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力量和它的反作用力。

2、探索用氣球使小車向前行駛的方法。

3、願意交流實驗中的發現與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空的力量,知道什麼是空氣的反作用力。

難點:探索利用空氣的反作用力,使小車向前行駛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孩子們有玩氣球的經驗,會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

2、使用過雙面膠粘貼固定物品;

物質準備

1、兩個充好氣的氣球,兩根長繩。

2、相同的玩具小汽車若干;

3、記錄表、筆、雙面膠若干;

4、相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憶以往玩氣球的經驗,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提問:(1)、“你們玩過氣球嗎?都是怎麼玩的?”幼兒回憶和交流。

(2)、“氣球裏有什麼?”

2、探索氣球會怎樣運動。

(1)、教師手持充好氣的氣球尾部,提問:如果老師鬆手,氣球會怎樣?

(2)、教師驗證幼兒猜想:把氣球的嘴鬆開,氣球會亂飛。

(3)、師幼討論:當老師鬆開手的時候,氣球剛才向哪個方向移動呢?

(4)、小結:鬆開氣球的嘴,氣球會向頭部的方向移動。

二、進行部分

1、感知空氣的力量。

(1)、情景演示:兩名教師分別拉住兩根繩子的兩頭,繩子上固定好用吸管連接的方向、顏色不同的兩個氣球。

(2)、播放課件,展示氣球移動的慢動作,瞭解空氣的反作用力。

2、小車跑起來。

(1)、結合本節活動,引發幼兒思考:“小汽車沒電了怎麼辦?”

提問:“氣球放在小汽車的什麼位置能使車跑起來呢?”

3、幼兒分組實驗:小氣球放在汽車的什麼位置,汽車可以跑起來?

(1)、教師介紹實驗方法:用雙面膠將充好氣的氣球粘在小車的不同部位,小車在跑道上實驗,粘在哪個部位能使小車向前跑,並在記錄紙上進行記錄。

(2)、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並做好記錄。

(3)、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配合記錄表講解)

(4)、幼兒通過實驗結果達到共識:氣球放在小車的尾部可以使小車向前跑。

4、教師總結: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它是有力量的,今天空氣的力量幫助我們讓小車跑起來了。那麼他還可以為我們做哪些事呢?

三、延伸環節。

播放“噴氣式飛機”表演視頻,幫助幼兒提升氣的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鼓勵幼兒繼續尋找空氣在生活中的科學奧祕。

活動總結

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聞不到,抓不住的,但空氣是有力量的。這一特性很抽象,是幼兒園科學教育對空氣教學所要求達到的基本目標。

首先,幼兒回憶以往玩氣球的經驗,通過鬆手的氣球會亂飛,引出猜想“氣球的移動有沒有方向呢?”繼而設計了一個情景為幼兒驗證猜想,幫助孩子發現:氣球會向氣球頭部的方向移動。

其次,用空氣的力量幫助小車跑起來,這個探索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反作用力這一特點。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

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2

各位園長、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科學活動《空氣的力量》,它是“空氣”科學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子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空氣,它不僅孕育了生命,而且與人類的生活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繫。從“空氣是什麼樣的”“空氣在哪裏”到“空氣與風”“空氣的壓力”,我們生活中有關空氣的科學現象太豐富了。對大班幼兒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學習中,已積累了一些有關空氣的知識和體驗,且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對象後,我選擇了將“空氣流動產生風”作為本次活動的感知探究點,引導孩子通過探究體驗如何產生風,引發幼兒對空氣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空氣的利用等問題的關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針對我們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① 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

② 運用所獲得的體驗探索怎樣讓水上的風車轉動起來;

③ 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活動的重難點:空氣雖無所不在,但它看不見、摸不着,因此我將本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

知與發現“空氣流動產生風”,難點為遷移經驗解決“讓水上風車轉動起來”的問題。

4、活動準備: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

它直接關係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一是經驗準備:玩過魔術“不濕的報紙”,開展過與空氣有關的活動。

二是物質準備:

① 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與沒洞的)

② 風車(數量為幼兒人數的3倍)

