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與朱元思書》精品教案

《與朱元思書》精品教案

【教學目的】

《與朱元思書》精品教案

1、誦讀、釋詞、譯句相結合,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許、急、奇、好等)。

2、利用關鍵詞語分析課文結構、輔助背誦。

3、在理解的基礎上,想象作者創設的意境,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主旨。

4、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課文準備

教師提問,學生舉手搶答

1、齊讀:吳均的詩歌《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2、提問:1)這首詩是誰寫的?

2)寫了什麼?

3)你還知道關於這個作傢什麼知識?

明確:1)吳均 2)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裏,看到的煙、落日、鳥、雲這四種景物 3)吳均(南朝),字叔癢,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樑朝吳興故彰(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他出身貧寒,為人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他的詩文“清拔有大氣”,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沈約的稱賞。當時有的人效仿他這種文章,稱“吳均體”。吳均著有《後漢書注》、《齊春秋》、《廟記》等書,後來都失傳了。

3、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二、課文閲讀

(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

1、欣賞:放配樂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2、質疑:是否有還不明白的讀音、句讀?(舉手提問)

明確: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的讀音

3、朗讀: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出流暢感和美感。

(二)二讀課文:正確釋詞並譯句

1、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2、導讀:教師投影補充註釋,幫助理解

1)獨絕:獨一無二。

2)負勢競上:依憑(高峻的)形勢,爭着向上。這一句的主語是“高山”,不是“寒樹”,從下文“千百成峯”可以看出。

3)“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語出《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所以“好鳥”的“好”是友好,友愛的意思。韻:和諧的聲音。

4)“鳶飛戾天”:語出《詩經·大雅》,原詩以“鳶飛戾天,魚躍天淵”起興,意思是鳶飛到天上,魚在深淵中跳躍。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詩經》的語言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與原詩無關。

3、質疑:對照註釋,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釋?同桌之間互相説説看。

4、討論:有什麼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課堂討論解決

明確:以下句子要能夠正確翻譯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淨,晴空和青山顯現着共同的顏色。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隨着江流往東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湧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4)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5)負勢競上,互相軒藐:樹木憑着山勢,彷彿爭着向遠處高處伸展。

6)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這樣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功名利祿的心。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與黃昏無異。

8)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有時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三)三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和主旨

1、朗讀:齊讀課文。

2、欣賞:教師分發欣賞板塊,學生自讀。

3、質疑:教師投影問題,,小組再讀課文,根據欣賞板塊討論: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物的特徵?為什麼?

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3)根據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4)本文的語言有什麼樣的特點?

三、板塊一—全譯文

(那空中的)煙霧都消散淨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着船)隨着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呈現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湧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着鬱鬱葱葱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着(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峯。泉水衝激着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着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板塊二——吳均的文學創作

《梁書·吳均傳》説他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其詩今存 140餘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於典型的齊樑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吳均善於刻畫周圍景物來渲染離愁別緒。如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白日遼川暗,黃塵隴坻驚,寫景都很細緻。

吳均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擬作了不少樂府古詩,如《行路難》 5首、《胡無人行》、《從軍行》等,雖辭藻華美,但不失剛健清新的氣息,有鮑照餘緒。

吳均善於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錄,可自成一篇寫景散文。文中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間的山光水色。天下聞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寫得細入毫髮。

板塊三——吳均體

梁武帝曾經斥責吳均:“吳均不均”,活畫出他的個性。他不僅越職私撰歷史,而且偏實錄梁武帝的痛處。文如其人,雖用當時盛行的駢體,但卻別具一格,駢中帶散,一任性氣,自成一體,謂之曰:“吳均體”。

板塊四——吳均的志向

吳均家世貧賤,終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現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氣,如《贈王桂陽》鬆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借松樹來吐露懷才不遇的牢騷,其構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鬱郁澗底鬆和陶淵明的青松在東園。再如《梅花落》、《行路難》、《贈別新林》等詩中,也含蓄地抒寫了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

明確: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徵,全文都圍繞着“”奇“異”這兩個字展開。

2)景——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峯)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3)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雖亟思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4)文句清新優美,寫景狀物細緻,句式“兩兩相對”,又駢中帶散。

四、課文拓展

1、 教師出示欣賞板塊

2、 小組自讀選文,討論説出大致文意

板塊五——《與顧章書》

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峯限日,幽岫含雲,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向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饒竹實。山谷所資,於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然哉?

註釋:〔謝病〕因病而自請退職。

〔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薜,薜荔;蘿,女蘿,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後以此代指隱士的服飾。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

〔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峭壁與天上的雲霞爭高。

〔孤峯限日〕孤特聳立的高峯遮斷了陽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綿綿〕形容聲調悠長。 〔重〕這裏是嚮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富,充裕。偏,特別。饒,豐富,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菊花、竹實,都是隱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資,於斯已辦〕意思是説,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裏都已具備。資,提供。辦,具備。

〔仁智之樂〕意思是,佳山秀水為仁人智士所喜愛。《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五、課文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和同步練習。

2、背誦課文,準備默寫。

3、將課文拓展的《與顧章書》改寫成現代漢語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語言自然又不要失卻原文的韻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moyx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