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風箏(魯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風箏(魯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風箏》導學提綱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3.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學習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丫杈(  )  憔悴(     )  模樣(   )  嫌惡(  )  可鄙(  )  什物(  )  驚惶(  )  瑟縮(  ) 懲罰(   )   虐殺(   ) 寬恕(  )   苦心孤詣(   ) 墮(  )蜈蚣(  )  伶仃(  )  

2、多音字注音

兇惡(  )

惡  噁心(  )

    嫌惡(  )

    什物(  )          勞模(  )

什                  模

    什麼 (  )           模樣(  )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丫杈:

伶仃:

瑟縮:

苦心孤詣:

恍然大悟:

4、快速閲讀課文,標記段落序號,瞭解大概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課堂學習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由有關風箏的詩歌導入,引入本文的篇名、體裁和作者。

2.簡介本文的作者魯迅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自主合作學習

1、出示學習目標

2、交流預習,展示預習情況

3、認真朗讀課文,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

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③試着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④課文寫作的時間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什麼社會嗎?

⑤文章記敍的順序有哪幾種?本文記敍的順序是什麼?

三、點撥講解

1.“我”為什麼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

2.為什麼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3.魯迅對等自己的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

四、練習測評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丫杈(   )嫌惡(    )笑柄(    )苦心孤詣(    )

2、解釋下列詞語

瑟縮

苦心孤詣

3、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五、佈置作業

1、鞏固本課的基礎知識

2、本文的一個重要的情緒是懺悔,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自我遣責的意味。課後認真閲讀,注意朗讀重音。

 

第二課時

課堂學習

一、情景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本節課我們繼續深層的探究文章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課文,把握文章的主題。

二、自主合作學習

1、 出示學習目標

2、 交流預習,展示預習情況

3、 閲讀課文,研討下列問題:

讀1-2段,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為什麼説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説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合作交流

讀3-4段,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第一組)

1.3-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麼感情?

2.對我流露出什麼感情?

3.朗讀

(1)你能讀出明顯表現出作者懺悔心情的文字嗎?

(2)應用怎樣的情緒和語調朗讀?

4.小結一:本文的一個重要的情緒是懺悔,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自我遣責的意味。

讀5-8段,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第二組)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説“不幸”?

2.文中所説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着、墮着。

4.核心問題探討:

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説“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説,“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讀9-12段,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第三組)

1.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説“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2.為什麼説“帶着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3.小結二:

本文的另一個重要情結--悲哀。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社會遣責意味。

4.試着飽含情感地配樂朗讀這部分。

三、點撥講解

文章中心的兩個要點:

懺悔:我對弟弟的“精神的虐殺”--自我譴責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卻。

四、練習測評

整篇文章看完了,現在讓我們一起再來思考一下: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要告訴我們什麼?

參考(可以從以下角度去思考)

1.魯迅對於小兄弟的感情

2.對於自己的錯誤該怎麼辦

3.怎樣看待遊戲

五、佈置作業

1.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個概念。

2.有關天性的名言。

3.説話訓練

課文中説“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很多遊戲,玩過不少玩具吧?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説給同學聽聽。

參考答案:

二、1、不是2、線索3、課文記敍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4、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5、順序、倒序、插敍

三、1、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2、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3、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為,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

第二課時

1、 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説“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來説,是引出下文

2、 這裏所説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1、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緻生動,越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這裏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2、魯迅是在自責自己當年扮演了冷酷無情的精神虐殺者的角色,言辭中流露出了同情、後悔、自我譴責之意。

3、沉重的

4、核心問題探討作者是一位能夠勇於反省、勇於自我譴責、勇於承擔責任、家庭與社會責任感都極強的作家,不可能因為弟弟的忘卻、無怨就會自我説謊,自我欺騙地認為自己無過了。

1、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

2、“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説“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脱。

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四、知錯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參考答案:

二、1、不是2、線索3、課文記敍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4、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5、順序、倒序、插敍

三、1、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2、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3、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為,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

第二課時

1、 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説“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來説,是引出下文

2、 這裏所説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1、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緻生動,越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這裏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2、魯迅是在自責自己當年扮演了冷酷無情的精神虐殺者的角色,言辭中流露出了同情、後悔、自我譴責之意。

3、沉重的

4、核心問題探討作者是一位能夠勇於反省、勇於自我譴責、勇於承擔責任、家庭與社會責任感都極強的作家,不可能因為弟弟的忘卻、無怨就會自我説謊,自我欺騙地認為自己無過了。

1、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

2、“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説“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脱。

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四、知錯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於風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x4w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