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繪景與抒情專題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繪景與抒情專題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繪景與抒情”專題教學設計

(説明:本課時為“繪景與抒情”專題研究的最後一個課時--成果展示課)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能初步感受、鑑賞散文中的景與情。

(2)研究散文情景交融的特點。

(3)學生基本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

(4)領悟在閲讀和寫作的過程當中應滲透情感,披情入文,以情為文。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能夠在閲讀中體會景中之情,併發掘以情寫景的若干方法。

2.能夠在寫作中將情從景中傳達出來。

三、教學對象分析

剛剛升上高中的學生,習慣了被動地接受和記憶,接受事物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對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運用起來不夠自如。因此激發學生探究的意識,養成學生探究的習慣,是高中階段提高語文學習質量的關鍵。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專題就“如何做到情景交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在散文學習中,這個問題學習似乎都明白但又很難説清楚,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一步一步挖掘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旨在引導學生學會理性地接受知識,深入地研究問題,主動獲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五、教學實施步驟

教學環節課堂活動幻燈片板書激疑1.教師導入

2.問題回顧(齊讀)1.白色的雲在藍色的天空中移動。

2.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3.慵懶的雲在天空中閒逛。

4.蒼白的雲在偌大的天宇間無助地遊蕩。

5.雪白的雲朵,一片一片,在天空中追逐、嬉戲。

6.他們彼此擁抱着,互相依戀着,一陣風吹過,他們再也留不住對方,看着彼此越飄越遠,越飄越遠……

7.潔白的雲安靜地依偎在藍天的懷抱裏。

8.雲永遠停不住匆匆的步伐,一心追逐着遠方。

9.……探疑1.學生代表展示小組研究課件

2.各小組代表補充研究成果

3.教師歸納小結1.學生課件內容(略)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A.選擇景物有特點

B.營造意境

着力刻畫相關特點(1)使用適當的修辭

(2)使用帶有情感傾向的修飾語

(3)直接使用語氣詞

(4)選用合適的句式表達

……

C.拓展意境

2.運用聯想和想象質疑我們的研究是不是正確呢?釋疑1.實物片段寫作、交流

2.點評1.客觀地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2.請大家仔細觀察瓶插菊花。細緻地描繪你看到的事物。

3.請大家調整自己的心情,帶着感情描寫你所感受到的景物。(可以嘗試不同的感情)

4.請有感情地讀出你的作品。同座互相品味修改,然後全班交流續上表教學環節課堂活動幻燈片板書鞏固提升1.本節課學習成果回顧

2.作業佈置板書同上: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本週練筆主題

仿照《荷塘月色》,運用在本次專題研究中學習到的方法,創作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於800字

六、課堂實錄    《繪景與抒情--散文專題研究學習成果展示》

課堂實錄及評點師:同學們,我非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天的心情,今天我來的路上看見藍藍的天上白雲飄,校道兩旁花兒笑,大家知不知道我今天的心情怎麼樣?

    生:很好。    

    師:知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我的心情很好啊?

    生:見到我們。(玩笑)

    師(笑):這是當然,不過今天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頓)。因為今天我們終於要一起收穫我們的研究成果了。下面,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這個有趣的現象,請大家齊讀下面的文字。

    (幻燈:白色的雲在藍色的天空中移動。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生齊讀)

    師:我們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就發現了這個現象,然後我們又發現很多時候不同的景物描寫會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所以我們蒐集了很多朱自清的散文分工合作進行研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大家的研究能不能揭曉這個謎底。掌聲有請**同學代表他們小組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

    生:我們的研究課題是“散文中的寫景與抒情”。在散文中,作者是如何讓情在景中得以流露的呢?下面,讓我們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一同來探討散文中的寫景與抒情。

    在寫景散文中,  分為三種境界,即為物境、情境、意境。物境,是直接描寫事物的客觀物理特徵,並沒有作者的任何情感色彩。情境,是在物境的基礎上,作者用直白的方式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意境,是作者沒有直接地將自己的感情抒發出來,而是通過營造一個情感的氛圍,讓讀者在品味作品時,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寫抒情散文的最高境界了。    