③ 報紙若干

④ 擦手布人手一塊

⑤ 塑料盆4個(四個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兩種,一種為高水位,水面與杯子的高度一樣,可以發現水泡的現象;另一種是低水位,水面低於杯子,易感知氣流的現象。)

三是空間準備:幼兒半圓型集中;分組操作採用五張桌子,分5組進行操作。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

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四種教法有:操作法、設疑法、經驗遷移法、猜想—驗證法。

首先是操作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是幼兒

建構經驗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動,從而保證了幼兒有充分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

其次是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究的線索,

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驗進行整理。本活動大量運用了設疑法,“為什麼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的紙都濕了呢?”“為什麼有孔杯子裏的紙會濕,沒孔杯子裏的紙不會濕?”“用什麼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一個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支持着幼兒的探究逐步深入。

再次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經驗遷移法,經驗遷移能夠幫助幼兒在新經驗與舊經驗間架起橋樑,使新經驗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環節、第三環節分別運用了經驗遷移的方法。

此外我還將採用猜想——驗證法,這是法國“做中學”教育模式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設想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案,然後實施方案,驗證其可行性。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一種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態度,體現了新《綱要》中終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動在解決“怎樣讓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中運用了該方法。

三、説學法

我們總是説“教學方法”,可見學法與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參與探究,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善於學習同伴經驗的能力。

四、説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設計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兒童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此,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魔術導入,激發興趣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活動,我將採用問題“前幾天我們一起玩了魔術‘不濕的報紙’,誰記得是怎麼做的?”,引發幼兒回憶變魔術的操作要求。此環節重在激活幼兒有關的經驗和技能儲備,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本環節預計時間為3分鐘。

第二環節:動手探索,感知現象

我出示紙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請你們按上次的方法再變一次魔術,看看把紙放在杯子裏是不是一定不會濕”,從而調動起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操作中將發現紙濕了,引發與原有經驗的衝突,產生疑問:為什麼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紙都濕了呢?這時我會適時地引導幼兒將紙杯與上次魔術用的杯子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的不同——有孔和沒孔。接着,我將進一步提問:為什麼有孔杯子裏的紙會濕,沒孔杯子裏的紙不會濕?啟發幼兒將兩個杯子倒扣水中,在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下,發現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時,會有氣流從孔裏出來,還會冒出氣泡。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為幼兒創設交流的機會,請幼兒表述自己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分享彼此的發現,同時,還要幫助

幼兒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經驗,通過“是什麼從孔裏跑出來了?”“這些氣泡是怎麼來的?”等問題,讓幼兒明確從孔裏出來的是空氣,空氣流動會產生風,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因此本環節我預計的時間是10分鐘。

第三環節:遷移經驗,解決問題

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更應服務於生活,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兒童將科學帶到生活中和“用科學的意識”。因此,我設置了“怎樣讓小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情境,讓幼兒運用感知體驗的科學現象來解決具體問題。

教師出示泡沫小風車,鼓勵幼兒猜想:用什麼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孩子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動、用水流等,個別幼兒會運用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理讓風車轉起來,對於幼兒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由於上述活動將使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得以調動,玩一玩、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也就會水到渠成。操作之後我將請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説説是用什麼辦法讓風車轉起來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發幼兒關注用空氣流動產生風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鼓勵幼兒選擇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紙杯,在水中以振動的方式,使空氣從小孔中擠壓出來產生風,帶動紙杯頂上的風車轉動,從而進一步鞏固獲得的知識經驗。本環節是難點,注重師幼互動,預計時間為12分鐘。

第四環節:引發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活動的最後,讓幼兒自由地圍在我的身邊,拋出問題:剛才你們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試過了嗎?有什麼感覺?那杯子的大小和風車轉得快慢有沒有關係呢?我們下次再試試吧。我預計這個環節時間為5分鐘。

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麼粘在塑料盤上的?

2、用吸盤試着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麼感覺?怎樣輕鬆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鬆開手,觀察有什麼現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麼?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後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麼現象。引導幼兒説一説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vyj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