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通用6篇)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通用6篇)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

在語言教學中設計的提問一般比較多,不同的提問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提問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擴展孩子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又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引發幼兒產生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提問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語言活動失去了興趣,甚至讓他們不再去關注別人的發言。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對幼兒已有水平的瞭解上對教案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升問題的有效性。

比如在語言教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案教師有感情地講完故事後,按照故事的情節發展先後提出了下列問題: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説的?為什麼會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最後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後,我認為:這些問題太過於表面化,完全是讓幼兒在回憶故事的內容,沒有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只要把故事的內容的記住就能回答出問題,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過於簡單,不利於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我覺得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為什麼會認錯媽媽呢?2、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麼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不像呢?3、小蝌蚪為什麼問了那麼多動物都沒有找到媽媽呢?隨着這些問題的層層深入,能改變幼兒消極被動地接受故事的狀態,逐步引導幼兒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是幾個問題的綜合,在問題的答案中隱含着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係的道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2

上中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於是我們老師天天在學校鼓勵孩子,你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這些話説多了也不怎麼見效。通過《別説我小》這節活動課,孩子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在家裏從來不做事的“小寶貝”,開始慢慢學會了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等等。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導入,“你們的小手會幹些什麼”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幼兒為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活動前教具的準備:我根據兒歌的內容用圖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很快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內容,輕鬆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讓幼兒説説“自己在家會做哪些事”讓幼兒自由説説,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説,我想説的慾望。接着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內容製作了相關的圖片,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在活動中帶孩子們集體朗讀,還採用接力朗讀的方式,提高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幫助幼兒記憶。

可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內容,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詩歌中。對於目標二沒有真正實施。應該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説的內容及時的畫出圖標,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的遷移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中,創編兒歌。這樣孩子們能很快地創編出自己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悦。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後的喜悦後,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説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後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説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慾望。

下次開展本次活動時,一定要切記目標,圍繞目標來實施活動過程,這樣才能取得活動的有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3

入園以來,我發現班內性格各異的孩子不乏人數,在生活中不願開口不善交流,這樣的孩子朋友少,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説,尋找他人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兒歌《我想》是主題活動《我對你説》中的一個語言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指偶操作中,在情景表演與角色遊戲中自主地感悟説話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聽説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習的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採用了幼兒喜愛的情境表演,形象生動的圖片和指偶,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看、聽、做、説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中,理解詩歌所藴涵的意義,產生了一種想説的慾望,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的最後,我設計了集體和分組情境表演的環節,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與同伴同作,在愉快的情緒中大膽地表現自我,我發現平時不愛説話的小朋友也選擇了小象的指偶和小夥伴一起沉浸在角色與情境中,一邊表演一邊大聲地説,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

活動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時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象説話的願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象紛紛和它説話,王博問:“小象,你吃了飯嗎?”趙億説:“我想和你握握手”劉瑩説:“你是坐車來的,還是自己走來的?”等等。當發現小猴指偶時幼兒又爭着和小猴説話,撫摸猴子的長尾巴,要和它拉鈎。還有小鹿等。這時我創設讓幼兒交流,討論的機會,並通過創編詩歌,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動物的身上遷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説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4

從整個活動來看,幼兒對美食還是很感興趣的。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少了平時社會活動中的説教,使幼兒成為了主體,主動性增強。在活動中,能運用多種形式,如通活動前師幼收集美食的信息和各種不同的.美食,佈置美食節,活動中的品嚐、交流和看視頻,聽故事,使孩子們充分的運用各種感官來調動對傳統美食的喜愛和中國的飲食文化的瞭解。從而是孩子們愛祖國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提升。整個活動注重的情感和知識的積累,環節層層遞進,支持了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光是一些美食名稱的由來,還有更多的內容在裏面,怎樣能讓幼兒瞭解的更多,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還能用什麼形式來呈現,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瞭解祖國首先要了解家鄉,是不是應該在之前先進行一節山西的美食活動,讓幼兒先了解家鄉的美食,就不會在第四環節中有出錯的情況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5

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中四班的小朋友語言發展很好,基本上能用較完成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故事比較感興趣。他們能根據故事的情節發揮想法進行猜測。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設置懸念,自主閲讀等相結合的方式。為幼兒搭建了想説,敢説的平台,讓幼兒在猜猜,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進而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首先我通過設置懸念“四隻小兔長得一模一樣,兔爸爸兔媽媽都分不清誰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小朋友快快幫兔爸爸媽媽想個辦法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吧?讓幼兒相互説説自己的辦法,調動幼兒的思維,並請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説的平台。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孩子們想的方法很多,如給他們穿不同顏色的衣服、給他們做記號,等等。然後幼兒帶着問題自主閲讀尋找答案。接着,我用分段的方法進行講述,並結合圖片,討論故事的發展,採用先觀察後提問的方式,使幼兒理解故事。在討論中適時的讓幼兒參與到其中,孩子們看着逐幅出示的圖片仔細的聆聽、觀察、領悟,有趣的故事情節,我帶着孩子們走過色彩世界,觀察圖片猜想着兔爸爸、兔媽媽的辦法。當粗心的兔媽媽把四隻小兔的衣服弄成彩色的時候,孩子們為小兔穿上彩色的衣服而高興!

每一個活動在實踐中都會出現一些細節問題,特別是師幼互動方面,教師在課堂中的迴應,幼兒的參與度。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度非常高,但在互動方面有些欠缺。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6

兒歌《大氣球》是小班的一節語言活動課,這節課原來的設計是幼兒課前先學會《大氣球》這首兒歌,在學會了兒歌的基礎再做遊戲。我則把活動流程稍做改變,先學習兒歌,再邊朗誦邊做遊戲動作,最後,大家一起玩實物氣球。

我先是講了自編的故事:大氣球,當然,故事裏面就是詩歌的主要內容。然後引導孩子們朗誦詩歌內容。朗誦了三遍,很快我就發現有些孩子有點不感興趣了,小腦袋開始轉來轉去。於是,我開展了遊戲活動:大氣球。為了能讓孩子們準確指出“你”和“我”,我用誇張的身體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手指向對面小朋友和自己,其他的內容我也編了身體表演動作,孩子們很感興趣。很快,大家模仿着邊朗誦邊做遊戲,喜笑顏開。特別是最後的擁抱動作,個個表情甜蜜無比。

進行了兩次遊戲,孩子們的興致還是很高。於是我想放手讓他們自己找朋友兩兩配對拉手,做遊戲。可是,我發出自己去找朋友的信息後,很多孩子還是站在原地就近找朋友,很多都是和邊上原來的小朋友拉手。看來小班的孩子大多還是不清楚自由選擇的範圍,一般會選擇就近原則。

最後,我出示了實物氣球,很多孩子看見了都歡呼起來。大家人手一個,邊玩邊試着朗誦兒歌,氣氛活躍又輕鬆。

總結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誇張的身體動作引導幼兒清楚人稱代詞的區分,並幫助幼兒加深對詩歌語句的理解和掌握,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還有,自由的兩兩拉手做遊戲,增添了活動輕鬆、自由的氛圍。另外,玩實物氣球更是掀起了活動高潮。我想,小班的孩子更喜歡、更適合遊戲式的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身體動作或者一些小玩具組織他們一起遊戲,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並引導他們更好地熟悉同伴,促使他們更好地開展合作性的遊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77ql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