那麼,作者是如何營造一個情感氛圍的呢?下面是一些我們通過小組研究後得出的營造意境的幾種方法。

 (一)選境獨到

    第一段話要表達的是作者愉悦的心情。整段話中,並沒有一個字提到高興,但作者選取了人們在春天的活動來寫,營造出一個生機勃勃的氛圍,從字裏行間中,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充滿希望的心情。

    第二段整段都在寫一個字“黑”。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都認為“黑”是代表悲傷、痛苦等消極情緒的,因此,作者下重筆墨來寫“黑”,讓讀者很容易就聯想到那些不愉快的情感,從而體驗到作者當時那個迷惘、寂寞的心情。

    其實選境獨到,就是説你想要表達什麼心情,就選取最能突出你的心情的景物米寫,這樣,給讀者一個聯想的空間,從而流露出你的情感。

   (二)虛實結合

    意境分為虛境和實境。有時候,通過虛境與實境的相互結合,就可以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在荷塘這個實境上,構造出江南採蓮的虛境。以虛境的繁華反襯出實境的淒涼,通過情感的巨大落差,更突出作者當時的憂愁。  “以樂境寫哀而增其哀”,説的就是這個意思。對比越是強烈,落差越是巨大,就越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三)修辭手法的運用

    最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和擬人。比喻是將同種事物比喻成不同的物體,因喻體的不同而使其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看下面三個句子,同樣是寫山,第一句將山比喻為“姑娘”,“姑娘”是美麗、青春的代名詞,那麼從中不難看出作者那份喜悦的情感。第二句將山比喻為“壯志難酬的勇士”,那麼一股悲奮的心情自然會從紙中躍出,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懷才不遇的火意苦悶的心情。同理可證,在第三句中,將山比喻成“深閨怨婦”,不言而喻,作者是想表達他那種哀傷的心情了。

    擬人就更簡單了。擬人是將人的情感直接賦予給景物,景物便透露出和人一樣的情感。如果你高興的時候,便説花兒在笑,傷心的時候便説花兒在哭。那麼這一“笑”一“哭”中你的情感就得以流露出來,這就是最簡單的擬人手法。

(四)詞語的使用

    通常,用帶有情感色彩傾向的詞語有助於作者情感的流露。正如下面三個例子,同樣是寫月。但第一句用“純淨、柔軟、平和”來修飾月,這幾個詞都是比較“温柔”的,因此可以看出作者當時那祥和的心境。第二句用“高貴、冷豔、神祕”來修飾月,這些帶有褒義色彩的詞語,便流露出作者對月的崇拜與讚美的情緒。第三句,以“蒼白、柔弱、孤獨”來修飾月,很明顯給人一種哀傷的感覺了。

    作者就是通過用帶有不同感情色彩傾向的詞語來修飾景物,這樣便可以達到從寫境中抒發自己情感的效果。

    以上是我們探究小組經過認真研究後得出的成果,希望可以通過與大家一起學習探討散文中的寫景與抒情的課題,讓大家對這一課題有更深刻的認識,更希望我們的研究可以對大家的作文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鼓掌)

    師:剛才這個小組從四個方面總結了做到情景交融的方法,研究得比較全面,但,我想大家一定還有其他的發現。願意讓我們分享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嗎?

    生:我們小組是從“將景物人性化”這個角度進行研究的,我們發現,朱自清先生的景物描寫之所以充滿了許多不同的情感,是因為作者將景物人性化了,用了很多與人的體驗相關的方式。諸如將不同情形下的梅雨潭比喻成“少婦拖着的裙幅”、“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使人可以直接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想象。還有一種更直接的人性化方式就是擬人,直接將人的情感貰注於景物當中,把景物當人來描寫。    

師:這個角度很特別,情與景能夠交融的橋樑就是人的體驗。你們將情景交融的共同特徵概括得很準確。還有沒有其他的補充?

    生:我們小組研究了朱自清散文中的句式。我們發現不同的句式可以傳遞出不同的情緒:短句可以表達出明快、跳躍的情緒,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寫道: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而長句就顯得比較沉穩、平和。整句讀上去整齊有氣勢,散句更適合於抒發舒緩的情緒。

    師:好。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精彩了!還有沒有同學起來談談?

