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意象,藉助聯想和想象,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2、置身詩境,緣景明情,賞析本詩含蓄、雋永、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 

     3、練習描寫、抒情、議論等手法 

教學重點: 

     1、賞析詩歌的景、理、情。 

     2、寫作練習。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設計: 

     1、朗讀吟誦。加強朗讀訓練,使學生通過吟誦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現。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再現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間遊子思婦的形象,通過再創意境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  

     3、情感把握。通過詩歌中意象和措辭的分析,深刻領悟作者的在詩中抒發的遊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及詩中體現的宇宙與人生的的哲理。  

     4、寫作訓練。詩歌教學不管是欣賞境界,還是鑑賞語言,其目的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更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生自由回答。)

 1、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户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2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2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3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清詩紀事》

    師: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同學們就説出了這麼多寫月亮的詩句,並且這些詩句中的月亮各有獨特的含義,寄託着詩人不同的情感。我們一起歸納總結以下這麼多的月亮大體有哪幾種含義。 

    1、征夫遊子思鄉之情。例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女子相思懷遠之情。例如:李清照的“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3、離愁別緒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4、懷古傷今之情。例如:劉禹錫的“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5、感歎宇宙永恆人生短暫。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總結:月亮是美學符號,是中國文人心中的圖騰。榮格在《論分析心理學與詩歌的關係》:“每一種原始意象都是關於人類精神和人類命運的一塊碎片,都包含着我們祖先的歷史中重複了無數的歡樂和悲哀的殘餘,並且總的説來始終遵循着同樣的路線生成。” 

    師:皎潔的月亮在眾多詩人的筆下散發着奪目的光芒,寄託着別樣的情感。在人才輩出、羣星璀璨的唐代詩壇,更有位詩人因為這輪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這首詩被成為“孤篇橫絕全唐”“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它便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詩人便是張若虛。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歎是饒舌,幾乎是瀆褻。”又説“這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説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説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個頂峯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詩人筆下的月下美景。 

(板書課題:春江花月夜)(播放朗讀帶錄音)

 

    二、景--春江花月夜美景 

    師:首先,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感受一下詩歌中描繪的意境 

    (生朗讀。) 

    師:這首詩歌都描寫了哪些景物呢?這些景物描寫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生答:春、江、花、月、夜。景物描寫主要集中在開頭部分。) 

    師:下面我們有請女同學齊聲朗讀課文“春江潮水連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輪”這部分,同時思考詩人筆下的景物有什麼特點呢? 

    (女生讀) 

    (生答:幽美而深遠。空明澄澈,美妙絕倫。) 

    師:詩人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選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現力的物象,構成令人心馳神往的神祕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氣勢宏偉、幽美恬靜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絕美的春江月夜風景圖。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三、理--宇宙人生哲理 

    師:看到了如此美景,詩人又想起了什麼呢? 

    (生答:詩人想到了人生短暫、宇宙永恆。) 

    師:是的,面對着幽美深遠的月下美景,詩人的思緒觸碰到了人生、宇宙。請一位同學朗讀“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空流水”這三聯。 

    (生朗讀。) 

    師:這位同學朗讀時感情比較充沛,不過,還應注意“何人”“何年”要重讀,以讀出詩人對月的苦苦追問與思索。我給大家範讀一遍。 

    (師範讀。) 

    師:詩人的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歎人生的短暫,宇宙的無窮?我們一起看講義的第一部分,比較張若虛的宇宙人生哲理與這幾句詩歌的哲理有什麼不同。 

    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3、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前赤壁賦》) 

4. 人生若晨露,天地邈悠悠。   (阮籍《詠懷》)

5.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曹植《送應氏》)

    (小組討論,交流意見,選出代表發言。) 

    (生答:課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講義詩句的似乎要豁達一些。) 

    (生答:張若虛筆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個人,而是指整個人類。)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講義中的詩句,譬如蘇軾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面對浩蕩無盡的江水,詩人覺得個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暫了,生命的轉瞬即逝實在令人哀歎傷感,概括而言就是宇宙永恆,人生苦短。而張若虛卻沒有落入“感歎宇宙永恆人生短暫”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雖然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的存在卻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與“年年只相似”的江月才得以共存。詩人從大自然從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頹廢和絕望,而是一種欣慰,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生討論以短語概括本詩節意境:清明潔淨,奧妙無窮。) 

     

    四、情--遊子思婦相思之情  

    師:隨着時間的流逝,夜色漸濃,詩人心裏的感傷之情也越來越濃。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餘下的部分。 

    (生朗讀課文。) 

    師:這種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觸動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生齊聲答:遊子的思歸之情,思婦的相思之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着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種相思,兩種閒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師:是啊,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大自然景色轉到了這人生圖象,引出這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剛才同學一致認為是思婦相思之情和遊子思歸之情,那麼其中哪些表達思婦相思,哪些表達遊子思歸呢?詩人又是如何表達的呢?  

