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文明小乘客》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文明小乘客》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文明小乘客》,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文明小乘客》

活動目標

1.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2.懂得安全乘車的基本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室用椅子模擬擺放成公共汽車。

2、道具:小動物的圖片、方向盤、鬍鬚、布娃娃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導入活動師:小朋友,你們坐過公交車嗎?你們上車時會怎麼做呢?今天呀有一羣動物也來乘公交車了,我們來聽一聽他們是怎麼坐公交車的!

1.教師講述故事《文明的小乘客》並提問:

(1)小動物們是怎麼樣上車的?虎大哥上車時怎麼做的?你認為它做得怎麼樣?為什麼?

(2)小花狗乘車時是怎麼做的?你認為它做得怎麼樣?為什麼?

(3)雞大嬸乘車時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腳,它是怎麼做的?你認為它做得怎麼樣?為什麼?

(4)虎大哥乘車講文明嗎?虎大哥最後下車了嗎?為什麼會下車呢?

2.教師組織幼兒自由討論。

(1)提問:你平時乘車時怎樣做的?除了故事中説的,乘車時還應該注意什麼?

(2)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迴傾聽。

3.教師引導幼兒集體討論,並根據討論結果,歸納和小結。

(1)乘坐公共汽車時,上車應主動投幣或刷卡。

(2)要從前門上車,後門下車。

(3)上車後要坐好或抓好扶手,不能在車上隨意走動,更不能將頭、手、身體的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4)一人一位,不要隨便佔座位。

(5)要主動給老人、殘疾人、抱小孩的人讓座。

4.遊戲:乘公交車教師用椅子擺成公交車的樣子,幼兒自選角色,如:司機、乘客、爺爺、殘疾人等,一起玩"公共汽車"的遊戲。

總結結束故事:

文明的小乘客嘀嘀嘀,森林巴士準備出發了。門一開,大家爭先恐後地往車上擠。哎呀,小松鼠的鞋擠掉了,小白兔的花衣服給扯破了,虎大哥仗着自己力氣大,把大夥推到一邊,連錢都不給就搶先上了車。小花狗着急地喊:"大家不要擠,排好隊,一個一個上!"大家聽了小花狗的話,排好隊,一會兒就都投幣上了車。

車上,狐狸大叔提醒大家:"沒有投幣的,請回來投幣噢。"大家都看着虎大哥。虎大哥裝作沒聽見,扭頭看着窗外。

車開了,第一站停靠青草坡,山羊爺爺搖搖晃晃地上車了。狐狸大叔説:"請給老弱病殘和乘車需要幫助的人讓個座。"山羊爺爺走到虎大哥的面前,虎大哥趕緊閉上眼睛裝睡覺。坐在最後的小花狗站了起來:"山羊爺爺請到這兒來坐吧。"説着,扶着山羊爺爺坐下來。山羊爺爺樂呵呵地摸着小花狗的頭説:"你可真是個好孩子呀。"車子又停了一站又一站,車上的人越來越多。雞大嬸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腳,忙説:"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虎大哥卻蠻不講理對叫起來:"誰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你把我的`腳踩傷了,賠錢!"雞大嬸嚇壞了。小花狗不服氣了,説:"她確實不是故意的,車上人這麼多,大家應該互相謙讓才是。"車上的動物們都同意小花狗的意見,批評虎大哥不文明。

一會兒,車停了,虎大哥灰溜溜地下車了。

活動反思:

如今幼兒乘坐公交車的機會變多了,但是在乘坐公交車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文明的現象。為讓幼兒更好的瞭解乘車禮儀,增強文明乘車意識。因此設計此節活動《文明小乘客》。

在活動前部分,我創設了開車去郊遊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緊接着提出了問題:小朋友:“你乘坐過公共汽車嗎?跟大家説説吧等”,來引發幼兒對生活經驗和已知經驗的回憶再現。活動中,利用故事《我是文明小乘客》讓幼兒瞭解乘車的一般規則,在聽故事中的過程中,幼兒都能積極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事情,並能夠正確判斷故事中動物的行為對不對,為什麼做的不對,從而知道做一個文明小乘客的基本禮儀。結合視頻幼兒進行討論並判斷遵守文明安全乘車的基本行為規範,討論過程中部分幼兒能夠説出自己的乘車經驗。幼兒瞭解了一些乘車文明禮儀後,考慮到社會活動需讓幼兒有親身體驗,激發幼兒情感,在活動的後半部分,幼兒進行操作和角色扮演,在操作環節,因為時間的關係孩子操作時間較短,幼兒對於角色扮演非常感興趣,幼兒在遊戲中體驗了做乘客的樂趣,並且能夠主動讓座,但是在扮演過程中孩子沒有分清上下車在哪裏,也忘記上車投票等。

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瞭解乘坐公交車的一般規則,能判斷並遵守文明安全乘車的基本行為規範。在整個活動中,教學目標雖然得到了的落實,但是整個活動進行下來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反思如下:

1.由於在活動環節設置較多,老師進行的活動時間較長。

2.幼兒學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教師説教部分較多,在後面活動中導致孩子的興趣性較低。

3.操作環節因前面環節較長,導致操作環節匆匆結束,提供的操作材料有一些不清楚,導致孩子無法判斷,操作材料提供有些複雜,提供的公交車可以刪去,缺乏意義。

4.最後的角色扮演環節因時間的匆促,導致交代不夠清楚,老師沒有做好一個觀察者,雖然孩子樂意參與遊戲,但是老師並沒有更好的幫助幼兒明白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5.活動中設計的是以通過觀察故事、視頻進行提問方法,最後變成一問一答,缺乏開放性,導致呆板的説教,活動過程的趣味性減少。

因此通過此節活動並且通過專家的前期指導明白了一節好的活動需要進行反覆推敲,找準其核心經驗,考慮到幼兒的學情,老師在整個活動中只是一個引導者,以幼兒為主體,不是呆板的説教,在活動的設計中要考慮到實際需要,在活動的組織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進行摸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n38rw.html
專題