    生:我們小組發現疊詞也有表達情感的作用。

    生:我們小組覺得有時作者是使用語氣詞直接抒發情感的。例如《綠》一文中,作者寫到:“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呀。”我們能從“呀”、“啊”這些語氣詞中直接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師:嗯,這樣的例子在朱自清的散文中還有很多。我看到有個小組寫的論文當中還提到了喜鵲和烏鴉的問題,能起來跟大家解釋一下嗎?

    生: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想到,其實很多時候作者還沒有開始描寫我們就已經有了一些情感體驗了。比如作者一提到喜鵲,我們就覺得是一些好的情緒,相反,一提到烏鴉,我們自然會聯想到一些不好的情緒,我們覺得這與長久以來的文化積澱有關係。

    師:好,各個小組都有自己比較獨到的見解,所有小組的研究成果已經在我們班級主頁的學習園地裏展示出來了,希望大家能夠在看後得到更多的啟發。

    師:我把人家的研究成果歸納總結了一下。主要有這樣兒個方面(適當講解)。

(幻燈:如何做到情景交融:A.選擇景物有特點B.營造意境着力刻畫相關特點a.使用適當的修辭b.使用帶有情感傾向的修飾語c.直接使用語氣詞d.選用合適的句式表達……C.拓展意境運用聯想和想象)

    師:平時我們總是説寫散文應該情景交融,到底怎樣才能很好地做到呢?我想,大家通過這次的研究,一定有了自己的體會。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人家的這些研究成果到底是不是正確呢?我想只有一種方法能夠檢驗出來,那就是--?

    生(齊):實踐!

    師(笑):都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面我們就通過實踐來檢驗一下大家的研究成果。大家都看到講台上的這瓶菊花了吧?下面我想先請一個同學起來客觀地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一束菊花插在一個透明的玻璃花瓶裏,花瓶裏有很多花枝,莖和葉子是綠色的,花有紅的、黃的、白的,淡紫色的,有開了的,也有沒有完全開的。

    師:好,非常客觀。下面我想再請一個同學起來向我們細緻地描繪一下你看到的事物。

    (將花瓶端至學生前)

    生:白色的花開的很茂盛,黃色的花枯萎了。

    師:枯萎了嗎?(抬起那隻支折斷但未完全枯萎的黃色菊花)

    生:是開放得正當壯年但是折斷了。紅色的花開得很漂亮,兩朵紫色的花快要不行了(學生笑)

    師: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支菊花?  (指出一支插得很低,不引人注意的菊花)

    生:這是一支白色的菊花但是花瓣已經完全枯萎了,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

    師:你剛才只是從局部的形態上加以描繪了,能不能再從整體上描述一下?

    師:注意!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給大家三十秒時間,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想想那些讓你覺得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情。

    (生閉眼默想)

    師(30秒後):請大家睜開眼睛,帶着你們調整後的心情,運用我們研究出的方法,有感情的描寫你所感受到的景物。50字左右,時間5分鐘。

    師:下面請大家向自己的同桌有感情地讀出自己的作品,看看能不能讓他感受到作品中的感情。然後進行適當的修改。

    (生同座之間交流討論)

    師: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起來朗讀一下自己的作品,看看大家能不能聽出她想表達的情感。

    生:我的身下長着成千上萬新綠的葉子,很茂盛,而我,只是一朵像已經被確診絕症的病人,屈成寂寞的姿勢,自個兒悄悄開出寂寞的凝固的悲哀。風吹過來,我可以摸到風中大量沙子的味道,我可以感受到眼淚在臉上鋪展。我的上面一大片、一大片花海重重地向我壓下來,我徹底地彎下身去等待慢慢的枯萎,希望能回到泥土,來年就可以開出一地的憂傷。(掌聲)  

師:什麼感覺?

  生:憂鬱!

