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春江花月夜(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春江花月夜(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賞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詩中景與情的聯繫。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中的情景理。

【教學難點】

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教學設想】

1、朗讀吟誦。加強朗讀訓練,使學生通過吟誦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現。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再現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過詩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領悟作者的在詩中抒發的遊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及詩中體現的宇宙與人生的的哲理。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在星光燦爛的唐代詩壇,《春江花月夜》帶着皓潔的月光像鑽石一般熠熠生輝,而詩人張若虛也憑藉這一首詩即“孤篇蓋全唐”。

上節課我們花了10分鐘時間初步感知了這篇傑作。大家對詩歌朗誦者對詩歌情感的把握不是很滿意,我們班人才濟濟,下面就請兩位同學合作朗誦這首詩,相信會給大家更真實的情感體驗。

二、配樂詩朗誦

聽朗誦,教師簡單評價,鼓勵為主。

三、整體把握

    詩人用豐富的情感和曠達的胸懷創作此詩。詩中情景理融為一體,使此詩具有經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下面我們分別從情、景、理三個方面來欣賞此詩。

1、景--春江月夜美景

請大家首先把詩中描寫月夜美景的語句一起朗讀一下。

請大家把昨天要求大家用散文化的語言再現月夜美景的作業拿出來,六人小組交流,選出最好的一篇,加以修改完善,用於全班交流。

展示兩篇。

2、理--宇宙人生哲理

看到如此美景,詩人想到了什麼呢?

請朗讀本詩中闡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諧一體的詩句,體味一下這些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思考?

學生髮表意見,結合詩句闡釋。

教師小結。

3、情--遊子思婦相思之情

隨着時間的流逝,夜色漸濃,心裏的感傷之情也越來越濃,這種美景和人生思考觸動了詩人怎麼的情感?

學生齊讀詩句。

填空歸納分析其中哪些表達思婦相思,哪些表達遊子思歸?要求結合詩句闡釋。

(展示課件)

(1)“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説思婦的思念,而是用“__月__”來___烘托__她的思念之情。

詩篇把“月” __擬人_化,“__徘徊__”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月的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着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

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着她。這“卷不去”,“拂還來”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婦_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_。

(2)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_落花、流水、殘月_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

 “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_遊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的_悽苦寂寞_之情。

 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_沉沉_”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_無限_”也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

   

四、拓展

為何古人看到這樣的景色就會生髮這樣的情感與思考,這種景和情有必然的聯繫嗎?為何又能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這種文化是否已積澱為一種民族的審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們就必須自己從歷代詩文中去尋找。

1、下面我們就來分析探討這首詩的"明月"、"江水"、"落花"三個意象的寓意。

(1) 全班學生分三組比賽列舉有關所選意象的詩句。規定時間內列最多詩文的獲勝。

(2) 全班分析意象在具體詩句中藴涵的情感。

(3) 綜合概括意象的一般寓意。

觸此景生此情。

2、教師評價總結。

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時空;

2、時間流逝、人生短暫--升落、圓缺

3、愁緒--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4、愛情--花前月下

b、江水:

1、人類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間)

2、人生短暫--歷史長河。   (時間)

c、落花:

傷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轉、

             紅顏易老、

             生命無常

五、作業:

1、選題:《春江花月夜》中另外兩個意象“春”、“夜”的情感寄寓分析(任選其一)

2、方法指導:(1)收集古典詩歌中描寫所選意象的詩句

(2)結合整首詩分析意象藴含的情感

(3)綜合分析此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般情感寄寓。

六、齊讀全詩結束。

七、教學反思

張若虛的這首詩可謂名家名篇,所以從我本人到學生對這首詩的期待值都非常高,當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點變高了,對教學質量的要求也就相應地提高了。如何在保證這首詩的整體意境美的同時,又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情感,成了我備課時考慮最多的問題。

所以在不破壞詩歌整體美的前提下,我選擇了從三個方面來賞析此詩,情、景、理的交融是這首詩的最大特徵,也是即景抒情詩的共同特點,這樣由學生從以上三個方面來感知理解作品,由景到理,由理到情,最終理解作者的深層情感。

另外,詩詞教學就是學生積累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鞏固所學的過程,所以能夠通過此文把以前曾經學習的詩文聯繫起來,對於學生理解這些詩文也必定有好處。於是教學以意象為中心把學生以往的知識聯繫起來,並分析這些意象在具體詩句中表達的情感,總結出這種意象的一般寓意。從實際操作的效果看,這種設計是符合學生要求的,也是有利於詩歌教學的。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課堂氣氛很好。

但是在具體操作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由於學生課前的作業沒有完成的很好,所以對於“景物的再現”的交流進行得不夠充分,同學們對於夜景之美的欣賞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以後應加強學生獨立欣賞詩文中的景物描寫,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附:

1、板書

2、參考詩句

a、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 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 蘇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唐 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遠懷》)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b、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李之儀的《卜算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南宋辛棄疾《南鄉子》

"離恨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c、落花

"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唐薛濤《春望詞》四首之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紗》)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晏幾道《臨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清《紅樓夢》)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ep9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