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君子三戒》(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君子三戒》(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君子三戒(教案) 

《君子三戒》(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教學要點: 

    1 疏通課文,積累有關的文言文基礎知識(練習二、三、四) 

    2 正確理解課文有關理想人格的表述,並能結合現實加以評析。 

  

第一課時

內容:通過完成課後有關練習,做到基本上能理解課文的字面意思。 

  

步驟 

一 導入由口頭作文引入(順便講評一下上節課默寫的情況,強調理解基礎上的記憶) 

二學生自瀆課文,嘗試性地在課本上翻譯練習二中的15個例句,時間8分鐘,最後要求能譯出十個句子,能翻譯六個算及格。 

(教師巡視,並不斷通報“自學作業”的情況,以鼓勵為主) 

三 教師快速口譯課文,並播放課文對譯。(10分鐘) 

四 又讓學生再次補譯課後練習中的例句,力爭能翻譯15個(3分鐘) 

五  教師講授練習二,同時通過課件展示如下:(8分鐘)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注意它們與現代漢語的不同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不合禮法(與今義近) 

子曰:愛人。 愛護他人(今為名詞) 

子路不對。 不回答(今為不正確) 

譬如平地。 使有坑窪的地平整(今同) 

子路問成人。 德才兼備的人(今成年人)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為什麼一定(今同) 

2 辨別下列各句中虛詞的用法 

(1)其 

必聞其政。  代詞,代那個國家 

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語氣助詞,與“諸”連用,表推測 

其不善者惡之。 遠指代詞,相當於“那些” 

及其壯也。 代詞,代前文的“君子” 

堯舜其猶病諸。 語氣助詞,表推測,相當“恐怕” 

其斯之謂與? 同上,有“大概”之意 

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土也。   與“與”構成“與其”,表選擇 

如之何其廢之? 語氣詞,表疑問語氣,可以不譯 

(2)以 

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有“而”的意思 

不以其道得之。  “按照”的意思 

文之以禮樂。 “用”的意思 

亦可以為成人矣 “憑藉”的意思 

可以託六尺之孤。 與“可”組詞,有“能夠”的意思 

而推以易之  “同”、“跟”的意思 

子路行以告。 “把”的意思。      

 六 學生用作業本完成練習三(5分鐘) 

七 教師講解,學生訂正,展示課件(5分鐘) 

思考探究三   把《憲問 十二》翻譯成現代漢語。 

[原文]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譯文]子路問怎樣做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説:“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剋制,卞莊子的勇敢,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完人了。”孔子又説:“現在的完人不一定要這樣;見到財利想到義的要求,遇到危險能獻出生命,長久處於窮困還不忘平日的諾言,這樣也可以成為一位完美的人。”  

  

第二課時(2007年3月10日) 

內容 精讀課文,正確理解“君子”的人格及“三戒”“三畏”等 

步驟 

一 導入 由口頭作文引入到課題上,交待本節課學習任務 

二 從課題入手,把握課文基本思路,討論如下: 

1 這篇課文共節選《論語》中的六個片段,編者把課題定為“君子三戒”,那麼真正寫“三戒”是第幾個片斷?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選其它幾個片斷呢? 

(明確:寫“三戒”的是第五個片斷,之所以還選其它片段主要是寫“君子”的。) 

2 請簡要概括各個片斷寫作要點,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 

(明確:第一個片斷寫孔子的五種美德,第二片段寫,孔子的富貴觀,這兩個片段實際上是寫君子的品格,屬於總寫;下面四個片斷屬於分寫,先是三四片斷,從正面分別寫“好人”“成人”的標準要求,再是五六兩個片段,從反面分別寫“三戒”“三畏”) 

討論後板書如下(課件展示): 

三精讀第一節,討論如下: 

1 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聞知這個國家的政事,按照子貢分析原因是什麼? 

(明確:就是因為他有温順、善良、莊敬、節制、謙讓的美德?) 

2 對於同學問道孔子是自己主動尋求還是諸侯國君主動告知其政的問題,子貢有沒有正面回答?他強調孔子不同別人主動尋求聞政的方法究竟是什麼? 

(明確:子貢其實對此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強調他的方法也很特別;這種特別的方法就是憑藉自己美好的人格魅力把對方吸引過來,告知其政。) 

3 對於孔子“聞政”之事,你是贊同子貢的看法嗎?為什麼? 