  生:顏色雜亂的花看得人眼花繚亂,冷色與暖色的碰撞,沒有撞擊出應有的精彩,面目是七零八落,支離破碎,花朵們各自為戰,沒有絲毫的協調。盛開與衰敗集中在一起,就像婦幼保健院開在殯儀館旁邊。唉,好不容易從考試的失敗中走出來,現在又陰魂不散地説要發成績單……(掌聲) 

 師:什麼感覺?

  生:煩躁!

  師:看來大家的心情都不怎麼好啊!有沒有同學寫得開心一點的?

  生:……那幾朵紫中帶黃的花,還有潮濕的痕跡,開的不卑不亢,不驚不乍,讓人為之動容,花朵的神韻和高貴在瞬間迸發,勾起人藏在心中的那些回憶。……(掌聲)

    師:好!看來大家都能學以致用啊。在描寫的時候,大家都能抓住和自己的心情相吻合的景物來寫,並且通過剛才説到的那些具體方法寫出了景物的相關特點,營造出了不同的意境。  有的同學還在這個基礎上對意境進行了拓展,運用聯想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拓展了意境。

    師:以後不用再羨慕別人了吧?其實你也一樣可以寫出情景交融的優美的文字來的。看米我們的研究成果還是很有價值的。讓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吧!

    (幻燈: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同上)

    師:為了鞏固我們的勝利果實,這個星期我們練筆的主題是:

    (幻燈:仿照《荷塘月色》,運用在本次專題研究中學習到的方法,創作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於800字。)

    師:希望大家能夠在這次的練筆中找到那種笑傲文字、揮灑自如的做大師的感覺!

五、教學思考

網絡:語文課堂的延伸--淺探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中的運用

(一)  序言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以3 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為核心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給許多領域都帶來了革命性變革。這股改革的浪潮也極大地衝擊了傳統意義上的語文課堂。從一定意義上來説,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以其資源的開放性、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語文課堂,有力地推進了課程改革的步伐。

    具體來説,傳統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網絡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狀況,將學習的主陣地還給學生,教師走下講壇,成為真正意義上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參與者,以學識引領學生,而非以權威壓制學生:傳統課堂上教材是教學的唯一資源,而網絡使語文教學資源變得豐厚起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尋找相關的學習材料:傳統課堂上發言討論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而網絡使討論交流變得更自由、更充分、形式也更多樣;傳統課堂上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較為滯後,而網絡使教學評價能夠更為及時地進行。……

    (二)新課程改革呼喚網絡的參與

    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在謀求着各自新的出路,舊有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學習方式等等都面臨着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新課程改革使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觀念深入人心。但正如一顆好的種子需要一塊適合它的土壤一樣,新課程的實施也必然呼喚一個更適合的教學環境。於是網絡開始在語文課程中安家落户了。

    例如: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為散文單元,為了擴大學生的閲讀面,並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舉一反三的效果,筆者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本冊的散文教學擬分兩個專題展開,力圖從繪景與抒情、敍事與抒情兩個方面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專題研究的形式,自主地學習探討散文的閲讀和寫作。

    基本構想如下圖:

散文 繪景與抒情(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寫景抒情散文)

敍事與抒情(揀麥穗城南舊事敍事抒情散文)

    我是這樣確定“繪景與抒情”專題設計思想的:

1.  目的確定--突出研究性、實踐性

    對於情景交融這個問題,學生一直以來是破動地記憶而不是主動地獲取,所以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自主、探究、體驗、合作中得到知識。不再是以教師的傳授為主,而是以樂趣(特別是攀登一個一個知識高峯的樂趣)來完成學習的過程。

    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促使學生養成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的習慣,並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從現有的材料中進行歸納概括,綜合分析,併到實踐中去運用,從而增加對知識的感受和體驗。

2.  內容選取--突出開放性

    研究的材料不再是單一的課本內容,而是課文相關內容的延展。研究的問題不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不再有標準答案,教師關注的是學生髮現問題,查找資料,進行論證、得出自己見解的過程。

3.方法選擇--突出自主性、合作性

    整個教學過程幾乎由學生自己完成,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獲取信息的能力,自主蒐集、分析信息的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形式由個體轉向小組合作、班級集體學習:組內成員分工合作,進行研究、討論、交流,共同完成課題,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4.手段利用--突出交互性

