍引讀這句話,讓學生了解這株柳樹在經歷了無數次乾旱、嚴寒、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卻又能一次次活過來,從而更深刻地感悟到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和內在的神奇!

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明顯有“趕”的現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節,有點到即止的缺陷。以後在自己的課堂中對重點內容應放慢一點節奏,讓大多數學生能充分感悟,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9mze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