    (1)“可憐樓上月徘徊”八句承“何處相思明月樓”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説思婦的思念,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説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着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粧鏡台上、玉户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着她。這裏“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着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着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裏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2)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着無落的離情,伴着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六:寫作訓練 

    師:跟隨着張若虛的描寫,我們徜徉在春江花月夜的朦朧裏,深深地為之陶醉,“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最傷是離情”啊。請同學們打開小作文本,在七八分鐘的時間內完成講義中第三部分的寫作練習。同桌二人各選一題。 

    1、以優美的文字再現詩前十句的畫意詩情。 

    2、從詩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選一個,寫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 

    師:哪位同學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文筆? 

    (生讀文。) 

    師:請這位同學的同桌點評一下。 

    (生點評。) 

    師:這位同學描寫得比較忠於原詩,開頭總括了整段的中心,接下來寫月光朗照下的世界是那麼神祕、多情、朦朧。 

    師:下面請選擇第二話題的同學讀讀自己的作文。 

   (生讀文,生點評。)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作文,大家忍不住鼓起了掌。的確,他寫得太棒了,老師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寫的讀出來了。 

    (師讀下水作文。) 

    春江的潮水湧動,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這時一輪明月從地平線升起,遠遠望去,就好像從浪潮中湧出一樣。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閃耀於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彎彎曲曲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了一層潔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纖塵不染,一輪皎潔的孤月懸掛在半空中。 

    我所仰望的明月,在五千年曆史的天空遊弋。它越過秦漢,越過唐宋明清,在滔滔的長江中浸洗過,在滾滾的黃河中沐浴過,多少人的目光和靈魂被它朗照?李白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張若虛問月:“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蘇東坡問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光在李清照的詞裏平平仄仄吟誦,月光在阿炳《二泉映月》的弦上流淌,月光蘸着花香在朱先生的荷塘上空朗照.......我們託着月亮,一步一步想歲月縱深處走去,我們偎依在月我交融的懷裏取暖。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張若虛筆下的春之畫,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也品味了詩人與眾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詩人認為人生的短暫的,而人類卻是綿延久長,可以與江月共存的。同時,我們還賞析了詩中的遊子思歸和思婦相思之情,學習了詩人巧妙的手法。學習了這麼優美的詩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彎清冷的新月時,我們又能生出多少美麗的遐想啊?潘知常説:“中國人那根極輕妙、極高雅而極為敏感的心絃,每每被温潤晶瑩流光迷離的月色輕輕撥響。一切的煩惱鬱悶,一切的歡欣愉快,一切的人世憂患,一切的生離死別,彷彿往往是被月亮無端的招惹出來的。而人們種種飄渺幽約的心境,不但能過假月相證,而且能過在温婉宜人的月世界中有所期響。” 

 

板書: 

    教學目標: 

    1、領略詩歌意境。 

    2、賞析景、理、情。 

    3、寫作。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遠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暫--永恆 

                     情:遊子思婦相思之情   悽清婉轉 

     

    學生學習資料: 

   一、比較張若虛的宇宙人生哲理與這幾句詩歌的哲理有什麼不同。 

    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3、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前赤壁賦》) 

    二、填空練習。 

    (1)“可憐樓上月徘徊”八句承“何處相思明月樓”句,寫             。然而詩人不直説思婦的思念,而是用“月”來烘托            。  

    詩篇把“月”      ,“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                  ;二是                          。 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着她。這“卷不去”,“拂還來”的既是    ,也是                   。  

    (2)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     、     、     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  

    “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的                    之情。  

    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     ;“無限”也無限地加深了       。  

    三、寫作訓練。 

    1、以優美的文字再現詩前十句的畫意詩情。 

    2、從詩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選一個,寫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elo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