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修改病句》教學反思

《修改病句》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修改病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修改病句》教學反思

《修改病句》教學反思1

“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新課標對我們的要求。近年來各省市的中考試題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其形式不外乎兩種:一是客觀題,即選出有(或沒有)語病的一句;二是主觀題,即直接給出病句讓考生修改,或潛藏在語段中,讓考生找出並修改。針對中考病句題型,本課時進行了集中訓練,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病句,讓學生達到如何修改病句的目的。

本課訓練的內容較多,主要從什麼是病句、中考病句回顧、病句的基本類型、修改病句的技巧及修改步驟等方面,指導學生進行訓練。

大多數學生認為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明白了病句修改的基本技巧,能準確把握病句“病”在何處。

本課時所涉及的病句覆蓋面廣,在理論的指導上比較到位。選擇的訓練題目也有針對性,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練習反饋也較好。

因為容量比較多,所以個別地方講得不夠仔細。一些中下生只是由老師牽着鼻子走。在訓練過程中也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但大多數學生找到了理論上病句修改的方向。基於中考的病句題型不是必考題目,所以在難度上沒有做更多的深入,只是讓大多數學生明白什麼是病句,如何修改病句。所以在上課時沒有更積極的去拓展他們的思維,這一點是教學中的不足。

另外,本課在導入時由學生日常生活的談話説起,大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修改病句》教學反思2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小學階段常見的幾種病句類型,掌握用符號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快速、準確地修改病句;培養學生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時,首先讓同學們在實踐中練習修改8個病句,找找錯在哪裏,怎麼修改,並滲透修改的原則與步驟。然後總結病句的類型;接着回憶修改病句的步驟,認識修改符號,強調修改病句的原則;然後練習用符號修改病句;最後修改一段話,知道不但要注意單個句子有沒有語病,還要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有沒有毛病;最後讓同學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平時的習作中去。這樣根據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達到學以致用。

要想上好語文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複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根據學生語文考試的情況分析,我發現“修改病句”這類題目已經成為學生考試失分的重要部分。為此,我精心準備了一節《修改病句》的複習課。

這堂課的可取之處是:首先,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着重引導學生歸納病句的錯誤類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驟,瞭解修改病句的原則,練習並加以鞏固,比較好地體現了專題複習課的一般模式。

其次,本節課所選每個病句都由學生自主嘗試尋找病因,修改,評判。如有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家同桌或四人合作交流討論。在修改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和技巧的引導。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

首先,通過本堂課我發現,學生不會修改病句的原因在於他們平時的閲讀量不夠多,語感不夠強和缺少訓練。

其次,在本堂課教授過程中,我還發現有些學生找不到句子錯誤的地方,出現了亂改的現象。找不到病因。針對這個現象,我想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對句子讀得少,只重視修改的過程,缺乏讀的過程,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做,缺乏大腦的靜心思考,説明我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還是不到位的,沒有讓他們養成反覆讀題,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另外,也説明了學生頭腦中的語言積累比較淺薄,如果有了大量的語言積累,我相信學生一定能輕鬆找到語病。通過這次複習課,我發現了學生要加強訓練的薄弱環節。我感到要想上好語文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複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修改病句》教學反思3

我上了一節公開課(複習課)《有話好好説——病句的辨析與修改》。現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按學校要求設計了導學案,並且結合病句難度大、要反覆練習的特點,設計了“微題庫”。這種創新設計,不僅為以後的教學作了準備,也為“吃不飽”的.學生準備了“加餐”。

2.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

本節課中,小組活動比較多。這種“多”,不在於活動表面的熱鬧,而在於讓“小組”真正發揮作用。比如:小組在組長帶領下,一對一、多對一地講評、糾錯;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討論結果,組長主講,組員補充。這種形式比老師一對幾十講解的效果更細緻、更落實,還能調動學生之間、小組之間學習、競爭的積極性。

3.教學過程的設計能貼合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特點。

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是一個令老師、學生都頭疼的問題,教起來難,學起來也難。所以,我先安排學生課前預習,自己複習病句的種類及特點等知識,並將各類病句的a例句作詳細分析,用符號標註,有什麼疑難問題上課時提出來。

課堂答疑,解決學生預習時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回顧學過的知識,為下面正式的複習作準備。

複習環節,首先歸納辨析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步驟,各用一個字概括。然後進行實戰演練。演練中,我由易而難地安排題目,修改題和選擇題題型兼顧。完成後,老師公佈答案,小組內講評、分析,小組長要結合組員的錯誤給出建議,讓組員儘量避免再犯類似錯誤。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體師生共同解決。然後,小組長把小組內錯得比較集中的題拿上台展示,講分析提建議,組員談收穫體會。

