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拿來主義》優秀教案

《拿來主義》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拿來主義》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拿來主義》優秀教案

[教學要點]

在熟讀課文、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關於繼承文化遺產問題的精闢論述。

[教學過程]

一、誦讀鑑賞第8、9段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

2、提問: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來主義”的具體涵義的?

學生討論。

明確: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遺產比喻成某窮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對宅子處理的不同態度來形象説明什麼是“拿來主義”。作者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這是批判繼承的先決條件和必備的態度。然後剖析三種錯誤態度:“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作者在否定了這三種錯誤態度之後,再從正面論述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即佔有、挑選。(加點字板書)

3、結合語境,揣摩“孱頭”“昏蛋”“廢物”的含義。

明確:“孱頭”指不敢接觸,不敢擇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盤否定的人;“廢物”指崇洋、全盤接受的人。(加點字板書)

方法點撥:上一節課我們談到對作品語言諷刺色彩的學習,談到“把要否定的現象漫畫化,示其滑稽”。這裏,作者把準備批判的觀點形象化,然後着重刻畫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無情的否定,沒有生硬的説教,讀來生動形象,卻又力透紙背。在我們的寫作中應學習運用這兩種方法,以取得較好的諷刺效果。(加點字板書)

4、比喻説理使論述具體形象,讀來意興盎然而便於理解,易於認同,試結合第9段分析“魚翅”““煙槍煙燈”“姨太太”各比喻什麼?

明確:“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對於精華部分,應該接受;“煙槍煙燈”比喻文化遺產中完全沒有價值,但可適當保存以教育後代的部分; “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應果斷拋棄。(加點字板書)

方法點撥:作者運用比喻説理,把抽象的關於如何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理論問題轉化為一個簡單的經驗性問題。對本文的學習,有助於我們的議論文寫作,避免枯燥生硬的説教,力求具體生動形象,達“潤物細無聲”之效。

板書:

5、學生自由朗讀8~9段,體會比喻説理的妙處。

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10段

1、集體朗讀第10段。

2、多媒體顯示:

閲讀本段,完成下列題目。

(1)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係。

(2)“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麼?

(3)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拿來”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_。(限填兩字)

(4)請用一句話概括段意。

選四名學生回答。

三、學生集體朗讀最後三段,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近七十個年頭了,今天,重讀先生的文章,猶在耳邊迴響。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來”必須愛國。沒有愛國心,只能當亡國奴,只能實行送去主義,是沒有膽量“拿來”的。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拿來”必須有用,要有選擇地拿,不要抱着“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偏見。

最後,“拿來”的目的是為了創新。

五、探究性思維訓練

1、以“拿來主義”審視已學的中國古代文學或外國文學作品,説説“拿來主義”提倡的“佔有、挑選”原則。

2、以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為依據,説説他對“拿來主義”這一主張是如何實踐的。

3、以“拿來主義”審視我國的改革開放,説説“拿來主義”提倡的“佔有”“挑選”“創新”三原則。

4、“送去”就是“崇洋求榮”嗎?

5、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我們如何看待“送去”與“拿來”?

請同學們任選二題與同桌討論交流。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指導學生深層探究。

材料1 ……這些採取(舊形式的採取),並非斷片的古董的雜陳,必須溶化於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贅説的事,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決不因此就會“類乎”牛羊的。

舊形式是採取,必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也就是變革。而且,這工作是決不如旁觀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但現存的新的木刻,卻和這歷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歐洲的創作木刻的影響的。

別的.出版者,一方面還正在紹介歐美的新作,一方面則在複印中國的古刻,這也都是中國的新木刻的羽翼。採用外國的良規,加以發揮,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是一條路;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也是一條路。如果作者都不斷的奮發,使本集能一程一程地向前走,那就會知道上文所説,實在不僅是一種奢望的了。

(《且介亭雜文〈木刻紀程〉小引》)

材料2 “五四”以後,魯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進展,他雖未斬斷與尼采思想上的聯繫,但所取於尼采的,已有別於前一階段。

為配合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時代需要,魯迅強調了尼采徹底破壞舊傳統的反抗精神。他把尼采和易卜生、托爾斯泰一起稱為“近來偶像破壞的大人物”,讚揚他們“不單是破壞,而且是掃除,是大呼猛進,將礙手礙腳的舊軌道不論整條或碎片一掃而空。”他堅信“舊象愈被摧破,人類便愈進步”。他提倡樹立尼采那樣不怕孤立的精神。