(明確:我不贊同子貢的看法,首先孔子在政治上是積極的,他周遊列國就是要推行自己的所謂“仁政王道”,而當時其他諸侯國卻很少買孔子的賬,他是在政治上很失意落魄才辦學搞教育的。因此子貢這樣説,只是為了美化老師,歪曲了歷史事實,誇大了所謂“聖人”的人格力量。) 

四 精讀第二節,討論如下: 

1 從這節可以看出孔子的富貴觀有哪兩個要義?而後人對哪個要義作了過分的強調? 

(明確:這兩個要義是,一,追求富貴,擺脱貧賤本身是正當的,二,追求擺脱要選擇合理合法的途徑。後人對後一個要義過分強調,導致對一個要義的遮蔽忽視,往往逼人偽善。) 

2 如果把他這個富貴觀概括為一個成語的話,那麼這個成語是什麼? 

(明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3 這一節寫富貴觀,重點還在最後一句話裏,其意思就是要求君子應該怎樣?如果用個後來孟子的話來説,就叫什麼? 

(明確:就是要求君子堅守仁道,用孟子的話説,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精讀第三節,討論如下: 

1 孔子認為評判“好人”的標準是什麼? 

(明確:這個標準就是,一個區域的好人都喜歡,同時一個區域的壞人都討厭的人,才可以算是“最好人”。) 

2 用這個標準去評判“好人”將會怎樣? 

(明確:不好操作,它前提就是虛擬的,而且因為哪些參評的“好人”和“壞人”往往是被指定的,這就是我們沒有真正普選基礎的假民主歷史淵源吧。) 

六 精讀第四節,討論如下: 

1 孔子首先提出的“成人”的要求有幾點?用今天的話應該怎樣表述? 

(明確:有五點,用今天的話表述為:智慧、堅韌、勇敢、多才多藝、有文化底藴。) 

2 後一段似乎更低的要求,是誰提出的?為什麼? 

(明確:應該仍然是孔子,一方面孔子是很善於因材施教的,他很清楚眼前這位學生的性格特點,當自己把“成人”的一般要求提出之後,見到學生莫不言語,馬上就意識到這樣的高標準,顯然會讓學生感到高不可及,所以就馬上降低要求,作出比較符合學生實際的表述,這樣就很能產生激勵學生積極進取的效果;另一方面,子路作為孔子的學生,向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其實就表現了他想做“成人”的願望,雖然他性格比較直率,也不至於在老師面前“教訓”老師,最多可能提出質疑 “今之成人何必然?”,下面的話無論如何也不會是學生説的;再説如果真是這樣,作為老師的孔子也應該還有後話啊。) 

3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中的應該怎樣理解更恰當? 

(明確:教科書上把這句話理解成“早已約定的事不要忘記去做”,這不合事理,應該理解為“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忘記平生承諾之言。”) 

七 精讀第五六節,討論如下: 

1 “三戒”是哪“三戒”,請用今天的話表述。它對今天的人有什麼作用? 

(明確:“三戒”是,第一,年少時,要戒美色;第二,中年時,要戒爭鬥;第三,年老時,要戒貪戀。以看來,最後一條對今人有積極作用外,前面兩條卻還有具體分析。戒美色,如果是説沉溺美色,追求感官滿足,這自然要在“戒”之列,但如果把一般的審美納入其中,並因為審美過程中有激情感性的表現而要“戒”之,我則以為大不可能;戒爭鬥,如果説這個鬥單指那種無序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類,當然要力戒之,倘若,把社會的正常有序的競爭也視為這樣的“爭鬥”,那又打錯而特錯了。) 

2 “三畏”是哪“三畏”,請用今天的話表述,它對今人將產生什麼影響? 

(明確:“三畏”就是,第一,敬畏自然未知世界;第二,敬畏社會地位高的人;第三,敬畏精英賢人的理論學説。除了第一點對今人有警示價值外,後兩點都很容易產生負面影響,高貴者未必就能人民利益的代表,而精英者的學説理論未必就是真理。中國人似乎對“天命”反而不敬畏,大概是唯物教育的結果,而對後兩者尤其是壟斷了社會資源的“權貴”卻很敬畏,這可能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缺少創新,社會落後的重要原因吧。) 

八 小結全文,歸納全文主旨和我們自己解讀的基本思想;板書: 

主旨:闡述了作為君子應具備的情操品格和如何鑑別君子的標準。 

  解讀:聯繫現實,“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ypqjw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