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山市(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山市(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山市(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知識和能力目標

1. 能讀會寫“蜃景、高垣、睥睨、連亙、窗扉、逾時、倏忽”等字詞。

2. 理解、積累“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等詞語。

3. 熟悉課文內容,瞭解、認識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樓現象。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 順暢誦讀,培養文言語感。

2. 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力。

3. 反覆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各描寫層次的內容。

4. 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生動描繪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並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順暢誦讀,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並培養想象力。

2. 難點:理解、翻譯一些文言詞句,概括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

五、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神奇、壯觀的海市蜃樓,聽起來是奇聞,多數人卻無緣目睹。今天,我們將在蒲松齡的引領下一睹同海市一樣的“山市”奇景。

二、介紹作者、作品

1.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又因為他著有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他年輕時就有文名,但屢次考試都落第,到71歲才成為貢生。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當塾師,生活很清苦。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説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説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等。它主要借鬼狐神妖、奇聞異談曲折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政治制度的黑暗、科舉制度的不合理、青年男女嚮往真摯自由愛情等,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順暢誦讀,整體感知

1. 聽讀。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節奏,為學生進入情境創設氛圍。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畫出疑難字詞。

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A)

A.念/近中/無此禪院

B.然/數年恆/不一見

C.一行有五點/明處

D.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2. 學生自讀

⑴可用默讀、輕讀、放聲讀等多種形式。

⑵結合課文註解,利用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並翻譯課文。

①注音。

蜃景(shèn)  禹(yǔ)  青冥(míng)  禪院(chán)  

飛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nì)  連亙(gèn)  

窗扉(fēi)  逾時(yú)  倏忽(shū)

②釋義。

△通假字:

一切烏有:“烏”同“無”,沒有。

裁如星點:“裁”同“才”,僅僅,只。

△一詞多義:

數  然數年恆不一見  見宮殿數十所(幾,表示不確定的數目)

    層層指數  數至八層(計數)

然  然數年恆不一見(連詞,錶轉折,然而,可是)

    居然城郭矣  塵氣莽莽然(助詞,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時譯為“……的樣子”)

△表示時間的詞語:

忽(忽然)  無何(不久,不一會兒) 未幾(不久,不一會兒)  既而(不久,很快)  逾時(過了一會兒)  倏忽(突然)

③參考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幾年也不出現一次。

 (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這麼個寺院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明白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矮牆,連綿六七裏,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的像樓閣,有的像廳堂,有的像街坊,(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很大,全城的景象變得隱約不清了。/不久,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面與天相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户都敞開着,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着數上去,樓層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它上面就昏暗得看不分明,若有若無,不能夠計算它的層次了。而(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靠着(欄杆)的,有站着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會兒,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像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得像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説,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3. 集體順暢朗讀,熟悉課文內容。試用“‖”給原文劃分層次,並説出理由。

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鬼市”雲。

文章開頭説明山市難得一見;主體部分描繪山市出現的全過程;結尾寫山上的“鬼市”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

四、研習課文內容

1. 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

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然數年恆不一見”。

2. 討論分析主體部分,理清描寫層次。

⑴聽朗讀錄音,根據課文內容在腦海中想象、勾畫出山市景象。

⑵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思考:

①作者是怎樣描繪山市的變化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簡要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複述。

作者是根據目擊者的敍述來描寫山市的變化的,這樣可以增強文章的真實性。

具體變化如下: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見。

可分為三個階段: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有的認為還有第四個階段,即結局階段:危樓消失,山市結束。)

複述略。

②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描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山市的變化是很快還是很緩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山市的變化很快,從下列詞語中可以看出來: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等。這些詞語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現得很迅速,“修忽”表明山市變化的突然性,“無何”“未幾”“既而”“逾時”等詞語都表示極短的時間,表明山市的景象變化很快。

山市的特點是:變化莫測。

3. 問題討論:

⑴根據下列提示感知、想象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麼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山頭。“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②城上有樓嗎?你看見城中的什麼景物了嗎?(“中有樓若者,堂若着,坊若者,歷歷在目”。)

③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幹什麼?(“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⑵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主要採用了以下修辭方法:

誇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

⑶文中是否寫到山市目擊者的心理變化呢的?

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

⑷文中稱“山市”為“鬼市”,真的有鬼嗎?請查閲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各層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象多在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古人誤認為是蜃(大蛤蜊)吐氣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樓,也叫蜃景。山市,指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

4. 聽朗讀錄音,再品優美意境。

五、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機緣裏的幸運。蒲松齡《山市》文景皆佳,韻味盪漾。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歷歷如畫,無論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給人以身臨其境、賞心悦目之感。我們有理由相信《聊齋志異》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記木偶戲)《鐵布衫法》(記氣功表演)等也有此種妙處。同學們不妨開闊視野,看看這些作品。

板書設計

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初生)

城郭的出現(發展)

危樓的出現直至消失(高潮和結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oxq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