魯迅在這一時期對尼采的批判態度也是很鮮明的。到1919年,他已感覺到尼采的超人“太覺渺茫”,他批判了自己在前一階段所接受的尼采的“置眾人而希英哲”的思想。

魯迅和尼采的徹底決裂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1934年,他在《拿來主義》中寫道:“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次年,他進一步指出,尼采的超人哲學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發狂和死,另一條是收縮為虛無主義者。

早期魯迅曾以尼采的新理想主義和唯意志論為理想,希圖改造國民精神以挽救祖國的命運。“五四”時期,他把尼采“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學説作為反帝反封建的武器,以尼采的“超人”精神鼓勵人們不怕犧牲改革舊弊。20世紀30年代起,他批判了尼采脱離現實、脱離人們的思想觀念,但依然肯定尼采對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精到而深邃的觀察。魯迅正是把尼采學説中某些有用部分加以吸收改造來充實和闡明自己的觀點的。

材料3 據柯文輝的《藝術大師劉海粟傳》、吳作人等的《徐悲鴻》、梅紹武的《我的父親梅蘭芳》等人物傳記及20世紀30年代的一些文史資料介紹:1934年劉海粟一行在柏林巴黎廣場普魯士美術館舉辦中國畫展極其成功,大長民族誌氣,“獲得無上光榮與極大成功”;1933年,徐悲鴻在西歐舉辦中國畫展,震動了西歐各國藝壇,破除了西方人輕視中國文化藝術的偏見,在世界藝壇上弘揚了祖國的繪畫藝術;1935年,梅蘭芳應邀訪蘇演出,這次演出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了中蘇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是愛國之舉。

仔細揣摩課文第一段文字,語含諷刺,帶有貶義,應從兩方面理解:第一,這是魯迅先生的偏見,魯迅是偉大的,他有許多真知灼見,但並不等於他對任何人任何事的評價總是客觀的,全面的;第二,不應脱離魯迅雜文語言的特點生硬地理解,為了加強諷刺力度,雜文語言是可以帶有主觀色彩的。

所以,我們對《拿來主義》,同樣要“運用腦髓”“自己來拿”。

材料4 正在進行的“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電視節”,我們“拿來”了十五個國家的十八個城市的電視節目。人家的藝術,我們可以觀摩、思索、借鑑,既開闊了觀眾眼界,又有利於提高我們的電視藝術,可謂採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

這是“拿來”。此外,還有“送去”。據瞭解,明年,本市將在漢堡舉辦“上海電影周”,在澳大利亞舉辦“上海兒童電影周”,上海雜技團,舞劇《大禹》將赴歐、美、加、日等國演出等等,真是進進出出,熱鬧非凡。

“拿來”和“送去”,這便構成了中外文化交流。這種交流會使我們文化更充實,更成熟。切勿一提“開放”,就擔心人家那兒的“蒼蠅”和“蚊子”,只要注意借鑑,我們就可大膽地“拿來”,也可大膽地“送去”。

材料5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是個很有特色的國家。從矇昧的遠古起,幾乎是從一有文化起,中國文化中就有外來的成分。“有容乃大”,中國人民是最“有容”的,我們肯於和善於吸收外來的好東西,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所以才能創造出這樣光輝燦爛的文化。魯迅先生提倡“拿來主義”,正表示了這種精神。

但是,中國不但能“拿來”,我們也能“送去”。歷史上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偉大的發明創造送到外國去,送給世界人民。從全世界範圍內歷史和現狀看,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樣輝煌的程度,中國人民與有力焉。

可惜的是,西方國家自從產業革命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世界上其餘的國家都爭先恐後地向西方學習,中國也不例外。今天,中國人民對西方的瞭解遠遠超過西方人民對中國的瞭解。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既然西方不肯來拿,我們只好送去了。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義務,我們必須認真完成。我們必須把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送給世界各國人民,使全世界共此涼熱。

(選自季羨林《東學西漸叢書》)

六、佈置作業

1、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方法説理,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徵。請編出能夠闡述“拙劣的模仿會導致喪失自己原有的東西”的寓言故事。

提示:莊子《邯鄲學步》 伊索寓言《鷂子和天鵝》 成語故事《東施效顰》

2、運用“農夫和蛇”的寓言故事,運用擴散思維進行不同的立意。

提示:①農夫的愚昧、蛇的狠毒。②農夫把愛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高揚“愛”的旋律。③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職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允許有不同的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標籤: 教案 拿來主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0no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