    通過課堂和網絡進行師生集體交流探討,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補。

5.  過程安排--突出層遞性

    整個研究過程圍繞“繪景與抒情”一箇中心,分“閲讀”和“寫作”兩個角度,包括“《荷塘月色》一朱自清的散文一寫景抒情散文”三個層面,歷經“閲讀(現象)一歸類(分析)一總結(本質)一交流(提升)”四個步驟。在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讓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這是在新課程改革旗幟下的一次有別於傳統教學的大膽嘗試,封閉的語文課堂已經很難滿足學習的要求,於是,我們將目光移向了網絡,希望藉助於網絡搭建的平台,更好地完成此次專題研究活動,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更高的信息素養和更好的協作能力,同時也希望學生藉助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協作能力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三)網絡在專題研究學習中的運用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的平台,網絡走進了語文課堂,幾乎成為了一種“時尚”,使用網絡並不難,所以我們往往為用網絡而用網絡,反而喪失了其應有的價值,使我們為物所累。如何善用網絡,使它更好地發揮優勢,促進和延伸我們的課堂教學,以下就網絡在專題研究活動--“繪景與抒情”中的運用談一下個人的體驗:

    1.利用Intemet搜索、共享學習資料

    在《荷塘月色》的教學中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關注並思考散文中的常見現象--情景交融。提出“如何做到情景交融”這一問題作為研究課題之後,要求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朱自清散文中的繪景與抒情”進行研究。

    學生活動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選好角度,初步分工,蒐集研究材料。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自主獲取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利剛網絡,根據自己的研究角度,分工合作,主動地、有目的地去搜索信息。

    小組成員將蒐集到的豐富的研究材料彙集之後,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初步的篩選,鑑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自主閲讀研究之後,每位成員提出各自的研究方案,小組討論形成統一的研究方案,第二次篩選信息,並對有用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2.利用Internet建立全方位的學習研究網絡   

建立論壇形式的討論平台,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在小組成員之間或者小組與小組之間交流研究的進程、方向以及研究中碰到的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甚至人機之間的互補,形成一個較為完備的學習研究網絡。

    在研究之初,學生往往泛泛而談,僅僅只是描述一些表面現象,比如:這段文字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無法深入到研究課題的內核,達不到實施專題研究的效果。因此,老師應積極參與網絡交流,引導學生多質疑,幫助學生接近問題的核心。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增強,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與此同時,學生將對自己從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思考、比較。通過歸納、綜合、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新的信息,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此外,學生還可以進一步在網上搜索相關的研究資料,進一步印證、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有同學在介紹情景交融之前,引用了盛唐詩人王昌齡的“物境、情境、意境”之説,使景和情的幾種關係昭然若揭。這些信息的蒐集,都離不開網絡。

    3.利用Intemet建立學習反饋及效果評價體系

    各小組成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創作出以powerpoint演示課件為主要形式的研究成果進行彙報交流。這種研究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對相同問題的多種不同觀點的比較、分析和思考,既能使學習者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深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幫助研究者開拓視野,尋找到自身研究的不足。

    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就各個課件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研究進行反思。

    專題研究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對學生研究的內容進行一個歸納和小結,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果。為了檢驗這一研究成果的正確性,筆者還在成果展示課上精心安排了一次實物描寫的片段練習。通過客觀描寫景物的方法與情景交融的描寫方法的對比,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會到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並能夠較為熟練地加以掌握。網絡環境下的寫作練習更具有互動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這一階段的專題研究學習的效果也可見一斑。

    學習結束時,不僅可以通過檢驗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來給學生以評價,而且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因為自始至終,透過網絡,整個學習過程公開透明,隨時可以觀察到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小組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都將更為客觀。

  4.利用Intemet建立學生激勵機制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網絡的即時性和交互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競爭的激情,論壇的交流、研究成果的展示、片段寫作的交流、優秀作文的發表都是促使學生投入學習的動力。網絡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頓時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我們離不開傳統意義上的語文課堂,但我們也不能讓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束縛了學生勃發的思維,為了讓語文課堂的天空更廣闊,我們呼喚網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4nw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