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均分》的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平均分》的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平均分的教學中,教材設計了兩個例題,第一是介紹平均分的結果是相同的,第二例題是揭示平均分的過程。實際上,這就是這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在操作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觀念是這節課的一個着眼點。

二、對於平均分的理解。

平均分,分什麼?怎麼分?分的結果是什麼?這應該是教學的重點。那麼,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拿什麼來分呢?我的教學思考是,分的東西要能夠激發學生分的興趣,要能夠切合後續學習的要求。在教材中,設計的是將飲料、麪包、桔子、糖果都拿來分一分,每一份分得同樣多,那麼就叫做平均分,在教學例2時有安排的是將桔子分一分,説説平均分的過程。在這裏,我覺得所需要準備的教學材料是非常多的,雖然,例1中安排了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內容,但是對於課堂操作來説,這些素材的安排顯然是不切合課堂教學實際的。此外,在例2中,有要求對15個桔子進行平均分的數學任務,課堂顯然是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的。

三、對課堂教學的幾次設計。

那麼,分什麼好呢?在一個教學案例的設計中,看到的是老師分的是五角星。我覺得這個教學設計是非常好的,所以結合班級的特點我就讓學生來分一分,老師獎勵的優秀卡。因為,學生對於優秀卡是非常想得到的,老師把優秀卡送給學生,會讓學生產生各種想法,比如,平分的思想,比如,給別人分的少一點,給自己分得多一點的`想法。可以説,優秀卡的教學素材更容易引起學生在分的時候的思路的多樣化。因為分的思路的多樣化,就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分法,從而有利於學生在後續學習中進行歸納和類比。那麼,是否教學素材就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就一定能夠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呢?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也不是這樣的。從我的兩次教學行為中我進行了一定的反思:

這個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對這些數字有一定的聯想和敏感度。我當時的設計是想讓學生從這些數字中聯想到乘法口訣的作用。

第一次教學行為:

給學生數量不同的優秀卡,15,16,17,18,19,20,21,22,23,24,25,小組人員的數量有3、4、5三種不同的類型。

師:説一説,你比較喜歡什麼數字,為什麼?

生:我比較喜歡25,因為這個數字裏有5,和我們組裏的人數是相等的。

生:我比較喜歡21,因為三七二十一。、、、、、、

師:每個小組都有自己喜歡的數據,現在請小組長把裝有不同數量優秀卡的信封領回去分一分。

要求:

1、小組成員必須把優秀卡分完為止。

2、説一説,你們分的結果是怎樣的?你在分的過程中有什麼想法?

3、回顧一下,小組長是怎麼分的?你有什麼建議?

生:不同的小組開始分優秀卡。有的很快就分完了,有的動作很慢。

反饋:你們是怎麼分的?分的結果怎麼樣?學生敍述自己分的過程。有的是一個一個分的,有的是兩個兩個分的,更多的是直接分的,例如,15張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5張,三五十五嗎。28張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7張,四七二十八。24張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6張。等等。很快的解決問題。

分析和反思: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領取了不同數量的優秀卡,就開始動手操作。學生在分優秀卡的過程中確實產生了很多的分類方法,在反饋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1個1個的分,2個2個的分,也有很多學生很快的分成了每人3張,我覺得這是和他們對數字產生的聯想有關係。從乘法的口訣三五十五聯想到十五張優秀卡,三個人分,每人5張。而且很多人都非常贊成想口訣的方法,因為這樣的方法分起來會非常快。在反思的過程中,我覺得當時讓學生知道所分配的數量這個做法並不利於課堂教學。因為,從這堂課的教學重點來看,我是想讓學生掌握平均分的特徵和平均分的方法。什麼是平均分,在具體的過程中,我們怎樣來做到平均分,平均分應該是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的,其一,平均分是一個分的過程。並不是通過口訣來進行平均分的,我們要用輪流一個一個或者兩個兩個或者更多的方法來體現平均的思想,我們從開始分的時候就要將這個過程性的東西體現出來。其二,平均分是結果。分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所以,我認為利用口訣來直接分,顯然是漏掉了一個過程性的內容。所以,我覺得在開始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知道具體分的數量的做法不是非常妥當。因此,在第二次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教學設計,作了如下改動:

師:老師為你們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優秀卡,有多有少,我們玩一個大抽獎的遊戲,抽到多少,就送給你們多少。

學生抽獎,興趣非常高。

師:每個小組都有了自己的優秀卡,那麼就請你們的小組長給組員分一分。

要求:

1、小組成員必須把優秀卡分完為止。

2、説一説,你們分的結果是怎樣的?你在分的過程中有什麼想法?

3、回顧一下,小組長是怎麼分的?你有什麼建議?

反饋:每個小組把你們組分的最後結果説一説,教師把這些數據板書在黑板上。(由於所提供的數據的不同,所以,有的組正好分完,而且是相同的數量,有的組是不同的數量)

師:你們的組長給你們分了不同數量的優秀卡,你有什麼想法?

生:組長分的不公平,有的多,有的少。

生:組長分的結果是不公平,可是並不是他想不公平的。多出了一張,或者少一張是沒有辦法的。

師:你非常理解你們的組長的處境。

師:哪個組長來説説,你是怎麼分的?

生:我是一張一張分的,分的結果是大家都是一樣的張數。

生:我是兩張一個,兩張一個,輪着分得,最後的結果是大家的張數也是一樣的。

生:我們組長是亂分的。他先給其他三個人4張,剩下來還有7張,然後再分。我覺得他應該輪流着分,這樣才好。

師:這樣怎麼好?

生:比較容易公平的分。

師:觀察上面的數據,想一想,如果要你分一分的話,你會根據怎樣的標準來分?

生:公平的一類,不公平的一類。

師:你們根據這個標準來分一分。

師:今天我們就着重來研究公平的分法,你們來給這一類的分法取個名字好嗎?

生:取名字。

師:根據你的理解,誰來説説什麼是平均分?(學生反饋)。

反思和分析:

1、對於不同數量的物品還是對同一數量的物品來進行操作活動。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對不同的數量開展操作,可以使數據更豐富,分的結果更豐富,操作活動更開放,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同時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交流的內容和素材更廣闊。也便於讓學生從不同的例證中進行類比和歸納,所以,我覺得操作材料的多樣化是具有思維質量的,能夠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更有意義更有效。所以,我覺得這是現在教材中可以補充的內容。

2、數據的模糊性更能夠體現出學生在拿到任務以後的第一種思維反映,更能夠體現出平均分的思維的過程。

3、引導學生充分地開展交流,在交流中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啟發思考。

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這堂課經過我的幾次修改,落實下去的時候學生的課堂反映比較好,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標籤: 教學 平均分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n9o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