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初唐詩學案:學習反襯藝術手法的運用(蘇教版高二選修)

初唐詩學案:學習反襯藝術手法的運用(蘇教版高二選修)

學習目標:1、默寫名篇名句

初唐詩學案:學習反襯藝術手法的運用(蘇教版高二選修)

        2、學習反襯藝術手法的運用

學習過程:

默寫名句:

1、(               ),(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2、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雲山況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               )。莫見長安行樂處,(                )。

3、(               ),(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4、默寫《山居秋暝》:

5、戰士生前半死生,(               )。大漠窮秋塞草腓,(               )。

6、(                   ),至今猶憶李將軍。

二、從《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山居秋暝》中找出運用反襯手法的詩句,並加以分析。

三、《燕歌行》中“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句用了什麼表達技巧?請具體分析。

四、拓展訓練:

1、閲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上海卷)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説前兩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出自王安石的_       _(篇名)。(1分)

(2)聯繫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4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1)三四兩句運用了什麼寫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感慨? 

五、詩文分析

1、《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詩,詩人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悽清,景色優美而情調淡然,甚至傷感。

該詩的表現手法:以樂景寫哀情(反襯)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飛沙走石、雪寒風厲之中,將士們頑強地向前挺進,反襯出將士豪邁堅強的精神風貌。

王維《山居秋暝》詩:以動襯靜

2、《與諸子登峴山》尾聯“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運用典故,弔古傷今,四百多年前的羊公,為國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這裏借用典故來抒發個人情懷。

《滕王閣》詩的用典有感歎昔盛今衰,抒發個人情懷之功。

3、《望月懷遠》詩,從對方角度着筆,來表現思念之情的。

補充:杜甫《月夜》

今夜鹿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億長安。

香霧雲寰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依墟幌,雙照淚痕幹。

此詩同樣從對方着筆,來表現思念之情。

4、《春夜別友人》,《送魏萬之京》

兩詩都採用了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

《春》詩,景色隨着空間而變化,情感跟隨景色的變化而逐漸加深。

景:銀燭青煙、金樽綺筵,明月高樹、長河曉天,悠悠遠道

情:相對無言、離情纏綿,時光催人、難捨難分,悠悠離情、此會何年。

《送》詩,第三聯宕開寫景,景中有情.雁叫聲裏,雲山過處,關城、御苑,從空間轉換點明遊子行程;樹色,向晚,從時間順序極寫一日行速,砧聲,秋天到了,家家搗練,為徵人遊子趕製寒衣。

寫景的角度:聽覺,離歌、鴻雁、砧聲;視覺,微霜、雲山、曙色。

三、小結

詩人表情達意的手法很多,在複習過程中注意體會和積累。

表達技巧:

抒情手法  :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間接抒情   託物言志 )   

              襯托    ( 正襯    反襯 )

描寫手法 :   虛實結合

              對比

白描

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用典、雙關等     

其他手法:從對方角度着筆等。

 

網二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328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