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石潭記》(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小石潭記》(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小石潭記》(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 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3.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怎樣來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請學生説説詩歌展現了怎樣的一種景象?體現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境?(被貶永州時所寫--空曠冷寂,寂寥無人 ; 憂憤寂寞,孤傲高潔)初步感受詩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賞讀課文

聽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思考:作者圍繞小石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景物什麼特點?作者寫此文時又是怎樣的一種心境?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勾畫出與作者心境相關的有關景物描寫的語句。(結合朗讀、背誦)

(1)水--清: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   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石--奇: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3)樹--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4)魚--歡: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2、體會作者心境,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性語句:

(1)心樂之

(2)似與遊者相樂

(3)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小結:小石潭(景)--幽靜

     作者心境(情)--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如此佳景,卻無人賞識,真正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啊!而寂寞讓她如此美麗!柳宗元探山訪水,“尋尋覓覓”,覓得如此佳境,卻發現她是如此“冷冷清清”,聯想到自己的處境遭遇,更不免“悽悽慘慘慼戚”了! 

3、問題探究: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結合介紹作者當時的境遇: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後被貶職,心中憤懣難平,試圖藉助山水來排解自己的抑鬱之情。美麗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暫時忘記愁苦,但這種快樂終究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不期然地流露出來。

被棄的小石潭:寂寥悽清--被貶的柳宗元: 憂傷憤懣

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形似寫景,實則寫心。

三、再次感知

         齊讀課文,再現作者筆下的景,感受作者心中的情。

 四、試背課文

1、結合這篇遊記散文的寫作順序(移步換景)進行背誦指導

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我們來作一個填空題吧:

       小石潭       潭中               小潭              潭中

2、背誦嚮導:

從小丘-隔-聞-如鳴珮環-心-伐-下-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

-坻-嶼-嵁-巖-青樹-蒙絡-參差……

潭中魚-皆若-日光-影-佁然-俶爾-往來-似與……

潭西南-鬥折-明滅-其岸勢-不可……

坐潭上-四面-寂寥-悽神-悄愴-以其境-不可-乃……

同遊者……

五、當堂練習

2、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      2)下見小潭:        3)皆若空遊……:

4)日光下澈:            5)斗折蛇行:        6)其岸勢犬牙差互:

7)四面竹樹環合:        8)心樂之:          9)近岸:

10)似與遊者樂:         11)悽神寒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wgn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