為強化能力,我又安排學生第二輪演練,過程相似。

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事物、學習知識的心理特點,而反覆進行的“練習,糾錯,總結,練習”的模式,又在學生的大腦裏反覆敲擊,達到鞏固、掌握知識的目的。事實上,通過本次複習練習,學生的確對病句相關知識掌握更牢固,做題正確率更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強。

4.課堂小結。

小結分學生小結和組長小結、老師小結。學生根據自己做題情況總結得失,掌握方法;組長根據組內講評情況給組員提出指導意見,幫助同學提高答題能力。這個環節能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起到引導提高的作用。

5.本節課的不足是:

①預習答疑環節耗時過多,佔用了小組小結的時間。可改為小組內討論解答,小組內不能解答的,老師講解。

②對學生估計過高,練習題量稍多,練完後沒有講解時間。

③小組活動還需引導,組長能力還要提高。

④教學設計總體不錯,但還不夠精緻,需進一步優化。

教研組長點評(安餘琦):

毛彥薇老師這堂晉職教師課堂展示課,確乎讓聽課者感受到了一位成熟而優秀的語文教師的風采:教學設計精心打造,教學過程明晰婉轉,教學姿態大方得體,教學語言親切而富於啟發。

毛老師選擇“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這一教學內容,用她自己的話説是找了塊難啃的骨頭,誠哉斯言!組內評課時有初三老師也説:“不要説初一學生,即使是初三的學生這也是個難點呀!”而毛老師的高明之處在於她能化繁就簡,引導學生深入淺出,讓多數學生對病句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與判斷。

本次課堂展示,學校明確要求使用導學案,體現小組活動。毛老師這堂課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僅有學習有借鑑,更有創新,而這才是更令人推崇的。我本人特別偏好那些靈動的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不僅老師講更有學生講,有學生充分的學習活動,這樣的課堂才像有春風吹來,有花朵與綠葉的拂動,而毛老師的課讓我置身課堂,有了這種感覺。

而問題依然是,預設的教學內容過多,真正圓滿達成的有限。所以,當我們已然做了太多加法的時候,不妨做些減法。我也想以此與各位同仁共勉。

《修改病句》教學反思4

辨析並修改病句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題型,同時也是學生複習備考的難點。根據語文考試的情況分析,這類題型已經成為學生考試失分的重要部分。學生的得分情況不很樂觀,得分率比較低,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語感能力較差,語言材料積累不夠。二是由於語法知識教學的淡化,致使學生不能憑藉這些知識發現其細微的語病。根據以上學情,我認為幫助學生理清病句的錯誤類型無疑是很重要的。為此,我精心準備了“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複習課。

這一專題的複習課最大的特徵就是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着重引導學生歸納病句的錯誤類型,掌握方法、促成能力,並以練習加以鞏固,比較好地體現了專題複習課的一般模式。

這堂課的可取之處表現在:病句辨析課課堂教學過程主要是帶領學生按照“劃分句子主幹”的方式來重新明確病句類型。在一般的病句中我們通常所見的有六個病句類型,每堂課主要針對一種類型的病句題型。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以下模式:一是自學體悟,給出同一類型的例句,讓學生辨析以後,由他們説出此句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整理同一類型病句的不同種類。再是鞏固練習,給出10句左右這種類型病句的題目,學生修改交流。通過講解舉例,讓學生明白只要抓住幾個關鍵點,即使語法不好也能做對一些題。最後是高考病句真題綜合練習演練提升。課堂的主導思想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要加深學生對此類問題的印象。在課程進行中,學生反映稍微有點慢,沒能準確抓住關鍵點;後來逐漸進入了狀態,而且還能主動提出一些問題,這也説明學生真正的進入到了“病句”之中,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

然而在病句題的授課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辨析並修改病句對高中生來説是個重點,同時也是個難點,雖然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有參與熱情,但是我的學生平時的閲讀量不夠多,語感不夠強,加之缺少訓練,以至有些學生找不到句子錯誤的地方,出現了亂選亂改的現象,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和信心,導致課堂偶爾氣氛沉悶,學生自主練習鞏固的時間也就會延長,從而影響了教學進度。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有針對性地去改善這種現象,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從而幫助學生攻克辨析並修改病句這一難關。

標籤: 教學 病句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q47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